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耳蜗
✍ dations ◷ 2025-07-18 03:16:07 #耳蜗
耳蜗(拉丁文,德文,英文:Cochlea)是内耳的一个解剖结构,它和前庭迷路一起组成内耳骨迷路。耳蜗的名称来源于其形状与蜗牛壳的相似性,耳蜗的英文名Cochlea,即是拉丁语中“蜗牛壳”的意思。耳蜗是外周听觉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核心部分为柯蒂氏器(拉丁文:Organon spirale.英文:Organ of Corti或spiral organ,德文:Corti-Organ),是听觉传导器官,负责将来自中耳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神经电信号,交送脑的中枢听觉系统接受进一步处理,最终实现听觉知觉。耳蜗的病变和多种听觉障碍密切相关。如右图所示。耳蜗位于颞骨(拉丁文:Ossa temporalia,德文:Schläfenbein,英文:Temporal bone,)深处,毗邻中耳听骨链和脑干,和是内耳骨迷路的组成部分。耳蜗的几何对称轴,称为耳蜗轴(Modiolus)大致处在水平面内,与颞骨表面垂直。前庭耳蜗神经与听觉相关的一部分:耳蜗神经,起源自耳蜗。人类的耳蜗形似蜗牛壳,由底端(拉丁文、德文、英文:Basal)至顶端(拉丁文,英文:Apical,德文:Apikal)螺旋环绕二又八分之五周,展开长度约为35 mm。耳蜗是一个骨质结构。如右图耳蜗由三个内部充满淋巴液的空腔组成。这三个空腔由上到下依次为:前庭阶在底端中止于卵圆窗(拉丁文、德文:Fenestra ovalis,英文:Oval window),是镫骨施力的部位。鼓阶在底端中止于圆窗(拉丁文、德文:Fenestra rotunda,英文:Round window),毗邻中耳腔,是声压释放的窗口。赖斯纳氏膜(德文:Reißner-Membran,英文:Reissner's membrane)分隔前庭阶和蜗管,基底膜(拉丁文:Membrana basilaris,德文:Basilarmembran,英文:Basilar membrane)分隔蜗管和鼓阶。听觉转导器官柯蒂氏器(拉丁文:Organon spirale,英文:Organ of Corti,德文:Corti-Organ)坐落于基底膜之上、蜗管内部。前庭阶和鼓阶在蜗孔(Helicotrema)相通。听神经的纤维通过基底膜与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形成突触连接。其细胞体位于在耳蜗中心部的螺旋神经节(拉丁文、德文:Ganglion spirale,英文:Spiral ganglion)。耳蜗的蜗牛形状只在哺乳类动物存在,一些其他动物的耳蜗虽然不具有螺旋形状(例如鸟类的线形耳蜗),但是仍然称为“耳蜗”。不同哺乳类动物的耳蜗长度和螺旋周数亦有区别。该区别反映了不同物种听觉频率范围的区别。柯蒂氏器是听觉转导环节。右图所示为柯蒂氏器的主要解剖结构。基底膜是一个贯穿耳蜗底部自顶部的膜状结构。外淋巴的机械振动,在基底膜形成一个行波,行波在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共振幅度。自底部至顶部,基底膜的横向宽度递增、机械张力亦递增,硬度递减。这两个趋势的综合作用因素是共振频率(亦称为特性频率(英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德文:Eigenfrequenz)或最佳频率(英文:Best frequency,德文:Beste Frequenz))自底部至顶部的递减。在人类,该共振频率的范围约为20-20000 Hz,即人类的正常听觉频率范围。基底膜上的距卵圆窗距离与共振频率与间的关系称为频率拓扑(英文:Tonotopy,德文:Tonotopie)。基底膜的频率拓扑造成了毛细胞阵列和听神经阵列中的频率拓扑,也是上至大脑的听觉皮层的整个听觉通路的频率拓扑的根本起源。由于听觉系统具有频率拓扑性质,其工作原理形似信号处理中的傅立叶分析或某种形式的小波分析。当然在听觉通路更高级的部分,频率拓扑逐渐模糊,处理的复杂性亦非此类工程方法所能概括。毛细胞(英文:Hair cells,德文:Haarzellen)规则地分布于基底膜之上,自耳蜗底端至顶端的全长范围内形成平行的四列。其中靠近耳蜗中心的一列称为内毛细胞(英文:Inner hair cells,德文:Innenhaarzellen);远离中心的三列称为外毛细胞(英文:Outer hair cells,德文:äußere Haarzellen)。两类毛细胞的顶部都有若干列静纤毛(Stereocilia),同时有少量动纤毛(Kinocilia,只在发育中的毛细胞存在)。当外淋巴在机械震动下带动盖膜和基底膜形成相对剪切运动时,纤毛发生摇摆。纤毛的摇摆通过一些尚未研究透彻的机制,导致纤毛顶部附近的离子通道的开闭,形成跨膜电流和感受器电位。而毛细胞死后亦无法再生,致人一生的听觉能力不断减退。内毛细胞是感受器细胞,与若干个听神经纤维形成突触连接。负责将机械振动转化为与之相连的听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外毛细胞与来自上橄榄核的传出神经以及另一类型的传入神经(称为II型传入纤维)形成突触,其生理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增强听神经的高度频率选择性、耳蜗的调节和自我保护机制有关。柯蒂氏器除了毛细胞,还有多种类型的支持细胞,例如Deiter细胞等。这些细胞的功能可能与柯蒂氏器的机械特性、发育和代谢等机制有关。耳蜗和前庭系统一起构成了内耳迷路,而负责感知平衡感的是半规管系统及耳石器官,虽然两者和耳蜗也是位于内耳的结构,但耳蜗和人体的平衡能力并无关联,合而为一是进化的结果。惟发生病变感染时很有可能同时影响两者的运作。
相关
- 帕金森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是和运动机能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颤抖、运动功能减退、僵硬(英语:Rigidity (neurology))及平衡障碍(英语:balance disorder)。在帕金森病(PD)患者身上
- 威尼克外瓶霉威尼克外瓶霉(Exophiala werneckii,旧称 Hortaea werneckii)是一种会分泌黑色素的外瓶霉属真菌,是黑癣的病原体 。原属Hortaea属。 部分文献把这种霉与 Hortaea werneckii、Clad
- 丙烷丙烷是一个三碳的烷烃,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但一般经过压缩成液态后运输。原油或天然气处理后,可以从成品油中得到丙烷。丙烷通常用来作为发动机、烧烤食品及家用取暖系统的
- 颗粒物悬浮颗粒或称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大气颗粒物(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颗粒(particulates),泛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颗粒微小甚至肉眼难以辨识但
- 南极界坐标:90°00′S 0°00′W / 90.000°S -0.000°E / -90.000; -0.000南极界是面积最小的动物地理分区,只有三百万平方公里。它包括了南极洲以及附近海洋。企鹅是当地著名的生物
- 婴儿按摩婴儿按摩(英语:Infant massage),是一种对婴儿进行按摩治疗(英语:massage therapy)的替代疗法。这种疗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并且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用于婴儿,支持其使用的科学证
- 阿尔哈拉克阿尔哈拉克(西班牙语:Aljaraque),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韦尔瓦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34平方公里,总人口12026人(2001年),人口密度354人/平方公里。
- 安东尼·弗契安东尼·弗契(Anthony S. Fauci,1940年12月24日-),美国医学研究者。他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精湛的研究,这对全世界抵抗H1N1甲型流感、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的斗争作出重大贡献。安东尼
- 姜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原产地尚不明确,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姜经过泡制作为中药药材之一,也可以冲泡为草本茶。姜汁亦可用
- 罗百氏傍人罗百氏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又名粗壮傍人,是于1938年在南部非洲发现的化石。罗伯氏傍人的头颅骨发展倾向成为重型的咀嚼工具。由于它明显与南方古猿有关,故罗伯特·布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