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植物

✍ dations ◷ 2025-08-28 23:27:34 #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指的是其营养乃全部或部分于来自其他生物(其他植物)者。目前已发现营寄生的开花植物大约有19科,4,100种。寄生植物具特化的根,吸器(haustorium),会穿过宿主的组织达到木质部、或韧皮部,或二者皆有以吸取水分及养份。寄生植物具有下列的特性:半寄生植物,可能可以应用到多个上述的三组特性之某一特性,例如:全寄生植物则一定是专性的,因而仅需二个词,例如:菟丝子是“茎”的“全寄生”植物;产于非洲的Hydnora africana Thunb.是一种寄生于“根部”的“全寄生”植物。有些寄生植物能广泛寄生于许多不同种类的宿主,例如:菟丝子属、无根藤属与Odontites verna。相对的,另一些寄生植物的宿主仅限于某些种类,甚至具专一性(specific):全寄生性的Epifagus virginiana只寄生在美洲的大叶山毛榉(Fagus grandifolia);霸王花的宿主是葡萄科的崖爬藤属植物。大约有400种开花植物及1种裸子植物寄生在菌根菌(真菌)上。这些植物被称为菌媒介异营植物(Myco-heterotrophs),而不称为寄生植物。这类的植物利用真菌寄生在其他植物所形成的网络系统,与真菌共同分享来自宿主所固定的碳源。例如:寄生植物的种子,其萌发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能是化学性的、或是机械性的,而且这些方式通常还得视其为茎寄生或是根寄生来决定。根寄生与茎寄生的种类都演化出一种或多种寻找到宿主的方法来保证其种子得以萌发。由于种子本身所携带的供种子萌发的资源少,为了在没有宿主提供营养时期得以萌发,它们需要相当地接近宿主,还有部分的原因是大部分的寄生植物,无法进行自营生活(进行光合作用以自行制造养份)以支应其幼苗早期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寄生于宿主根部的种类倾向于采取化学的方法萌发,为了能顺利萌发,种子必需与宿主相当地接近。例如,独脚金(Striga asiatica)的种子必需在距宿主3毫米至4毫米的距离之内,才能得到宿主根部的化学讯号(signal)而开始其萌发机制。寄生植物"感知"到的化学讯号,乃是在极近的距离下,由宿主根系所释出并溶淋至根系附近的土壤中。这些化学讯号是多种的化合物,在土壤中并不稳定,容易被降解(degrade,分解),并且只会散布到根系有限的距离内(通常仅数米)。寄生植物的种子在土壤中如果距离宿主够近,便能借由土壤中这类化合物形成的梯度,朝向宿主萌发。此类的独脚金酮化合物(strigolactones)能刺激种子内的乙烯合成而促使之发芽。有多种可促使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化合物,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是独脚金醇Strigol,最早是由非宿主植物棉花所分离出,但后来在玉米及小米这类宿主作物中找到。这些刺激种子萌发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专一性,其他此类的化合物还包括高粱的独脚金酮sorgolactone,红苜蓿red clover的列当醇orobanchol及alectrol,以及日本野百合(Lotus japonicas,豆科)的5-deoxystrigol。经由植物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产生的Strigolactones是维他命A代谢物类化合物(apocarotenoids),同时它也是菌根菌的生长讯号化合物。不像大部分的寄生于宿主根部的种类之胚乳具有足够的资源(营养)可提供发芽之用,寄生宿主茎部的种类可以在发芽后存活一小段时间。例如,菟丝子的种子,在掉落土表后,可以维持长达5年的休眠期,种子胚乳里的养份可提供它萌发时所需的能量,一旦萌发,在种子资源耗竭前,它有6天的时间让它与宿主建立起连结(生成吸器进入宿主)。菟丝子于土表上萌发后,其幼茎在找到宿主前可成长至68厘米长。它有二种方法可以找到宿主:菟丝子的茎可以"感知"到宿主的"气味",并朝向宿主生长。科学家取(α-pinene, β-myrcene, and β-phellandrene)等采自蕃茄植株的化合物,试验C. pentagona的幼茎,发现,它会会朝着这些化合物的方向生长。另外的研究则指出,经由植株附近植物反射的光(光质与光量),菟丝子可以选择具有高糖产量的植物,因为这些植物叶片反射的光会显示出其中的叶绿素含量。一旦菟丝子发现了宿主,便会缠绕上宿主的茎。此时其不定根会穿入宿主的茎,发育成特化的吸器与宿主的维管束组织产生连结;在其生长过程中,它会产生多个吸器与宿主连结。台湾有6科、35个分类群的寄生植物记录:

相关

  • 科尔萨科夫综合征科尔萨科夫氏症候群(Korsakoff's syndrome),又称健忘综合征,为一种大脑缺乏硫胺(维生素B1)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其疾病由俄国神经学家谢尔盖·科尔萨科夫最先发现而命名。科尔萨科夫
  • 单纯疱疹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源自于希腊文“ἕρπης”,意为“潜伏”)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和Ⅱ型(HSV-2)引起的病毒性疾病。通常可以根据病毒感染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唇疱疹、
  • 嗜中性白血球中性粒细胞(英语:Neutrophil 或 Neutrocyte,或全称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亦称嗜中性粒细胞或嗜中性多核球,是血液白细胞的一种,也是哺乳动物血液中最主要的一种白细胞。中性
  • 函数图形在数学中,函数 f 的图形(或图像)指的是所有有序对(x, f(x))组成的集合具体而言,如果x为实数,则函数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呈现为一条曲线。如果函数自变量x为两个实数组成的有序
  • CDCCDC可以指:
  • 主动脉主动脉(希腊语:αορτή)是一大血管,体循环动脉系统的起始主干,它发自左心室。主动脉是身体最大的动脉,直径有2.5-3.5 cm。形如拐杖,弓形开端,向下直到骨盆区。在解剖学、外科学上
  • 勒文海姆–斯科伦定理在数理逻辑中,经典 Löwenheim–Skolem 定理声称对于标识(signature)为 < C , F
  • 西摩·本泽西摩·本泽(英语:Seymour Benzer,1921年10月5日-2007年11月30日),美国物理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行为遗传学家。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革命的时期,最终在分子
  • 山泥倾泻山体滑坡(英文:Landslide),又称山崩、山泥倾泻或土溜,是指在重力的影响下块体沿着一段山坡下滑的坍方现象。若是土体坍方时,混和雨水或河水则演变成土石流。地滑又称走山,是融合岩
  • 6s2 4f14 5d10 6p42, 8, 18, 32, 18, 6蒸气压主条目:钋的同位素钋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Po,原子序84,是一种稀有且具有高度放射性的银白色金属元素(有时归为类金属),对人类极为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