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莱文斯

✍ dations ◷ 2024-09-20 09:06:22 #1930年出生,2016年逝世,美国生态学家,康乃尔大学校友,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哈佛大学教授,乌克兰犹太裔美国人

理查德·莱文斯(英语:Richard Levins,1930年6月1日-2016年1月19日),绰号“迪克”,从事多种人口学研究,为生态学家、人口基因学家及数学生态学家。莱文斯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并长期推动政治改革。莱文斯最知名的研究包括:“环境转变之进化论”(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以及“后设族群学”(metapopulations)。

莱文斯的著作及演讲风格十分精炼。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理论所启发,莱文斯的分析取向并不以大众化题材为目标,也因此,其论著与一般生态学或进化论学迥然不同。当他在芝加哥大学的任教期间,上其研究所课程的学生们建议应修其课程至少三次:第一次是配合莱文斯的授课速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第二次是彻底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而第三次则能领会课程的精妙与深广之处。

此外,莱文斯亦著作有关生物学及建模学(Modelling)的哲学论述。其中一篇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族群生物学的建模策略》(The Strategy of Model Building in Population Biology)。其著作启发了许多当代的生物哲学家们。身为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莱文斯以马克思的学术著作《大纲》(Grundisse,即马克思另一著作《政治经济学》(Das Kapital)的手稿)做为基础架构,进而应用于“环境转变之进化论”(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的相关研究。莱文斯并与进化论基因学者理查德·路温顿(Richard Lewontin)合作,于生物学的相关领域,例如方法论,哲学,及社会政策建议等方面,有相当丰富的著作,当中许多作品已被集结于《辩证生物学》(The Dialectical Biologist)期刊。于公元2007年,两位学者的诸多著作被收录于《影响生物学之著作:生态,农业,与健康之辩证学文集》(Biology Under the Influence: Dialectical Essays on Ecology, Agriculture, and Health)。

莱文斯亦曾偕同路温顿以假名伊沙朵·那比(Isadore Nabi)发表了一系列评论社会学及生态系统建模论(systems modeling in ecology)的文章并受到热烈回响。然而这位虚构的美国科学家那比所缔造的学术成就,也显示了当时美国编辑界对作者真实身份的确认与调查,仍有其疏忽之处。

1930年6月1日,理查德·莱文斯出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身为乌克兰的犹太人后裔,莱文斯是在政治与科学震荡的社会氛围当中,以及倾向共产主义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十岁时,莱文斯深深到受马克思生物学者哈尔丹(J. B. S. Haldane)的作品所启发。莱文斯十分推崇哈尔丹,并认为哈尔丹的卓越贡献应该等同于科学界的爱因斯坦。

进入康乃尔大学后,莱文斯修习农业学以及数学。于1950年,莱文斯与波多黎各的作家罗莎里奥·莫拉雷斯(Rosario Morales)结婚。莱文斯毕业当时,由于被康乃尔大学列入黑名单,莱文斯夫妇两人只好移居波多黎各过着农牧生活,并且从事促进农村活化的运动(rural organizing)。1956年,莱文斯夫妇返回纽约市,同年莱文斯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1961年至1967年期间,莱文斯成为波多黎各独立运动的重要活动人士。此外,1964年莱文斯首次造访古巴,由此机缘与古巴的生物学者们进行长期科学及政治的合作运动。然而,由于莱文斯参与波多黎克的独立运动以及反战争运动,波多黎各大学取消其终身教职。因此,于1967年莱文斯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奥罗拉、里卡多以及亚历山大)移居芝加哥。于芝加哥大学任教期间,莱文斯结识路温顿。此外,莱文斯全家亦曾居住于新罕布夏州。后来接受学者威尔森(E.O. Wilson,稍后两人曾对社会生物学的观点展开辩论)的邀请与赞助,莱文斯夫妇迁居至哈佛。莱文斯也曾被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遴选为院士,但莱文斯拒绝该头衔,因为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在战争期间协助指导美国军队。

莱文斯有丰富的学术及实务经历。举例来说,莱文斯被授奖为人口科学的约翰·路克教授(John Rock Professor of Population Sciences)。此外,莱文斯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之全球健康与人口学系(Global Health and Population)担任人口生态学计划(Human Ecology program)的主持人。由于莱文斯是若干政治组织的会员,包括美国共产党、波多黎各共产党,以及波多黎各社会党,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因此一度将其列入调查名单。数十年来,莱文斯致力于将生态学应用至诸国的农业领域,尤其关怀经济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

2011年,当莱文斯的妻子罗莎里奥过世后,莱文斯的女儿奥罗拉搬至麻省剑桥与莱文斯同住,照料其生活起居。

在莱文斯的研究发表之前,原本人口基因学假设环境是恒定的,而数学生态学也假设物种的基因组成是恒定的。然而,莱文斯的情境建模研究却发现在环境改变时,演化也开始出现。在莱文斯的建模研究中,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是物竞天择(seleciton)未必使某个物种产生对环境最大的适应能力。相反地,有些物种会选择让自己灭绝(extinction)。稍后,莱文斯将其1960年代在古巴授课的内容及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名称为《环境转变之进化论》(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此外,莱文斯广泛地将数学运算,包括若干自己研发的公式(当中若干运算在纯粹数学以及经济学界已被发现,但当时莱文斯并不知晓),convex set theory for fitness sets(源自经济学者J. R. Hicks的公式),以及赛渥·莱特的路径分析(Sewall Wright's path analysis),应用于因果回馈循环(causal feedback loops)的分析。

“后设族群学”这个名称的制定是源自于莱文斯在1969年著作中的描述:族群当中的族群(population of populations)。物种成群居住于适合的各个环境而组成某地域(patch)的次族群(sub-population)。然而,这些当地的族群系统可能会消灭(extinction),也可能被其他地域迁徙过来的移民所统治(colonizations)。因此,当地族群的命运取决于消灭以及被统治两种力量的平衡。莱文斯引进一个建模系统来描述这平均地域占领(average patch occupancy)的动态过程。受到莱文斯研究的影响,后设族群学已然成为空间生态学(spatial ecology)、应用保育生物学(applications in conservation biology)、族群管理(population management),以及虫害控制学(pest control)的重要研究范围。

相关

  • 人类呼吸道融合病毒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简称HRSV(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为副黏液病毒科肺病毒属中型单链RNA病毒,分为A,B两型, A,B两型之主要差异在于病毒外膜表面
  • 牙列齿列(亦作牙列、齿系、牙系)指的是动物口腔中全套牙齿的发育和排列模式。除单孔目、贫齿目、穿山甲属和鲸目以外,所有哺乳动物都具备四种类型的牙齿,而且每一类型的牙齿,与物种相
  • 罗马城罗马(意大利语: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并保存大量古迹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其位于
  • 圣迭戈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 (英语: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常用缩写“UCSD”或“UC San Diego”),简称“圣迭戈加州大学”,民间多译作“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是美国
  • 路易十一路易十一(法语:Louis XI,1423年7月3日-1483年8月30日),绰号慎密者(法语:le Prudent),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61年—1483年在位)。查理七世之子。路易十一出生于1423年7月3日,在当王储时曾
  • 1910年代1910年代,是指二十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 信德族信德族(信德语:سنڌي),是巴基斯坦四大民族之一,是说信德语的印欧语系民族,分布于巴基斯坦信德省与印度西部。他们原是印度帝国信德省的一个民族,信德省在公元前三千年就有人类居
  • 西上站西上站(韩语:무수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富宁郡的一个铁路车站,属于茂山线。茂山线
  • 自我虹吸珠自我虹吸珠(英语:Self-siphoning beads),又称为珠炼喷泉(chain fountain)、反重力珠(anti-gravity beads)或牛顿珠(Newton’s beads),是一种物理现象,其形成原因有多种说法。准备一条一
  • 汉字纹汉字纹一种以汉字图案所构成的纹饰。一般的汉字纹有回字纹、井字纹、寿字纹等,常见于建筑、服饰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