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纳·大卫·连恩

✍ dations ◷ 2025-04-05 00:04:46 #1927年出生,1989年逝世,格拉斯哥大学校友,格拉斯哥人,精神分析学家

隆纳·大卫·连恩(英语:Ronald David Laing,1927年10月7日-1989年8月23日),通常被称为“R·D·连恩”(R.D. Laing),是一位苏格兰精神科医师,撰写了大量有关精神疾病的文章,特别着墨于疾病经验。在精神病理现象的成因和治疗上,连恩对存在哲学的研究影响了他的看法,这与主流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动力式精神病理学发展背道而驰。

1962年连恩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传统的临床精神医学是将精神病患孤立于生活之外,视其为单个人、单个生物或简单的机器;然而人不仅仅是生物系统而已,个体从一出生即处于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只有从存在-现象学的观点出发,才能解释真正人的意义及人与人间的关联。连恩拒绝反精神病学这个标签。在政治上,他被视为新左派的思想家。2017年发行连恩的自传电影《Mad to Be Normal》。

1927年10月7日连恩出生于格拉斯哥郊区的高文希尔(英语:Govanhill),是家中唯一的孩子:7。

连恩四岁时即进入约翰·尼尔森·卡斯伯森爵士公立小学(Sir John Neilson Cuthbertson Public School)接受教育,并于欧玛姊妹音乐学校(Misses Ommer School of Music)学习钢琴。八岁毕业后进入哈其森中学(英语:Hutchesons’ Grammar School)。哈其森中学奠定连恩教育的基础,连恩在此学了希腊文、拉丁文,并读完原文的西方思潮经典,学校课程着重於哲学,如荷马、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艾斯奇勒斯、奥维德、圣奥古斯丁、圣方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也包括犬儒学派、怀疑学派、普罗提诺等。

1944年连恩通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师检定资格,隔年五月又取得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演奏文凭。1945年连恩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医学系,他在此创立“苏格拉底社”(Socratic Club),课余会参加精神科讲座,进入学会参访精神病院等,使连恩对精神科产生兴趣。1950年大学毕业前全科被当是连恩求学时期的重大挫折,致使他与所有“体制”为敌,年底重考全数通过,1951年2月14日自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并取得医师资格。

1951年10月至1953年9月期间连恩服役于皇家陆军医疗部队(英语:Royal Army Medical Corps),新训结束后被派往皇家英军精神医学小队(British Army Psychiatric Unit),此段对于深度胰岛素昏迷疗法(英语:Insulin shock therapy)的经历,连恩将之写成《分裂的自我》(The Divided Self)和《自我与他人》(The Self and Others)两本书。1953年,连恩回到格拉斯哥,参加了一个以存在主义为导向的讨论小组,并在格拉斯哥皇家精神病院工作。连恩的同事认定他为“保守派”,因为连恩反对电痉挛疗法及当时引进的新药。

1956年连恩进入塔维斯托克诊疗中心(英语:Tavistock Institute)担任资深主治医师看诊,并加入英国精神分析学会(英语:British Psychoanalytical Society)的实验性计划,此计划能让新进精神科医师能在国民保健署 (英国)的体系下任职,同时接受精神分析研究学院的训练。培训期间,连恩接受查尔斯·莱克劳福(英语:Charles Rycroft)的分析,玛莉安·弥尔纳(英语:Marion Milner)及唐纳德·威尼科特的督导。

1964年4月16日正式出版著作《正常、疯癫和家庭》(Sanity, Madness and the Family),同日出刊的《新社会(英语:New Society)》上也刊载连恩的文章〈精神分裂与家庭〉(Schizophrenia and the Family),当时《国际社会精神医学期刊(英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也刊出相关文章〈精神分裂是种疾病吗?〉(Is Schizophrenia a Disease?);连恩不认为精神分裂是疾病,而是重新组织后的沟通形式,是有理可循的,文句间展露连恩对精神分裂者的关怀。

1964年连恩的名字在杂志、媒体间大量曝光,九月底到美国参加研讨会、讲课。年底出版著作《理性与暴力》(Reason and Violence)。

1965年连恩与人一起创建了友爱兄弟协会(英语:Philadelphia Association),协会于六月搬进金斯利会所(英语:Kingsley Hall),开始进行社区精神科计划,患者和治疗师在会所共同生活。连恩不仅在金斯利会所活动,也积极上节目及参与研讨会。友爱兄弟协会于1970年5月31日正式离开金斯利会所。

1968年年底参加第八届“梅西公民讲座(英语:Massey Lectures)”。

1971年连恩前往印度进行灵修之旅,1972年11月5日至12月8日于全美举办讲座。

1974年2月连恩赴加拿大进行巡回活动

相关

  • 刘昌明刘昌明(1934年5月10日-),中国水文水资源学家。出生于湖南长沙。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
  • 熊猫烧香熊猫烧香是一种经过多次变种的计算机蠕虫病毒,2006年10月16日由25岁的中国湖北武汉新洲区人李俊编写,2007年1月初肆虐中国大陆网络,它主要透过网络下载的文件植入计算机系统。2
  • 林杰梁林杰樑(1958年6月30日-2013年8月5日)是台湾著名的肾脏科和毒理学医生,有“毒物科权威”之称,并且曾经在长庚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于行政院卫生署担任顾问。林杰樑出生于中华民国
  •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或称政府机关)泛指中央及地方的全部立法、行政、司法、官僚机关。狭义则仅指中央及地方的行政、官僚机关,亦即依照国家法律设立并在该国范围内享有行政权力、担负行政
  • 公元前公历纪元或公元(英语:Common Era,缩写为C.E.),也称西元,是一个被当今国际社会最广泛地使用的纪年标准。其源自于欧洲等西方基督教信仰为主国家,以当时认定的耶稣出生为纪年的开始,原
  • 螺钿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是一种在漆器或木器上镶嵌贝壳或螺蛳壳的装饰工艺,也用于金属和其他表面的装饰。螺钿一般可分为厚螺钿(硬螺钿)和薄螺钿(软螺钿)两类。螺钿常与莳绘(一种
  • 毒物兴奋效应毒物兴奋效应(英语:Hormesis,源自希腊语hormáein,意为“激活”)是毒理学中用来描述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的术语,与高剂量毒物对生物体有害;相反,低剂量毒物反而对生物体有益。其剂量效
  • 施舟人施舟人 (英语:Kristofer Marinus Schipper,1934年10月23日-)出生于瑞典,荷兰血统,与顾彬、施寒微并称“欧洲三大汉学家”,他精通八种语言,目前在福州大学担任教授,并且任职福州大学世
  • 兰比尔·卡浦尔兰比尔·卡浦尔(印地语:रणबीर कपूर,英语:Ranbir Kapoor,1982年9月28日-)生于印度孟买,是印度宝莱坞男演员。卡浦尔是现今印度其中一位最成功及收入最高的演员之一并曾5次荣
  • 江户彼岸樱江户彼岸樱(江户彼岸、学名: f. )是樱花的一种,属蔷薇科的植物。在春季彼岸时期开花而得名。非常长寿的种类,有树龄超过2000年的神代樱、超过1500年的淡墨樱等。类似江户彼岸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