南硫磺岛

✍ dations ◷ 2025-04-28 20:06:27 #小笠原群岛,日本无人岛,日本火山岛,小笠原村,自然保护区

南硫磺岛是归属于日本东京都小笠原村的无人岛。

南硫磺岛的面积为3.54平方公里,岛周边总长约7.5公里。位于东京南方约1,300公里、硫磺岛南方约60公里、关岛北方约1,320公里处,是日本火山列岛(硫磺列岛)最南端的岛屿。西北方有被称为“三星岩”的礁岩。是一个由海蚀崖围绕的金字塔形火山岛。最高处标高916米,是伊豆诸岛、小笠原群岛中的最高峰。顶峰靠近云雾带,常时被雾环绕。岛屿四周都是被海浪侵蚀而崩坏形成的海蚀悬崖,平均高度为100至200米,几乎没有沙岸,使得靠岸上陆变得困难。周边海域内存在有海底火山。

本岛位于日本专属经济区(EEZ)与美国的EEZ衔接之处,因此又被称为“国境之岛”。1972年南硫磺岛被指定为小笠原国立公园的一部分,1975年整个南硫磺岛被指定为南硫磺岛原生自然环境保全地域(是日本唯一限制进入的自然环境保全地域),也同时从国家公园的范围内除去。

最早被人类所发现的记录出于1543年,由西班牙船只圣胡安号发现并命名为“圣奥古斯丁岛”。之后于1779年被英国船只“发现号”和“决心号”所观测到,并被命名为“南岛”。

1885年年末之际,由日本北海道函馆出发前往青森县下北地区的帆船“松尾丸”(一说为“松王丸”),因暴风雨的关系在海上漂流了83天,于隔年1886年3月漂至南硫磺岛。当时船上的10人中,有一人在漂流途中死亡,另外9名登上了南硫磺岛。其中佐贺喜作、金成广吉、远藤とら(endotora)等三名男女滞留于南硫磺岛,并在岛上以鸟蛋、鱼贝类以及岩石上的露水生存长达三年半的时间,最后由母岛的渔船“新荣丸”的船长村浅治所救。由于此事件的关系,小笠原诸岛及硫磺岛之间往返的定期船只,每年固定一次鸣笛并绕南硫磺岛一周以确认有无漂流至此的遇难生还者。

1891年9月9日,以“南硫黄岛”之名正式纳入日本领土。1911年日本海军派遣测量单位及军舰“松江”号至南硫磺岛,并于北侧山顶设置三角点测量海拔标高45米。包含南硫磺岛在内的火山列岛(硫磺列岛)隶属于东京府小笠原岛厅所管辖,1926年小笠原岛厅改名为小笠原支厅。在这之后相继在此地进行了数个植物调查计划。首先于1935年10月21-10月22日由小笠原营林署署长町田勇作、林业试验场小笠原支所冈部正义及其他16名成员,搭乘小笠原支厅所属船只海幸丸于西侧登陆,距登陆海岸约700米处登顶并进行植物调查。

1936年,当时的广岛文理科大学助教授堀川芳雄、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植物学教室津山尚计划进行了植物调查,由东京文理科大学植物学教室小林义招募了共9人实行计划。搭乘小笠原支厅所属船只海幸丸于东南岸上陆并成功登顶。植物采集成果发现了新的品种、变种以及新分布植物,但之后并未继续进行更详细的调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为了调查此岛而登陆之际发现了一名日本人。关于该名生还者,一说是在大战中遭击落的日本战机飞行员漂流至此;另一说则是大战时期,日军于南硫磺岛沦陷后,为了收集美军情报而派遣的4名士兵之一。不管是哪种说法皆未能受到证实。

1968年,美国将南硫磺岛归还日本后,考量到岛上保有的自然环境之重要性,日本政府于1972年11月24日将该区域指定为国家天然纪念物(天然保护区域),原则上仅允许学术研究调查之名义登陆。并在1975年5月17日初次被指定为原生自然环境保全区域、1982年6月由环境厅(现:环境省)进行大约10天的详细综合调查,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人登陆过该岛。但是在2004年6月14日广岛县藉游艇 "WATATSUMI"(わたつみ)于东北岸触礁,12人的乘员中有9名登陆该岛,另外3人则在船上等待救援。12人最后皆无事获救,而登陆的9人则成了相隔22年后首度踏上该岛的人。

此后数年间,小笠原海运数度以旗下船只小笠原丸(おがさわら丸)作为“北硫黄岛・硫黄岛・南硫黄岛三岛周游游艇”;另外飞鸟等大型客船也规划了航经此岛的旅游行程,途中停留环绕于本岛或冲之鸟岛、南鸟岛,但全部都仅止于船上观望而未实际上陆。

2007年6月18日,国土地理院将南硫磺岛的读音由 "MINAMIIŌJIMA"(みなみいおうじま)改为 "MINAMIIŌTŌ"(みなみいおうとう)。

2012年3月2日、由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布“关于专属经济区(EEZ)所属外缘离岛地图・海图记载名称”中、松江岬东小岛之外9座岛屿命名由下列列表所示。

相关

  • Inflammation炎症反应、炎性反应,俗称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为主的反应,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是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
  • 五个为什么五个为什么(英文:5 Whys),又称为“五个为何”、“五问”或“五问法”,是一种提出问题的方法,用于探究造成特定问题的因果关系。五问法最终旨在确定特定缺陷或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日
  • 高雄左营孔子庙坐标:22°41′20″N 120°17′54″E / 22.6889832°N 120.2983510°E / 22.6889832; 120.2983510高雄孔子庙位于高雄市左营区莲潭路400号,莲池潭北岸,毗邻半屏山,占地六千余平方
  • 南宁州云南政权南宁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隋朝平定云南古代宁州之地,设南宁州总管府。唐朝为南宁州。治所在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西北),包括今云南省弥勒市以北、抚仙湖东岸的南盘江上
  • 乌禾尔龙乌禾尔龙(学名:Wellnhoferia grandis)是一属史前鸟类,是始祖鸟的近亲。它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德国。若乌禾尔龙像始祖鸟,它会有一条短尾巴,而第四趾比始祖鸟较短。波兰弗罗茨瓦夫大
  • 金日成的个人崇拜朝鲜的个人崇拜是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对该国执政家族——金日成家族的个人崇拜,此偶像崇拜自首任领导金日成于1948年掌管权力后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这也成为了朝鲜文
  • 扶桑社扶桑社是日本富士产经集团旗下的出版社,1987年由产经出版等公司合并而成。该社是在东亚引起很大反弹的新历史教科书的出版单位。
  • 埃氏马埃氏马也称艾氏马()是一种已灭绝的马,生存在240-250万年前更新世早期的中国甘肃。埃氏马长约2.7-3米,高约1.8米,体型较现今的马及普氏野马都要大。它们的肢骨较长,而蹄亦较窄,可见
  • 第三轨道政治第三轨道政治,又被称为第三轨道问题(Third Rail Issues),或简称第三轨道(Third Rail),是指政治上极具争议的问题,不能碰。任何政治人物如触碰这类问题,将不可避免地付出政治上的
  • 乙醛酸还原酶乙醛酸还原酶(英语:glyoxylate reductase,EC 1.1.1.26)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酶促反应:这种酶主要参与乙醛酸和二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