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9-26 15:58:37 #燃
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产生光和热的过程。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广义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叫燃烧。燃烧需要三种要素并存才能发生,分别是可燃物如燃料、助燃物如氧气、以及温度要达到燃点。燃烧三要素并称为火三角。助燃物是燃烧反应中的氧化剂,氧气是燃烧反应中最常见的助燃物,但其他化合物也可能是助燃物,例如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此时二氧化碳即为助燃物。在一个完整的燃烧反应中,一物质和氧化剂(如氧气、氟气)反应,其生成物为燃料的各元素氧化反应后的产物。例如:然而在真实情况下不可能达到完整的燃烧反应。当燃烧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会产生多种主要和次要产物;例如燃烧碳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煤烟。此外,在大气中发生燃烧反应时,因为大气中含有78%的氮气的缘故,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氮氧化物和氮化物。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和充量的助燃物完全进行燃烧反应。当碳氢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时,一般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元素在燃烧时多半会生成氧化物﹐例如碳会变成二氧化碳﹐硫会变成二氧化硫﹐铁会变成氧化铁。若助燃物是氧气时,氮一般是视为不会燃烧,但若助燃物是空气时,会形成少量的氮氧化物(NOx)。燃烧后的产物不一定是氧化数最高的氧化数,而且形成的氧化数和温度有关。例如将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容易形成三氧化硫。在温度超过2,800 °F(1,540 °C)时,会开始产生NOx,更高温时的NOx更多。NOx的量也会随氧过量的比例而变。近代的连锁反应理论将燃烧解释为游离基的链式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发光、放热。这个理论将燃烧的链式反应分为三个阶段:“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链引发阶段即产生游离基并形成反应链的阶段。产生游离基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点燃、光照、辐射、催化、加热。少数物质间会自发化合引发燃烧,如氟气和氢气在冷暗处就能剧烈燃烧引发爆炸。链传递阶段,游离基反应的同时又产生更多的游离基,使燃烧持续甚至扩大。链终止阶段,游离基失去能量或者所有物质反应尽,没有新游离基产生而使反应链断裂,反应结束。

相关

  • 机械感受器力学感受器(mechanoreceptor),或称为机械感受器、机械型刺激感受器,是一种感受压力、变形等力学性刺激的感受器。在人类光滑皮肤中主要包含如下四种类型:帕西尼氏小体、触觉小体
  •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英语:glucocorticoid;又称葡萄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层的束状带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人体的可的松和皮质醇即属于糖
  • 中胚层中胚层(mesoderm)是胚胎中位于内外胚层之间的胚层。在绘图中,传统上用红色表示。人类的中胚层在胚胎发育第三周出现,原条的形成代表着中胚层的出现。并非所有动物胚胎都有中胚层
  • 可可花火子(英语:Hanabiko,1971年7月4日-2018年6月19日),昵称可可(Koko),是一头雌性西部低地大猩猩,以掌握大量修改版美国手语手势而闻名。根据可可的照料人兼她的教师弗朗辛·帕特森(英语:F
  • 潜在语义学潜在语义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是语义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传统的语义学通常研究字、词的含义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如同义,近义,反义等等。潜在语义分析探讨的是隐藏在字
  • 韭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七十九个(九划的则为第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韭部归于九划部首。韭部只以左、右、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氦核作用氦核作用 (或α作用、α反应)是两种核聚变的类型之一,能将恒星的氦转换成重元素,另一种即是3氦过程(3α反应)。 当3氦反应进行时只需要氦的参与,而一旦有一些碳产生,能消耗氦的其他
  • 首例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英语:Polio vaccines)又称小儿麻痹疫苗。是一种用来对抗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的疫苗,世界上主要通用类型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乔纳斯·爱德华·索尔克所研发出来的
  • 新布尼亚病毒新布尼亚病毒(SFTS Virus),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英语:Phlebovirus)的一种病毒,其引发的病症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为一种经由蜱虫传染给
  • 陈运泰陈运泰(1940年-),原籍广东潮阳,生于福建厦门,中国地球物理学家。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此后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院长。1991年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