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党

✍ dations ◷ 2025-09-15 19:48:02 #布尔什维克党
布尔什维克(俄语:большевик),旧译布尔塞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个派别。布尔什维克派的领袖人物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工党应该建立一个以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多数党员对其绝对服从的组织模式,即民主集中制。遭到了党内另一派的质疑和反对。1903年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派与党内的另一派孟什维克因意见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在《火星报》编辑部领导层选举时,由于布尔什维克人数多于对方,因此以俄语“多数派”得名。1917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以暴力夺取了俄国政权,最终在日后成为苏联共产党。虽然布尔什维克在俄语当中的意思是多数派,但是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当中实际上一直是少数。布尔什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多数派”,孟什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少数派”。实际上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大部分时间里,以列宁为首的派别都处于少数的地位,反对派马尔托夫的条文则以28票赞成、22票反对和1票弃权最终获胜通过。而在大会闭幕不久后的第27次会议中,由于“崩得”与经济派代表的退出,列宁派以24:20居微弱多数,故从此被称为“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列宁提出效仿民意党,建立一套围绕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党员对核心高度服从的集权化的组织模式,即民主集中制。并认为党员应严密组织化,人数应受到限制,“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才可以作为党员”。认为普通的支持者必须排除于党外。而列宁的老友兼同学马尔托夫反对列宁的观点,坚持以第二国际为建党模式,主张把一切愿意入党的人全部吸收进来,并认为党员并不需要高度集中化组织化,只需“经常亲自协助党”就行了。列宁的民主集中制也同样受到罗莎·卢森堡和托洛斯基等人的质疑,后者严厉地批评列宁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雅各宾俱乐部分子”,是“新的罗伯斯比尔”。起初两派的争执尚未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但在《火星报》编委会选举中,列宁要求裁减编委的人数以削减马尔托夫支持者比例,引起后者的不满和退出编辑社,最终使两派逐渐走向分裂。两派的人员组成处于不稳定状态,经常有重要的成员转换派别。原本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在1904年后转而支持孟什维克的观点。而早先拥护孟什维克的托洛斯基,则在1904年9月共同反对自由派时,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派达成和解并结盟。而托洛斯基个人始终以“中立的社会民主党人”自称。1905年4月,布尔什维克在伦敦召开了只有布尔什维克派参加的会议,布党称之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而孟什维克也独立召开了自己的会议,两派正式走向分裂。布尔什维克派在1905年俄国革命中仅仅扮演了次要角色,以托洛斯基为领袖的圣彼得堡苏维埃工人代表中孟什维克居多,布党只有少数。相反的是在莫斯科苏维埃中,布党则占据了支配地位。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中,由于列宁提出实行所谓民主集中制,导致社民党于会后发生实质性分裂为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1905年俄国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实际上是少数,直到1917年9月十月革命大规模清洗多数派孟什维克后才重新成为多数。1912年,第六次会议上,把孟什维克驱逐出党后,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正式成立。1918年,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1991年8月,八一九事件后苏共解散,由各加盟共和国境内的共产党继承遗产。

相关

  • Equus mulus Erxleben, 1777骡子(学名:Equus ferus × asinus)是马和驴的杂交种。严格地说,在中文里母马和公驴的后代称为马骡(“骡,驴父马母者也”《说文解字注》。“骡”是“骡
  • 维尔纳叶法伐诺伊焰熔法(Verneuil process),又称为火焰合成法,是由法国化学家奥古斯德·维多·路易·伐诺伊所发明史上第一种取得商业成功的合成宝石制造法。伐诺伊焰熔法最主要是用来生产
  • 亚硝酸钠亚硝酸钠(NaNO2)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纯净的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至浅黄色晶体。它有非常好的水溶性和吸湿性,水溶液呈弱碱性,pH约为9,易溶于液氨,微溶于乙醇、甲醇
  • 罗斯贝波天气图上的对流层中上层呈波状形式的气压场或流场中,在北半球会有3~5个波,这种波即大气长波。由于其水平尺度与地球半径相当,也称行星波(planetary waves)。1939年,卡尔-古斯塔夫
  • 解脱在印度宗教中,解脱(梵语:मोक्ष,转写:mokṣa,或 मुक्ति〔mukti〕、vimoksha、vimukti),意即“解放”,是印度宗教的重要神学与哲学概念,指生命个体能够脱离世间生死轮回及其
  • 地球地壳地球地壳是指地球地表至莫霍界面之间一个主要由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构成的薄壳,是岩石圈组成的一部分,平均厚度17公里,地壳下面的是地幔,上地幔大部分由橄榄石(一种比普通岩石密
  • 张才张才(英语:Chang Tsai;1916年-1994年5月4日),台湾摄影家。出生于台北大稻埕,青年时期受兄长张维贤影响赴日本研习摄影。与同时期的邓南光、李鸣雕并称为“摄影三剑客”或“快门三剑
  • 朱壬葆朱壬葆(1909年-1987年),中国著名动物生理学家。浙江省金华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09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府金华县岭下朱。1932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并留校担任助教。1936
  • 施雷克峰施雷克峰(德语:Schreckhorn;4,078米)是瑞士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脉的一座山峰。它是完全位于伯恩州的最高峰。是最北端的阿尔卑斯山four-thousanders(英语:List of Alpine four-thou
  • 什雷斯塔什雷斯塔,是尼泊尔尼瓦尔人的种姓,也是一个姓氏,解作优秀和贵族。在尼泊尔统一前,他们是马拉王朝宫廷的行政人员,现在多数从事商业和专业行业、金融业,是尼泊尔一个高地位种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