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非

✍ dations ◷ 2025-04-28 07:46: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制度

农转非,即农业(农村)人口转为非农业(城镇)人口,是中国大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行的一项严格城乡人口户籍管理的制度。

中国大陆自1949年以来,就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按人口居住地登记户籍的管理制度。在50年代,城乡之间人口尚可相互迁徙落户。但自三年困难时期以后,在社会管理和粮食供给限制条件下,国家对城镇人口的生活口粮实行按人口限量供给商品粮的制度,人口迁徙落户由城往乡易,而由乡往城难。一般情况下,除农业(农村)人口因招工、招干等原因随其身份及人事关系改变,可以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而进入城镇登记户籍居住外,农业人口是不能进城落户居住的,也不能享有国家的定量商品粮供给。

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又是不可避免的。如因城市发展而占用郊区农村土地,其农业人口必须进行产业转移;城镇人口中某些有特殊贡献的人员需解决其农村家属两地分居;军队干部的农村家属需随军迁移;农村无自我生活能力的孤寡老幼人口必须投靠亲友等等情况,都需要解决其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问题,并同时解决其口粮供给问题。于是,各级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农转非的政策规定,拟定了不同情况下解决户口登记及相应的口粮供给问题的政策界线,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农转非的制度。

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徙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要求户籍改革的呼声高涨。于是,各地逐渐出现了放宽农转非政策限制的情况。近年来,部分地方尤其是部分中小城镇,已实际上将农转非政策限制制度改变为有条件地登记落户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元户口制度在不少省市已经失去现实限制只有象征性,农转非制度必将逐渐退出户籍管理的历史舞台。

2000年前后中国政策要求农户的大中专学生必须将户口迁至学校城市集体户,但是该户口并非居民户而是一种学校特有集体户,表示该人民这段时间实质居住与活动在该学校所在城市,因此不算是实质农转非而是一种“暂时农转非”。大学生毕业后多数不会选择再回农村,而是在城市或别的城市留下来工作,户口也就迁到工作单位,在小公司上班的则多数挂靠人才市场的集体户口,此时也就迁出学校。少数回农村的人则自行迁回。

对于某些人口壅挤的一线城市有禁止或有条件落户规定,此时毕业生便拿暂住证视为外来人口,本人户口必须自行迁回出生地农村回归农民身份,多数学校有两年的缓冲期,当发现超过两年还未迁回农村的,将报请公安机关自动强制迁回该学生的出生地。

相关

  • 温泉 (消歧义)温泉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水温高于当地地下水的水温。温泉还可以指:
  • 几何学几何学(英语:Geometry,古希腊语:γεωμετρία)简称几何。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分支,主要研究形状、大小、图形的相对位置等空间区域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度量。许多文化中都
  • 肌肉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症(肌营养不良症,英语:Muscular dystrophy, MD),指一组损坏人体肌肉的遗传性疾病。肌营养不良症表现为进行性骨骼肌萎缩,肌肉蛋白质缺失,和肌肉细胞或组织的死亡。有九种疾
  • 八王子市八王子市(日语:八王子市/はちおうじし Hachiōji shi */?)是日本东京都下辖的一个中核市,位于东京市中心以西约40公里的近郊。八王子市位于多摩地区的心脏部位,也是日本第四次首
  • 基膜基底膜(英语:basement membrane)是位于上皮组织下的一层,无细胞且富含纤维的结缔组织,分隔上皮、间皮、内皮,通常位于体腔或器官表面,或是血管内皮的基底面。基底膜是由基底层(英语:b
  •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是太阳所发出太阳辐射的总量变化,以及数千年来的光谱分布变化。这些活动具有一些周期性,其中最主要的是长达11年的太阳周期(或称太阳黑子周期)。不过这些变化也具有非周
  • 转口贸易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又称中转贸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输出贸易(Re-Export Trade),是经济学概念,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
  • 参谋长美国空军参谋长(CSAF)是美国空军军阶最高的军官之一,亦为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空军参谋长领导空军参谋部,并受空军部长的直接领导负责空军全盘事务。在空军部长的授权下,参谋长负
  • 李·克隆巴赫李·约瑟夫·克隆巴赫(Lee Joseph Cronbach,1916年10月1日-2001年4月22日)是一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心理测验与测量方面有突出贡献。他出生在加州弗雷斯诺的犹太人家庭,5岁时进行
  • 钱瑗钱瑗(1937年5月19日-1997年3月4日),英国牛津出生,祖籍江苏无锡,中国著名学者兼作家钱锺书和杨绛独生女,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钱瑗是著名学者兼作家钱锺书和杨绛在英国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