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号

✍ dations ◷ 2024-12-22 18:59:34 #宪法号
宪法号护卫舰(英语:USS Constitution,舷号IX-21)是美国海军创立时建造的首批军舰之一,也是目前美国海军舰龄最长的现役军舰。她是根据美国战争部长蒂莫西·皮克林草拟的命名指引命名,纪念美国宪法。宪法号在1794年动工建造,并在1797年下水服役,随即参与美法准战争和第一次巴巴里战争,保护遭受私掠的美国商船。1812年战争初期,宪法号立下显赫战功,先后在三场海战单独击毁或俘获四艘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且没有受到严重伤害。这为宪法号赢得“老铁壳”(Old Ironsides)的称号。1812年战争结束后,宪法号曾经派驻地中海和太平洋地区,并且在1843年进行环球航行。随着风帆战列舰逐渐落伍,宪法号在1855年改装为非战斗军舰,直至1881年退役为止。由于宪法号舰体严重腐朽,维修费用高昂,海军曾经考虑将宪法号用作靶舰击沉,但消息曝光后引起美国公众强烈反弹。经过数次公众筹款和义卖,宪法号先在1907年改为博物馆舰,再在1925年进入船坞全面翻修。1931年宪法号重新服役,并持续至今。宪法号自1934年起就在波士顿对外开放。目前宪法号停泊于旧查尔斯顿海军造船厂,也是“自由之路”的地标之一。宪法号本身仍由美国海军管理,而附近的宪法号博物馆(1976年开幕)则由私人机构营运。宪法号的建造始于美国海军创立。1783年,英国和美国签署巴黎条约,结束美国独立战争。由于美国各州反对设立常备军队,大陆议会将大陆海军(英语:Continental Navy)残余的舰艇全数出售。不过,美国商船因为失去英国外交条约保护,开始遭到北非巴巴里海盗连年劫掠,令到美国政府重新考虑成立海军。经过激烈争辩,美国众议院在1794年以46对44票通过成立美国海军的议案。这道议案经修改后,最终成为1794年海军法案(英语:Naval Act of 1794),在3月10日先于众议院以50对39票通过,再于3月19日经美国参议院通过,最后在3月27日由乔治·华盛顿总统签署生效。1794年海军法案共有九项条款,其中第一项授权美国总统购买或建造四艘44门炮和两艘36门炮风帆护卫舰,亦即宪法号的由来。至于第九项则订明,如果美国和阿尔及尔摄政签订和约,总统必须立即停建海军。美国战争部长亨利·诺克斯在海军法案通过前,已经与约书亚·汉弗莱斯(英语:Joshua Humphreys)为首的造船匠商讨军舰设计。考虑到美国将来可能与欧洲海军交战,汉弗莱斯重新设计了一种兼具防备、火力和速度的大型护卫舰。这种护卫舰以坚硬的美国原生橡木建造,火炮数量较欧洲的护卫舰多,速度又比欧洲的护卫舰和战列舰快,相当于一种袖珍风帆战列舰,在当时相当罕见。宪法号在1794年11月1日于波士顿一所私人造船厂开始建造,造船厂的东主名为埃德蒙·海特(Edmund Hartt)。1796年11月4日,美国和阿尔及尔签订的黎波里条约(英语:Treaty of Tripoli),向阿尔及尔每年进贡换取和平,但六艘护卫舰仍未完工。经过辩论,国会同意继续建造宪法号、美国号(英语:USS United States (1797))和星座号(英语:USS Constellation (1797)),至于国会号(英语:USS Congress (1799))、总统号(英语:USS President (1800))和切萨皮克号(当时仍称D舰)则即时停工。1797年9月20日,宪法号举行下水礼,但舰体却卡在船坞通道。几经波折,宪法号终于在10月21日成功下水,并在1798年3月27日获国会批准整装服役,首任舰长为塞缪尔·聂高信(英语:Samuel Nicholson)。虽然宪法号被归类为44门炮护卫舰,但建成时只装备了28门24磅长管炮和10门12磅长管炮。到1812年战争爆发时,宪法号则装备了55门火炮。宪法号服役时,美国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因为英美签署杰伊条约(1794年)和XYZ事件而陷入准战争状态。法国舰只在1798年夏季开始私掠前往英国的美国商船,而新成立的美国海军部则派遣舰只在东海岸往返巡逻。宪法号在1798年7月22日第一次出海执勤,却在9月8日错误俘获英国的尼日尔号私掠船(Niger,24门炮)。美国国会最终为此向英国赔偿11,000美元。1798年12月,海军部决定巡航西印度群岛。宪法号调派到约翰·巴里的分舰队,到圣基茨岛、巴巴多斯、多巴哥一带海域巡逻。不过宪法号的战绩却乏善可陈,庞大舰体也不适合在狭窄的浅水海湾追击敌船。1799年1月宪法号截获一艘被法国反抗号护卫舰(英语:USS Insurgent)俘虏、正由法国船员控制的英国商船。但聂高信并未查明商船状态,就将其交还法国,引致海军部不满。后来宪法号发现并追击反抗号,却因为前斜桅杆受损无法全速行驶,令到反抗号成功逃脱。反抗号最终在2月9日被星座号俘虏。3月宪法号调回东海岸保护商船,并在5月返抵波士顿维修。宪法号在1799年7月23日再次前往加勒比海,舰长改由西勒·塔尔博特(英语:Silas Talbot)担任。此后宪法号主要在圣多明各附近活动。1800年5月11日,艾萨克·赫尔(英语:Issac Hull)率领宪法号的陆战队突袭中立的圣斐利-银港,俘虏隐匿当地的法国私掠船三明治号,并填塞海岸火炮。由于此举违反战争法规,美国最终将三明治号归还法国。7月24日宪法号随同美国商船返国,在8月24日返抵波士顿。宪法号在1799年12月再到加勒比海巡逻。这时拿破仑已经透过雾月政变夺取实权,开始和美国议和,两国的海上纷争也逐渐降温。1800年9月美法达成和议,宪法号在1801年返回波士顿,于1802年7月2日编入预备役。1801年,美国和的黎波里卡拉曼里王朝因为贡金问题爆发冲突。新任总统汤玛斯·杰佛逊拒绝优素福·卡拉曼里(英语:Yusuf Karamanli)的贡金要求,并派海军到地中海示威,而优素福则在5月10日向美国非正式宣战,第一次巴巴里战争就此爆发。不过,宪法号要到1803年5月14日才接获命令重新整装,在8月重返现役,担任爱德华·普雷贝尔(英语:Edward Preble)的分舰队旗舰。普雷贝尔在1803年9月12日率领宪法号等抵达直布罗陀,并代表国会与摩洛哥阿拉维王朝苏丹签订和约,解决摩洛哥扣留美国商船事件。接着普雷贝尔在10月开始封锁的黎波里,但宪法号等军舰吃水过深,无法射击港内的浅水炮艇,封锁很快陷入僵局。双方只是在争夺搁浅的费城号护卫舰(英语:USS Philadelphia (1799))引发两次冲突。这段时间宪法号主要在地中海往返巡航,并且以西西里叙拉古为补给基地。1804年7月第二次的黎波里战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Tripoli Harbor)后,宪法号开始炮轰的黎波里,但收效甚微。巴巴里战争最终要到1805年美军派陆战队和佣兵进攻德尔纳(英语:Battle of Derna (1805))方告结束。巴巴里战争结束后,宪法号仍然留在地中海巡航,令到士兵服役远远超出期限,几乎引发哗变。宪法号最终要到1807年8月才启程返国,在10月返抵波士顿。接着三年,宪法号主要在近海执勤。1811年8月,宪法号运载特使乔尔·巴洛(英语:Joel Barlow)前往法国瑟堡,并曾短暂到访伦敦,最后在1812年2月返抵美国。1806年,拿破仑向英国实施大陆封锁,而英国则在1807年起发布一系列枢密令(英语:Orders in Council (1807)),两国互相禁运。这使到美国无法以中立国身份在欧洲顺利贸易,美国主权受损的情绪逐渐升温。由于英法两国拒绝回应美国的外交和反禁运措施,到1811年,美国政界开始讨论向英国发动战争。在这背景下,宪法号在1812年初进入船厂维修备战。6月18日,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1812年战争爆发。宪法号随即在21日离开华盛顿,前往纽约与约翰·罗杰斯(英语:John Rodgers (1772–1838))的舰队会合。不过罗杰斯的舰队却在牙买加海域分身不暇。7月17日,宪法号在新泽西州外海先后发现五艘英国护卫舰。舰长艾萨克·赫尔(英语:Issac Hull)一度误以为对方是友军舰艇,但决定保持距离观察。翌日清晨,宪法号向靠近的战士号护卫舰(英语:HMS Guerriere (1806))发出讯号不获回应,才发现对方全为英国军舰。日出后英军开始全力追击宪法号。由于海面风势微弱,宪法号的水兵用尽方法增加航速,甚至一度以锚链充当缆索,派出划艇在前方拖行。双方在公海上追逐近60小时,更曾经短暂交火。不过宪法号最终成功拉开距离,迫使英军在20日放弃追击。当时纽约已经被英军封锁,宪法号只好前往波士顿补给,并在8月2日再次出海。8月15日和16日,宪法号在圣罗伦斯湾先后俘获三艘商船,得悉英军正有一艘护卫舰单独向北航行。宪法号随即前往截击,并在19日下午2时再次遭遇战士号。起初,战士号和宪法号在海面蛇行,前者以左舷和右舷舰炮交替射击,后者则进行回避,并用舰艏炮还火。到5时左右,双方转向顺风,赫尔立即把握航速优势加速超前,在6时5分近距离向战士号连续两次右舷齐射,击毁战士号的后桅杆。失速的战士号继续与宪法号交火,终于在6时25分失控撞上宪法号,舰艏的斜桅杆缠上宪法号的后桅杆,舰体中轴完全暴露于宪法号的右舷炮火。不久战士号的斜桅杆和主桅杆相继倒塌,被迫向宪法号投降,最后遭到美军焚毁。由于宪法号受损轻微,坚固的舰体更反弹了多枚炮弹,使到宪法号在水兵之间赢得“老铁壳”(Old Ironsides)的称号。宪法号在8月30日返抵波士顿,由威廉·班布里奇接任舰长。稍作维修后,宪法号在10月27日再次出海,与大黄蜂号(英语:USS Hornet (1805 brig))前往南大西洋截击商船。12月13日,大黄蜂号离队封锁巴西中立港萨尔瓦多,阻止英国的好公民号护卫舰(英语:HMS Bonne Citoyenne (1796))离开,而宪法号则在29日早上于近海遭遇英国的爪哇号护卫舰(英语:HMS Java (1811))。虽然宪法号的吨位和火力较大,但爪哇号却占有地利和风向优势。为免被爪哇号迫到岸边,宪法号花费不少时间与爪哇号保持距离,两舰到下午2时才开始舷射。经过两小时海战,宪法号依次击毁爪哇号的舰艏斜桅杆、前桅杆、主桅杆和后桅杆,重伤爪哇号的舰长;爪哇号则摧毁了宪法号的舵轮,并击伤班布里奇。接着宪法号暂时脱离战场抢修,再掉头攻击停驶的爪哇号,迫使英军投降。由于爪哇号受损严重,班布里奇下令将其焚毁。接着宪法号前往萨尔瓦多假释俘虏,最后在1813年2月28日返抵波士顿维修。宪法号的战绩在当时引起颇大回响。战争爆发前,英国政府和海军部都低估了美国海军,结果北美舰队在仅仅半年就失去了三艘护卫舰(战士号、爪哇号和马其顿人号(英语:HMS Macedonian),后者被美国号俘虏),前海军财务主管乔治·坎宁更批评海军丧送了自己的不败神话。作为回应,英国海军部禁止护卫舰与美国“大型护卫舰”单独交战,把部分战列舰改装为重型护卫舰(Razee),又增派军舰封锁美国港口。对美国而言,当时美国在陆上战场节节败退,海军的战绩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激励士气。宪法号也因此在美国社会变得知名。由于英军加强封锁,美军又调派水兵到尚普兰湖战线,宪法号在1813年几乎没有行动,一直留在波士顿维修待命。1813年12月31日,宪法号终于前往西印度群岛执勤,但英军护卫舰却刻意避战。这使到宪法号此行只击沉了皮克图号炮舰(英语:HMS Pictou (1813)),并俘虏了数艘英国商船。1814年4月2日,宪法号在马萨诸塞州近海遭到两艘英国护卫舰追击。几经波折,宪法号成功逃入马波黑(英语:Marblehead, Massachusetts)港口,并在稍后潜回波士顿。1814年下半叶,宪法号和刚服役的独立号风帆战列舰(英语:USS Independence (1814))被用作港口浮动炮台。1814年12月18日,宪法号把握英军舰队漏洞,成功离开港口。随后宪法号到百慕大和葡萄牙马德拉海域一带巡逻,俘获数艘英国商船。1815年2月8日,宪法号从一艘汉堡商船得悉英美签订根特条约,但因为和约尚未生效而继续作战。2月20日下午,宪法号在马德拉海域遭遇西亚涅号(英语:HMS Cyane (1806))和黎凡特号(英语:HMS Cyane (1806))两艘英国护卫舰。英国军舰希望为后方的商船拖延时间,待入黑后才和宪法号交战。不过宪法号却乘着顺风由东北向西南高速接近,在5时左右开始用舰艏炮射击。这迫使英军提早排成线列转向西北,与宪法号争夺上风。双方在傍晚6时开始近距离交火。起初,英军派黎凡特号在前方牵制,让西亚涅号从后舷射宪法号。不过宪法号舰长查理斯·斯图尔特(英语:Charles Stewart (1778–1869))及时察觉英军意图,在炮火烟雾掩护下转向北方逆风倒行,反使西亚涅号正面暴露于宪法号的舷侧炮火。当黎凡特号尝试掉头支援时,斯图尔特下令宪法号恢复原本航向,向黎凡特号的舰艉舷射,迫使黎凡特号向西南撤退。遭到重创的西亚涅号在6时40分率先投降,而黎凡特号则在晚上10时向追上的宪法号投降。海战结束后,宪法号取道佛得角普拉亚,尝试把西亚涅号和黎凡特号带回美国,不过三舰却在3月12日被乔治·科利尔(英语:Sir George Collier, 1st Baronet)的英军舰队发现。科利尔旗下的勒安得耳号(英语:HMS Leander (1813))和纽卡斯尔号(英语:HMS Newcastle (1813))是针对美军建造的重型护卫舰,另外还有阿卡司塔号(英语:HMS Acasta (1797))跟随作战。由于实力悬殊,美军三艘军舰被迫各自逃亡。不过,科利尔因为海上大雾无法分辨美军舰种,在战事尾声错误选择追击黎凡特号,宪法号因此侥幸逃脱。这次失误令到科利尔在晚年饱受攻击,最终在1824年自杀身亡。1815年4月,宪法号在波多黎各得悉根特条约生效,随即启程回国,并在5月15日返抵纽约。宪法号返国后不久便进入波士顿船厂,进行长达六年维修,错过了第二次巴巴里战争。当宪法号在1821年再次出勤时,其性能已逐渐落伍。1820年代,宪法号担任美国地中海舰队旗舰,多次巡航直布罗陀和叙拉古一带海域,最后在1828年7月4日于波士顿封存。1830年,有消息指海军打算拆解宪法号,引发公众强烈反弹;诗人老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为此创作的《老铁壳》更在美国广为传阅。基于公众压力,海军决定拨款予以修葺。1833年,宪法号进入查尔斯顿海军造船厂(英语:Charleston Naval Shipyard)全面翻新,更换包括龙骨在内的木材。宪法号在1835年完成维修。在余下的服役生涯,宪法号主要在地中海和南美洲海域巡航,执行各种外交任务(包括炮舰外交)。宪法号在1843年进入船厂翻修,并在1844年进行环球航行,先后到访里约热内卢、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津巴布韦、苏门答腊、新加坡、岘港、广州、马尼拉、檀香山、马萨特兰,最后在1846年9月27日返抵波士顿。1847年至1849年,宪法号再次巡航地中海,并在1852年到1855年间于西非截击奴隶船。1855年6月14日,宪法号在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英语: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首次退役,随后改装为美国海军学院的训练舰,在1860年8月1日重新服役。美国内战在1861年爆发后,宪法号由安纳波里斯拖到纽约,避免遭到南军俘虏。稍后宪法号停泊在罗得岛州纽波特充当训练舰,直到内战结束才返回安纳波里斯。1871年,宪法号到费城进行翻修,因为各种延误错过了1876年美国立国一百周年庆典。1878年,宪法号代表美国运送货品参与巴黎世界博览会(英语:Exposition Universelle (1878)),却在旅途上多次遇上故障。1881年12月14日,宪法号在纽约再次退役,改装为接待船。海军在1897年9月21日将宪法号拖回波士顿,庆祝宪法号建造一百周年。当时公众开始留意到宪法号舰体严重腐败,若不全面维修,很可能要报废弃置。麻省众议员约翰·菲茨杰拉德(英语:John F. Fitzgerald)在1896年向国会动议修葺宪法号,并在1900年获得通过,但所需费用必须从民间募集,而起初的募款并不成功。1905年,海军部长查尔斯·约瑟·波拿巴(英语:Charles Joseph Bonaparte)建议将宪法号用作靶舰击沉。消息在波士顿报章刊登后,一名亚美尼亚裔移民商人摩西·古尼西恩(Moses H. Gulesian)为了保存宪法号,向海军部提出用10,000美元收购宪法号。这个提案虽然被海军部拒绝,但古尼西恩却成功把拯救宪法号的议题带到全国媒体,引发强烈回响。受到舆论压力,国会在1906年同意拨款100,000美元复修宪法号,并改装为博物馆舰。由于经费不足,海军只翻新了舰体水线以上部位,拆除训练舰和接待舰时期建造的房间,并重建三支船桅杆。海军亦仿照艾萨克·赫尔舰长留下的模型,尝试恢复宪法号1812年时的外貌。1858年,宪法号正在改装为美国海军学院的训练舰。1905年,宪法号即将改装为博物馆舰。这时宪法号的甲板被军营建筑物完全覆盖。1932年,完成大修的宪法号正横渡巴拿马运河,到美国西岸展览。宪法号在1907年起开始在波士顿展出。改装为博物馆舰后,宪法号曾经进行多次大型维修。第一次大型维修在1927年至1931年间进行,也是宪法号在1877年以后第一次全面维修,更换包括龙骨在内的木材,相当于把宪法号重新建造。不过,海军在翻新时没有参考1812年的模型,致使宪法号实际上恢复了1847年的外貌。是次维修的最终费用高达946,000美元,其中超过600,000美元是由美国各地众筹和销售纪念品所得,余下的300,000美元则来自国会拨款。完成维修后,宪法号在1931年7月1日再次返回“现役”。海军特别安排宪法号在美国东岸和西岸巡回展览,答谢国民的慷慨支持,到1934年才把宪法号拖回波士顿停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宪法号曾用作军事法庭的临时囚室。宪法号在1973年至1976年进行第二次大修,并且把舰上部分展览品永久转移到宪法号博物馆(1976年开幕)。海军也在印第安纳州特别开辟土地种植橡木,以备将来维修。宪法号在1976年接待了到访美国的伊利沙伯二世和菲腊亲王,并向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鸣放21响礼炮致敬。宪法号第三次大修在1992年至1995年间进行。这次维修参考了18世纪的建造图则,修正宪法号舰体多年来向内弯曲的问题,也令宪法号恢复航海功能。经过长时间准备,宪法号在1997年7月21日拖离查尔斯顿海军船坞,然后以风帆动力在海上航行,纪念宪法号服役200周年。踏入21世纪,美国海军仍在尝试恢复宪法号到1812年的状态,并先后在2007年至2010年和2015年至2017年把宪法号送入船坞。宪法号本身仍然由海军控制及决定开放时间,与陆上的宪法号博物馆分开管理。1997年7月21日,宪法号在封存了116年之后,首度在没有其他船只的辅助下以自身的风帆受力航行于马萨诸塞湾(英语:Massachusetts Bay)并发射礼炮。当天随扈的船舰为护卫舰哈利伯顿号(英语:USS Halyburton (FFG-40))(中)与导弹驱逐舰拉梅奇号(右),空中则有隶属于蓝天使的F/A-18战机进行编队表演。2015年,宪法号再次进入干船坞维修。

相关

  • 最大呼气流量计峰值呼气流量(英文:peak expiratory flow,PEF),也称峰值呼气流量测定(英文: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R)是一个人的最大呼气速度,用峰值流量计测量,一个用于监测一个人呼吸空气能
  • 煞买煞买(希伯来文:שמאי‎,约公元前50年-约30年)是1世纪的犹太教学者,煞买学派的创始人。他从严格的角度理解犹太教律法,曾欲使其幼年儿子在赎罪日禁食,经朋友劝阻才作罢。正统派(哈
  • 氟西泮氟西泮(在美国的商品名是Dalmane和Dalmadorm,中国一般就以盐酸氟西泮销售)是一种苯二氮䓬类派生药物。该药可作为抗焦虑药、镇痉剂、镇静剂及肌肉松弛剂。该药产生一种半衰期长
  • SFsub4/sub四氟化硫,化学式为SF4。在标准环境下为无色具腐蚀性以及剧毒气体,接触水或潮湿环境会造成危险。尽管如此,四氟化硫仍用于有机合成,是制作碳氟化合物的常用试剂。四氟化硫水解会
  • Hsub2/subCrsub2/subOsub7/sub铬酸,化学式为H2CrO4,是三氧化铬溶于硫酸以及铬酸盐/重铬酸盐酸化时生成的化合物之一。重铬酸是二分子铬酸脱水形成的多酸,化学式为H2Cr2O7。三氧化铬是铬酸的酸酐,室温下为橘红
  • 赖远明赖远明(1962年8月-),中国寒区工程、土木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生于江西龙南。1983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1986年在兰州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9年
  • 中原工学院中原工学院,原名郑州纺织工学院,是坐落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所本科院校。建立于1955年。至2004年年底,中原工学院有高等技术学院、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亚太国际学院、信息商务
  • 蕈毒碱毒蕈碱(英语:Muscarine)是一种有毒的天然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丝盖伞属(英语:Inocybe)和杯伞属的真菌中,例如白霜杯伞。粉褶蕈属(英语:Entoloma)和小菇属(英语:Mycena)的真菌中也有发现含有达
  • 冯德培冯德培(1907年2月20日-1995年4月10日),浙江临海县人,中国生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神经肌肉生理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创建和长期领导中国科
  •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简称:华工工管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下属的商学院,成立于1992年。工管学院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24人,各类在校学生3,400余人。工管学院组建于1992年,由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