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僧伽
├ 大众部
├ 一说部
├ 说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闻部
├ 说假部
└ 制多部
└ 上座部
├ 雪山部
├ 说一切有部
├ 说转部
└ 经量部
├ 可住子部
└ 正量部
└ 分别说部
├ 化地部
├ 法藏部
├ 饮光部
└ 赤铜鍱部
说转部(梵语:Saṃkrāntivādins,或Saṃkrāntikas;巴利语:Sankrantika)是早期佛教部派之一,又称为说度部、相续部或无上部。继承了《大毘婆沙论》所称的譬喻者的理论传统,是经量部的前身。《异部宗轮论》所记载的经量部宗义基本上属于说转部。
说转部源自于说一切有部的譬喻师(Dārṣṭāntika),因为此派认为“诸蕰有从前世转至后世”,故称为说转部,有传说其祖师为郁多罗尊者。在南传《岛史》中记载从说转部分出经量部,北传《舍利弗问经》中二者是并列的部派,在失译的《十八部论》和真谛译《部执异论》的十八部派记载中二部合一而说转部为本名,在玄奘译《异部宗轮论》中改称为经量部为本名。
譬喻者的三世观不被《大毘婆沙论》认可,譬喻者坚持“异生不能断诸烦恼”旧说,北凉浮陀跋摩译《阿毘昙毘婆沙论》记载:
说转部的核心宗义就是“说诸蕰有从前世转至后世”,并以此而得名说转部,《异部宗轮论》除了与其更早版本即《十八部论》相比多出了经量部的“异生位中亦有圣法”和“一味蕴”宗义之外,记载的仍是说转部宗义:
说转部认为有根本蕴,故有根本蕴与客蕴,或根本蕴与作用蕴之分。
提出“外法缘生”的《佛阿毘昙经》和《稻芉经》已经反驳了说转部的核心宗义,《稻芉经》:
学者 Dutt 认为铜鍱部即为说转部,为经量部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