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契丹语
✍ dations ◷ 2025-04-25 18:40:32 #契丹语
契丹语 (大字: ; 小字: ) 是契丹人的语言,现已绝迹,一般认为属于蒙古语族。在辽朝和西辽(907至1218年)有官方语言地位。它有大字、小字两种文字系统,现代语言学家目前尚未完全破解出它们的意义,但基本上已能够根据文字重建出契丹语的外貌。由契丹文字的研究可以看出契丹语近于蒙古语及通古斯语族。现今主要的语言学家都认同,与通古斯语族相较,契丹语与蒙古语的亲缘较近。芬兰语言学家尤哈·杨虎嫩认为,与其说契丹语是一种蒙古语,不如说它是一种准蒙古语(Para-Mongolic);也就是说,它可能是一种由所有蒙古语族的共同源头,古代蒙古语(Proto-Mongolic language),所衍生出来的旁系亲属语言。契丹语有大字、小字两种文字。根据《辽史》记载,大字于神册五年(920年)制成;小字由耶律迭剌创制,可能成于925年。金灭辽(1125年)之后,契丹语文仍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4年)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是以契丹小字写成的。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曾经把《唐书》翻译成契丹小字。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下令停用契丹文。此后耶律楚材曾经到西辽学习契丹语文。史籍所载懂得契丹语文的人,耶律楚材可能是最后一个。现存有明确纪年的契丹文石刻中,最早的是辽应历十年(960年)的《痕得隐太傅墓志》,最晚的是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的《大金国已故生父郎君墓志》,两者皆以契丹大字写成。契丹语称五月为“讨赛咿”(Tao Saiyier),与蒙古语的五月(tawan sar)相符;突厥语称五月为beshinchi ay,通古斯语称为sunja biya。
相关
- 麻风病麻风病(英语:Leprosy),又作麻疯、癞病、疠风,医学领域称为汉生病或韩森氏病(英语: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风杆菌与弥漫型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由飞沫传染但传染
- 纤维连接蛋白1E88, 1E8B, 1FBR, 1FNA, 1FNF, 1FNH, 1J8K, 1O9A, 1OWW, 1Q38, 1QGB, 1QO6, 1TTF, 1TTG, 2CG6, 2CG7, 2CK2, 2CKU, 2EC3, 2FN2, 2FNB, 2GEE, 2H41, 2H45, 2HA1, 2OCF, 2RKY
- 氟代脱氧葡萄糖氟代脱氧葡萄糖是2-脱氧葡萄糖的氟代衍生物。其完整的化学名称为2-氟-2-脱氧-D-葡萄糖,通常简称为18F-FDG或FDG。FDG最常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类的医学成像设备:FDG分子
- 三唑仑三唑仑(Triazolam,商标名:Apo-Triazo、Halcion、Hypam及Trilam)是一种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因半衰期超短,只有1到2个小时,临床上多用于以入睡困难为主的失眠病人,但因其成瘾性极强,
- 西蒙·唐纳森西蒙·唐纳森,FRS(英语:Simon Donaldson,1957年8月20日-),英国数学家,研究领域为四维微分流形的几何与拓扑。利用从规范场论发展出来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对椭圆偏微分方程的创造性应用,
-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在化学中指分子之间非定向的、无饱和性的、较弱的相互作用力,根据荷兰物理学家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命名。范德华力是一种电性引力,但它
- XeOsub4/sub四氧化氙(化学式:XeO4)是稀有气体氙的氧化物之一,黄色晶体,溶于水生成高氙酸,溶于碱生成高氙酸盐。四氧化氙只在-35.9 °C以下稳定, 高于该温度时爆炸性分解为氙和氧气。四氧化氙
- 绸缎丝绸是用蚕丝编制而成的纺织品。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蚕丝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
- 2018年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旨在列出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
- 文乐文乐本来是指专门演出人形浄瑠璃的剧场。但现在,文乐常常被作为日本传统艺能之一的人形剧、人形浄瑠璃的代称。文乐目前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中。义大夫(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