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莱文斯

✍ dations ◷ 2025-05-17 06:11:40 #1930年出生,2016年逝世,美国生态学家,康乃尔大学校友,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哈佛大学教授,乌克兰犹太裔美国人

理查德·莱文斯(英语:Richard Levins,1930年6月1日-2016年1月19日),绰号“迪克”,从事多种人口学研究,为生态学家、人口基因学家及数学生态学家。莱文斯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并长期推动政治改革。莱文斯最知名的研究包括:“环境转变之进化论”(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以及“后设族群学”(metapopulations)。

莱文斯的著作及演讲风格十分精炼。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理论所启发,莱文斯的分析取向并不以大众化题材为目标,也因此,其论著与一般生态学或进化论学迥然不同。当他在芝加哥大学的任教期间,上其研究所课程的学生们建议应修其课程至少三次:第一次是配合莱文斯的授课速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第二次是彻底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而第三次则能领会课程的精妙与深广之处。

此外,莱文斯亦著作有关生物学及建模学(Modelling)的哲学论述。其中一篇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族群生物学的建模策略》(The Strategy of Model Building in Population Biology)。其著作启发了许多当代的生物哲学家们。身为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莱文斯以马克思的学术著作《大纲》(Grundisse,即马克思另一著作《政治经济学》(Das Kapital)的手稿)做为基础架构,进而应用于“环境转变之进化论”(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的相关研究。莱文斯并与进化论基因学者理查德·路温顿(Richard Lewontin)合作,于生物学的相关领域,例如方法论,哲学,及社会政策建议等方面,有相当丰富的著作,当中许多作品已被集结于《辩证生物学》(The Dialectical Biologist)期刊。于公元2007年,两位学者的诸多著作被收录于《影响生物学之著作:生态,农业,与健康之辩证学文集》(Biology Under the Influence: Dialectical Essays on Ecology, Agriculture, and Health)。

莱文斯亦曾偕同路温顿以假名伊沙朵·那比(Isadore Nabi)发表了一系列评论社会学及生态系统建模论(systems modeling in ecology)的文章并受到热烈回响。然而这位虚构的美国科学家那比所缔造的学术成就,也显示了当时美国编辑界对作者真实身份的确认与调查,仍有其疏忽之处。

1930年6月1日,理查德·莱文斯出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身为乌克兰的犹太人后裔,莱文斯是在政治与科学震荡的社会氛围当中,以及倾向共产主义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十岁时,莱文斯深深到受马克思生物学者哈尔丹(J. B. S. Haldane)的作品所启发。莱文斯十分推崇哈尔丹,并认为哈尔丹的卓越贡献应该等同于科学界的爱因斯坦。

进入康乃尔大学后,莱文斯修习农业学以及数学。于1950年,莱文斯与波多黎各的作家罗莎里奥·莫拉雷斯(Rosario Morales)结婚。莱文斯毕业当时,由于被康乃尔大学列入黑名单,莱文斯夫妇两人只好移居波多黎各过着农牧生活,并且从事促进农村活化的运动(rural organizing)。1956年,莱文斯夫妇返回纽约市,同年莱文斯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1961年至1967年期间,莱文斯成为波多黎各独立运动的重要活动人士。此外,1964年莱文斯首次造访古巴,由此机缘与古巴的生物学者们进行长期科学及政治的合作运动。然而,由于莱文斯参与波多黎克的独立运动以及反战争运动,波多黎各大学取消其终身教职。因此,于1967年莱文斯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奥罗拉、里卡多以及亚历山大)移居芝加哥。于芝加哥大学任教期间,莱文斯结识路温顿。此外,莱文斯全家亦曾居住于新罕布夏州。后来接受学者威尔森(E.O. Wilson,稍后两人曾对社会生物学的观点展开辩论)的邀请与赞助,莱文斯夫妇迁居至哈佛。莱文斯也曾被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遴选为院士,但莱文斯拒绝该头衔,因为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在战争期间协助指导美国军队。

莱文斯有丰富的学术及实务经历。举例来说,莱文斯被授奖为人口科学的约翰·路克教授(John Rock Professor of Population Sciences)。此外,莱文斯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之全球健康与人口学系(Global Health and Population)担任人口生态学计划(Human Ecology program)的主持人。由于莱文斯是若干政治组织的会员,包括美国共产党、波多黎各共产党,以及波多黎各社会党,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因此一度将其列入调查名单。数十年来,莱文斯致力于将生态学应用至诸国的农业领域,尤其关怀经济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

2011年,当莱文斯的妻子罗莎里奥过世后,莱文斯的女儿奥罗拉搬至麻省剑桥与莱文斯同住,照料其生活起居。

在莱文斯的研究发表之前,原本人口基因学假设环境是恒定的,而数学生态学也假设物种的基因组成是恒定的。然而,莱文斯的情境建模研究却发现在环境改变时,演化也开始出现。在莱文斯的建模研究中,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是物竞天择(seleciton)未必使某个物种产生对环境最大的适应能力。相反地,有些物种会选择让自己灭绝(extinction)。稍后,莱文斯将其1960年代在古巴授课的内容及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名称为《环境转变之进化论》(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此外,莱文斯广泛地将数学运算,包括若干自己研发的公式(当中若干运算在纯粹数学以及经济学界已被发现,但当时莱文斯并不知晓),convex set theory for fitness sets(源自经济学者J. R. Hicks的公式),以及赛渥·莱特的路径分析(Sewall Wright's path analysis),应用于因果回馈循环(causal feedback loops)的分析。

“后设族群学”这个名称的制定是源自于莱文斯在1969年著作中的描述:族群当中的族群(population of populations)。物种成群居住于适合的各个环境而组成某地域(patch)的次族群(sub-population)。然而,这些当地的族群系统可能会消灭(extinction),也可能被其他地域迁徙过来的移民所统治(colonizations)。因此,当地族群的命运取决于消灭以及被统治两种力量的平衡。莱文斯引进一个建模系统来描述这平均地域占领(average patch occupancy)的动态过程。受到莱文斯研究的影响,后设族群学已然成为空间生态学(spatial ecology)、应用保育生物学(applications in conservation biology)、族群管理(population management),以及虫害控制学(pest control)的重要研究范围。

相关

  • 国际单位国际单位(英语:International unit,简写为IU;法语:unité internationale,简写为IU)是用生物活性来表示某些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及抗生素量的药学单位。
  • 鞘翅翅鞘(elytron),也作鞘翅,是某些昆虫(尤其是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演化、变硬的前翅(英语:forewing),因功能类似“翅膀”的“剑鞘”而得名。翅鞘主要的功能是保护用于飞行的后翅(英语:hindw
  • 2013年摩纳哥大奖赛2013年摩纳哥大奖赛是2013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的第六场分站赛事,于5月23日至26日在摩纳哥蒙特卡洛的摩纳哥赛道举行。这也是第72届摩纳哥大奖赛。梅赛德斯AMG车队德国车手
  • 姚家组姚家组是位于中国吉林德惠市一带以及黑龙江、内蒙古的上白垩世地层,1958年由地质部松辽(第二)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命名。该地层以棕红、砖红、褐红色泥岩以及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为
  • 游音团游音团(日语:ゲ音団,英语:GeOnDan、Video Game Sound Creator's Alliance),意为“游戏音乐家团体”,是以日本游戏音乐相关工作者为成员的非营利团体,从2009年开始活耀,成员数超过100
  • 田艇吉田 艇吉(でん ていきち、1852年10月18日-1938年11月17日),日本政治家、实业家。丹波国冰上郡柏原藩(今兵库县丹波市柏原町)出身。号枫轩、松鹤。生于丹波国冰上郡柏原藩领的下小仓
  • 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直属单位。人民军医出版社原由总后勤部政治宣传部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主办。2016年3月底,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
  • 觉罗长麟觉罗长麟(1748年-1811年),字牧庵,满洲正蓝旗人,中国清朝官员,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科进士。福建大狱案关键人物之一,后被牵连流放,但新皇登基后又获启用。
  • 绢雀麦绢雀麦(学名:),又名旱雀麦,为禾本科雀麦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于欧洲、西南亚和北非,但亦入侵到世界其他地区。
  • 比尔·米林威廉·米林(英语:William Millin,1922年7月14日-2010年8月10日),小名比尔(Bill),经常被昵称为风笛手比尔(Piper Bill),生于加拿大萨克其万,三岁时随苏格兰籍父亲回到格拉斯哥。他在二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