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竹亭

✍ dations ◷ 2025-04-28 02:28:01 #1950年出生,在世人物,台湾化学家,国立台湾大学教授,爱荷华州立大学校友,辛辛那提大学校友,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校友,台北市人,陈姓

陈竹亭(Jwu-Ting Chen, 1950年2月5日-),台湾化学家,台北市人,现为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名誉教授。2008年创立国立台湾大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简称CASE)。是台湾学者中率先结合科普和科学教育,并且连结网络多媒体推动科学传播的前驱

陈竹亭于1968年自台北市立建国中学毕业,1973年获得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学士,1978年获得辛辛纳提大学化学硕士,1982年获得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博士。1982~1986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986年返回台湾进入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任教,担任副教授,1991年升任教授,2014年获颁化学系特聘教授。1995年赴法国史特拉斯堡,在路易巴士特大学(史特拉斯堡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任国立东华大学访问教授,2013年任日本京都大学访问教授。1999~2002年担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化学研究推动中心主任,2008~2014担任国立台湾大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2015年自化学系退休并获颁名誉教授。2016~2019年担任财团法人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主要化学研究领域是有机金属化学及无机配位化学。研究课题包括有平面四边形双有机配基铂错合物之合成及反应、炔丙基/丙二烯基有机金属化学、半惰性或功能性配位基之设计合成、配位化学几何异构物的催化反应、有机金属催化聚合/共聚/开环聚合反应及其动力学研究、多牙配位基生物无机配位化学。其他有化学教育、跨领域/跨科际(inter-disciplinary/trans-disciplinary) 教育。

1990~1991 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化学研究推动中心配位化学小组召集人、1992~1994 年兼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自然处化学学门审查委员、1996~1999 年为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自然处咨询委员、1990~1993连续四年获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优良研究奖、1994、1996年曾两次获得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杰出奖。1993~2006年曾任中国化学会志(英语:Journal of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编辑委员、1999~2004年任爱思唯尔公司有机金属化学期刊(英语: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Elsevier,简称:JOMC)编辑委员、2004~2014年任国际有机金属化学会议(英语:International Confernce o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简称:ICOMC)国际咨询委员,并任第24届国际有机金属化学会议大会主席,于2010年主持台北会议。

陈竹亭在化学教育的经验丰富,是化学家中少数具备中学化学教科书之编、考、用、审,以及课纲制定之完整经验的专家学者。曾任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命题研究委员与考试委员、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主编、2003~2005 年任教育部国中自然科学教科书审查委员、2003~2005年,2006~2008年任教育部高中化学教科书课纲委员、2013~2014年任教育部十二年国教课程总纲制订委员、2014~2018年任教育部十二年国教自然科学领域化学课程领纲制订委员、“探究与实作”课程领纲制订召集人

在科学教育方面,2003~2014年任国立台湾大学共同教育中心共同教育咨询委员暨通识课程委员、2005~2009年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科学教育处计划审查暨咨询委员、2007~2010年任教育部大学通识课程及杰出通识教育教师奖审查委员、2006~2016年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高瞻计划(新兴科技融入高中职动手做课程)咨询委员、2009-2012年任高中科学班咨询委员、2012~2016年任长庚大学通识中心外聘委员、2018~2019年任教育部科学教育咨询委员、2005~2019年间曾为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担任全国科展与国际科展审查委员,以及参与科学研习编辑委员、化学常设展区更新咨询与审查委员、“科学玩意节”与科普论坛咨询委员、青少年跨域整合培育营顾问等工作。

1990~1993 担任科学月刊编辑,1996 年曾获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科普写作铜牌奖。2006~2017年协助高瞻计划期间,于2008年起推动种子教师工作坊,建置高瞻计划教学与推广资源平台,建立部落格发表科教文章,成为台湾的中学使用最广的科教教学数据库。平台于2012年改版为复合式科教资源平台,更名为“科学Online”。

在担任国立台湾大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简称CASE)主任时推动了多项科学教育创新活动。首创大学科学教育多媒体网络传播:包括自2009年起开创节目型态的系列型科普演讲:探索基础科学讲座,每学期为一主题八讲,录影全部上传Youtube。2009年秋CASE官网正式上线,遂在台大率先以高品质录制影音制作开放式课程(OCW)。同时推出CASE报科学(CASE Press)科普部落格。2010年也是科学月刊四十周年,CASE协助全年发起“科学到民间”约两百场科普活动,积极推行科学下乡,并且主持开幕、闭幕典礼。2012年开辟科教创意活动“台积电杯青年尬科学”,打造科学叙事舞台,鼓吹培养科学人的听、说、读、写能力。将复合型科普与科教部落格结合具有文创设计的新型态科教数据库网站平台,辅以各种的创意科普活动,推动新兴资讯技术的科学传播,陈竹亭创造了以大学服务社会科教的先例,各线上平台皆达数百万或数千万次点阅纪录,使NTU-CASE成为全国大学最夯且有内涵的科学教育实践服务团队。陈竹亭因此在2013年由化学学会颁给化学服务奖,2014年获颁台大社会服务杰出奖。

2010~2016年主持教育部顾问室/科技部资科司“科学人文跨科际人才培育计划—大学沟通能力的养成中程个案计划”。主旨在面对多元社会的复杂议题或问题必须跨界,因为涵括社会、人文、科学,简称SHS计划,鼓励大学生除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可以参与并实践实际专题或案例的行动研究,学习培养跨域整合、创意和批判思考、团队合作、发现与解决问题、沟通及语文表达等能力,并且在大学中发展并推动高教的跨领域/跨科际(inter-disciplinary/trans-disciplinary)教育传播。2015年获教育部颁赠三等教育专业奖章

相关

  • 保护状况物种的保护状况(英语:conservation status)是指物种继续生存的可能性。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物种的保护状况: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数量,而是整个种群随时间的增长或减少,喂养成功率,已
  • 能斯特瓦尔特·赫尔曼·能斯特(德语:Walther Hermann Nernst,1864年6月25日-1941年11月18日),德国化学家,他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这条定律对化学亲和力的计算尤其重要,他因此荣获1920年度
  • 威尔士历史在威尔士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骸是尼安德特人的颚骨,发现于北威尔士埃尔威河谷的Bontnewydd Palaeolithic site遗址,大约在2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威尔士的凯尔特人在罗马帝
  • 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由浙江省建设厅组织进行评审,并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至今已经公布7批次。其中个别风景区在后来被升格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
  • 艾玛莉·奥古斯塔 (萨克森王后)艾玛莉·奥古斯塔(德语:Amalie Auguste,1801年11月13日-1877年11月8日),巴伐利亚公主和萨克森王国王后。艾玛莉·奥古斯塔出生于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卡罗利妮
  • 科伦德乡坐标:46°28′0″N 25°11′0″E / 46.46667°N 25.18333°E / 46.46667; 25.18333科伦德乡(罗马尼亚语:Comuna Corund, Harghita),是罗马尼亚的乡份,位于该国中部,由哈尔吉塔县负
  • 王淑陵王淑陵(1535年-?年),字之义,山西泽州阳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进士。授嵩县知县。擢评事,转工部主事,历官湖广参政,所至有声。曾祖王鼎,寿官;祖王纬,寿官;父王言;前
  • 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简称中国音协)是中国一家专业的音乐家组织,会员主要为中国大陆的音乐工作者,亦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国际音乐理事会成员。协会创立于1949年7月,原名为中华全
  • 黄宗汉黄宗汉(1803年-1864年),字季云,一字坡友,号寿臣,福建泉州晋江县人,晚清官员、封疆大吏。父黄念祖,嘉庆六年(1801年) 举人。嘉庆八年(1803年)八月十八日生。七岁丧父,由长兄黄宗澄教养成
  • 沃尔索沃尔索(德语:Wirsol)是德国一家能源供应商。沃尔索太阳能集团覆盖了所有光伏技术和商业发电项目方面的咨询、策划、安装、维护服务和融资。沃尔索的核心竞争力是光伏电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