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度角原则

✍ dations ◷ 2025-08-17 23:27:37 #电影技术,电影剪辑

30度角原则是一个基本的电影剪辑原则,规定摄像机在拍摄同一主题的连续镜头时,镜头需要移动至少30度角。若其移动小于30度角,镜头间的转换看起来就会像跳接,会干扰观众对剧情的关注,观众可能因此更关注电影技术而不是电影的叙事本身。

摄像机拍摄角度的30度角改变使得两个连续的镜头的差别足够大,从而看起来不像跳切,不过摄像机也应该遵循180度角原则。考虑到30度角原则,每当你在轴上做出一个动作,摄像机都需要改变至少20毫米的拍摄距离。按照这个原则,摄像机应参照前面的拍摄距离移近或远离20毫米,由于这个原因,30度角原则通常被称为“20毫米/30度规则”。 轴向切结合了摄像机移动20毫米的这个想法,在轴上移动使镜头突然靠近或远离对象。这类的剪辑打破了30度规则来制造特效,电影制作人有时会像这样突破传统的电影技术规则而达到特定的效果。

传奇的法国电影制作人乔治·梅里爱是黑白默片制作人,在还未出现30度角原则的时候制作电影。他启发了后人在对相同或几乎相同的片段剪辑时遵守这个角度的规则。当梅里爱制作了著名的《月球旅行记》(1902年),他把同样取景的片段以同样的角度剪辑在一起,在镜头之间改变了场景,使它看起来没有剪切痕迹。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尝试用跳接来制造特效。

正如蒂莫西·克里甘和帕特里夏·怀特《电影中的经验》中的建议,“这个规则旨在通过画面的变化来突显切换镜头的主旨。两个相距不到30度的镜头间的转换可能是不必要的或者会令内容产生中断感——简而言之,是突兀的。”有些情况下,跳接是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或者是用来表现美学风格的,但一般来说,电影制片人会尽量避免这样做。

30度角可以被一个更加宽泛的原则包含:如果两个镜头在角度和距离上如果过于相近,那么剪辑出来是不和谐的,剪辑也显得毫无理由。编剧沃尔特·默奇(Walter Murch)在他的书《眨眼之间》(In The Blink of an Eye)中写道:

“画面变化要么应该微细要么应该明显,否则观众会难以接受:例如,从一个全身主镜头剪辑到一个略微推进的镜头,取演员脚踝以上的画面。在这个例子中,镜头的改变虽然能让观众感到某些东西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还不足以让观众重新审视它的情境。”

相关

  • 计算器计算器是用于完成数学计算的工具。早期的计算器为纯手动式,如算盘和算筹与计算尺等。算盘通常是以滑动的珠子制成。在西方,算盘在印度阿拉伯数字流行前使用了数个世纪,且在近代
  • 舒(Shu),又名苏,是埃及神话中的大气之神、空气之神、天空的化身亦是思考与听觉的支配者,属赫里奥波里斯九柱神之一。其名字有“干旱、烤干、枯竭”意思。舒是亚图姆透过他的呼息
  • 核武器当量核武器当量是指核武器爆炸后释放出的能量,通常用释放出相同能量的三硝基甲苯的吨位来衡量。常见的单位有千吨(kt)和百万吨(Mt),有时也用太焦耳(TeraJoules)。因为测量TNT爆炸产生的
  • 丙酸三环癸烯酯丙酸三环癸烯酯(Tricyclodecenyl propionate),分子式C13H16O2。CAS号17511-60-3 。有木香花香气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由丙酸与双环戊二烯在高氯酸存在下进行反应,再经中和、水
  • 陈音 (主持人)陈音,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为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音曾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学习的是国际关系和东亚研究的经济学。陈音在中国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担任主持人。
  • 孝诚仁皇后孝诚仁皇后(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ᡠᠨᡝᠩᡤᡳ ᡤᠣᠰᡳᠨ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太清:;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姓氏:赫舍里氏(或称作黑舍里氏、何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是
  • 波隆纳鲁瓦波隆纳鲁瓦是斯里兰卡的一个城镇,位于该国中部,由北中省的波隆纳鲁瓦区负责管辖,距离首都科伦坡214公里,面积3,293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359,000。
  • 蔡国声蔡国声,1941年出生,古董鉴赏家、文物学家、书法家和作家,因常受邀讲座历史鉴宝节目而知名。1941年生于浙江宁波市定海县,今属舟山定海区,父亲是民族资本家。1962年,赴上海古玩市场
  • 凯娅·格伯凯娅·乔丹·格伯(英语:Kaia Jordan Gerber,2001年9月3日-),美国模特儿,于2015年与IMG模特儿公司(英语:IMG Models)签约。目前已与IMG公司解约,签在DNa公司旗下。格伯出生于加利福尼亚
  • 况上进况上进,生卒年不详,籍贯四川涪州(巴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同进士出身。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参加己丑科殿试,登金榜,正奏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98名。官巡城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