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山

✍ dations ◷ 2025-05-14 11:01:12 #天主教朝圣地,立陶宛天主教,欧洲地标

十字架山(立陶宛语:Kryžių kalnas)是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奥利艾以北12公里处的一个朝圣地。其确切的起源无人知晓,不过据认为第一批十字架是1831年11月立陶宛人反俄起义后,放置在从前的一个军事掩体(英语:Hill fort)处。 几个世纪中,前来朝圣的天主教徒在这里安置了许多十字架,以及巨大的苦像、立陶宛爱国者的雕塑、圣母雕像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型雕像和玫瑰经。据估计,2006年时十字架的数量大约有100,000个。

在几个世纪的历史中,这个地方已经成为立陶宛天主教徒以和平方式忍耐所面临威胁的象征了。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后,联邦构成国立陶宛大公国及部分波兰被并入俄罗斯帝国。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1863年两次反抗俄国的起义,都未能成功。这两次起义与十字架山的起源有关:由于家人无法找到造反者尸体的位置,他们开始安放象征性的十字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东欧原有由战时德意志帝国领导控制的政治结构土崩瓦解,立陶宛从德国手上宣布独立。十字架山成为立陶宛人为和平、为国家、为立陶宛独立战争期间失去的亲人祈祷的地方。

1944-1990年期间,这个地点又获得了一层特殊的意义,1944年占领立陶宛的纳粹德军被苏联击败、重新占领立陶宛后,立陶宛人持续不断地来到十字架山,留下十字架,用以证明他们仍然忠于原来的身份、宗教信仰和传统;成为进行和平抵抗的象征。尽管苏联政府非常辛苦地搬走新的十字架,并至少三次(包括1963年和1973年的两次尝试)威吓用推土机夷平这个地方。甚至有传言说当局计划在附近的Kulvė河(Mūša河的支流)上修建一座水坝,这样十字架山就将淹没在水底。

1993年9月7日,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问十字架山,宣布这是一个盼望、和平、爱与牺牲的地方。2000年,附近创建了一座方济各会修道院,修道院内部装饰有表现圣方济各在拉维纳山(La Verna)身体上出现圣痕的绘画。这座山仍然无人管理,因此人们可以随意在认为合适的地点自由地安放十字架。一块石碑上刻着教宗的讲话:“感谢你们,立陶宛人,因为这座十字架山向欧洲国家和全世界见证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信仰。”

十字架山全景2

十字架山特写镜头

十字架山

十字架山

圣若望·保禄二世于1993年访问十字架山

相关

  • 编年史年代记(Chronicle)是一种用年代来排序的来记录历史事实和事件的文献记载方法。通常同时考虑历史上重要事件和本地事件的权重,此用来记录发生的和年代记编纂者的观点。对比故事
  • J.K.罗琳乔安娜·罗琳,CH,OBE,FRSL(英语:Joanne "Jo" Rowling,1965年7月31日-),笔名J·K·罗琳(英语:J. K. Rowling)及罗柏特·加尔布雷斯(英语:Robert Galbraith),英国小说家、电影编剧及制片人,代表
  • 亚马逊雨林亚马孙雨林(葡萄牙语:Amazônia、西班牙语:Amazonia),又称亚马孙河雨林,位于南美洲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占地550万平方公里,使这片雨林生机盎然的就是亚马孙河。雨林横越了8个国家:
  • 溶血性 (微生物学)溶血性(Hemolysis,来自希腊文αιμόλυση)指的是红血球的被破坏现象,分为α、β、γ三种。溶血现象通常由微生物引起;在实验室里,以血基琼脂培养皿培养,能分辨出不同溶血性
  • 北投谷仓北投谷仓为建于台湾日治时期1938年的一栋谷仓建筑,最初由有限责任北投信用购买组合所经营,以存放北投与关渡地区大量生产的稻米。其在2000年被指定为台北市市定古迹,为台湾仍少
  • 江南时报《江南时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报纸,现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是一份财经类报纸。《江南时报》的前身为人民日报社主管,在南京创刊的《市场报·江南版》,1999年9月1
  • 诺威奇坐标:41°33′01″N 72°05′15″W / 41.55028°N 72.08750°W / 41.55028; -72.08750诺威奇(英语:Norwich)是美国康乃狄克州新伦敦县的一个城市,有“新英格兰玫瑰”之称。面积76
  • 荷兰中央统计局荷兰中央统计局(荷兰文:Centraal Bureau voor de Statistiek, CBS;英文:Statistics Netherlands)又称荷兰统计局,缩写为CBS,成立于1899年,为专门收集荷兰统计资讯的政府部门。隶属于
  • 丁香茄丁香茄(学名:)是旋花科番薯属的植物。分布在热带非洲、墨西哥、菲律宾、越南、印度、日本、缅甸、南美洲、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南、湖南、云南、湖北等地,生长于海拔580米至1,2
  • 伯纳德·马拉默德伯纳德·马拉默德(英语:Bernard Malamud,1914年4月26日-1986年3月18日),美国小说家,其小说多描写美国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人物多为受尽苦难和折磨的下层人民。这些小人物都朴实善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