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之治

✍ dations ◷ 2025-10-23 09:58:55 #中国历代治世,唐朝历史事件,840年代政治,850年代政治

大中之治(846年-859年),是指唐朝皇帝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的治世。

唐宣宗于即位后即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的社会问题,例如: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对外,唐宣宗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以来被吐蕃占领的河西地区:“克复河湟,拓疆三千里外。告成宗庙,雪耻二百年间。”使得大唐国势复振。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唐鉴》:“百吏奉法,政治不扰,海内安靖几十五年。”《旧唐书·宣宗纪》“史臣”言:“洎大中临驭,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詟气。”《资治通鉴》:“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关于唐代大中之政,旧史多有赞溢之辞。宣宗执政,几废会昌之政。大中元年十二月,李德裕被贬,改用牛党的白敏中、崔铉、令狐绹等人,在治国并无多大成就。在经济上,宣宗一反武宗灭佛的争议,重新支持恢复佛教势力。会昌年间,薛元赏一度控制住神策军,大中时期,薛元赏随李党失势被贬,宦官对神策军又取得控制权。

史家常言宣宗在位时勤于吏治,多减赋税。宣宗曾密令翰林学士韦澳将各州县的风俗名物编纂成书《处分语》,加强地方控管。大中十一年之后,宣宗开始疏于政事,沉溺于长生术,“颇好神仙”。宦官权势又呈复兴之势,甚至还从东南财赋之地攫取大量的经济特权。大中十二年以来,南方军乱不断,容管、岭南、湖南、江西、宣歙、武宁等藩镇相继爆发军士逐帅事件。大中十三年,武宁(徐州)节度使康季荣因不恤士卒,被士卒所逐。大中十三年,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更在浙东爆发,当时距唐懿宗继位还不到半年。很大的原因是宣宗纵容地方大员贪污腐败,例如荆南节度使杨汉公大中中期以贪鄙而征入朝廷,宣宗授其同州刺史。各地藩镇竞相仿效,纷纷向宦官行贿,终于导致兵变发生。《新唐书》说,“唐亡,诸盗皆生于大中之朝。”清人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论“小说载宣宗之政,琅琅乎其言之,皆治象也,温公亟取之登之于策,若有余美焉。自知治者观之,则皆亡国之符也。”,其评价与《资治通鉴》的大力歌颂,简直有天壤之别。

相关

  • 光南大批发光南大批发连锁店(英语:Kuang Nan Fashion Shop),公司名称为笑笑笑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英语:Shiaw Shiaw Shiaw International Co., Ltd.),是一家台湾的中型零售业者,其前身为光南唱片
  • 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英语: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CODATA)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于1966年成立的一个跨学科委员会。它旨在改善更改、精确测量、储存、
  • 美国宪法第十七条修正案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英语:Measuring instrument,又称为测量仪表、检测仪表或测量仪器仪表),是用来进行各种测试而取得相关数据的。众多周知,在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品质保证上,都是需要通过测
  • 4P4P可以指:
  • 铁基超导体铁基超导体是指化合物中含有铁,在低温时具有超导现象,且铁扮演形成超导的主体的材料。2006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细野秀雄教授的团队发现第一个以铁为超导主体的化合物LaFeOP,打破
  • 比斯赫努普尔比斯赫努普尔(Bishnupur),是印度曼尼普尔邦Bishnu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9704(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9704人,其中男性5046人,女性4658人;0—6岁人口1171人,其中男607人,女564人;识
  • 伊斯拉姆普尔伊斯拉姆普尔(Islampur),是印度比哈尔邦Naland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9855(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9855人,其中男性15708人,女性14147人;0—6岁人口5528人,其中男2955人,女2573人;
  • 杜明杜明,字文昭,河南开封府□□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早年出身国子生,后进河南乡试第五十五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参加戊戌科会试,得贡士第三百二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三
  • 李存义 (清朝)李存义(1847年-1921年),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河北省深州南小营村人,清朝末年著名武术家刘奇兰之徒,为形意拳名家,擅长单刀,有“单刀李”之名。创办中华武士会。李存义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