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 ℳ ₥ ₦ ₧ ₱(英语:Philippine peso sign) ₰ £ 元 圆 圆 ﷼ ៛ ₽(英语:Ruble sign) ₹(英语:Indian rupee sign) ₨ ₪(英语:Shekel sign) ৳ ₸ ₮ ₩ ¥ 円
叠字符号用来表示重复的字符或单词。
中国古代常用两横“=”或两点“〻”作为重文号或省代号,其最早起源于中国商朝。如左图所示的史颂鼎铭文中末尾的“子=孫=寶用”,便使用了“=”表示重复,意为“子子孙孙宝用”。
现时,很多人在手写时仍会非正式的使用叠字符号“々”来表示重复的汉字,如“谢谢”写作“谢々”。
女书的叠字符号是U+16FE1 � NUSHU ITERATION MARK。
朝鲜文也偶见用“々”或“〻”。
叠字符号(日语:踊り字/おどりじ)“々”(同の字点/どうのじてん。因为看起来像是片假名的“ノ”加上“マ”,所以也称为“ノマ”) 被认为是从“仝”的草书转化而来。是在日语中表示汉字(或假名)重复的符号。例如“人々”中的“々”表示与前面的“人”重复,即“人人”。对于汉字、平假名、片假名这三种不同的书写系统,分别有不同的叠字符号与之对应。
日文中使用“々”(U+3005)来表示汉字的重复,如:
但如果重复的汉字属于不同词汇,原则上不使用叠字符号,如:
不过也有例外,如“公演会々場”。特别是婚礼和葬礼相关的情形,同样的汉字直接重复的话,会让人联想到再婚或者祸不单行,所以常会见到“結婚式々場”“告別式々場”的写法。
而在竖排书写时,也会使用“〻”(U+303B)来作为叠字符号,但目前已不太常用。
对于平假名与片假名,则分别使用“ゝ”(U+309D)和“ヽ”(U+30FD)作为叠字符号。另外,还有“ゞ”(U+309E)和“ヾ”(U+30FE)用作有浊点时的叠字符号。这些符号近年已经甚少使用。如:
在一些专有名词中,现在仍然使用假名叠字符号。
记录歌词时,若一个音重复演唱,则以叠字符号作为标记。如:
另外,在前一假名有浊点时,仍用“ゝ”表示无浊点的假名,用“ゞ”表示有浊点的假名,如:
在竖排书写时,可以使用类似于平假名く的符号“〱”(U+3031)、“〲”(U+3032),并拉长至多个字符的高度。在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时,如果无法显示高度为两个字符的叠字符号,则通常将其分拆为“〳”(U+3033)与“〵”(U+3035)、“〴”(U+3034)与“〵”(U+3035)。如:
如果重复文字因连浊而较原先增加了浊点,则使用带浊音的叠字符号:
如果被重复文字以浊音开始,则不带浊音和带浊音的叠字符号都可使用:
如果文字重复3次,则连用2次叠字符号;如果文字重复4次,则被叠字符号和被重复文字交替使用:
在英语里,同上符号(〃)代表一个重复的单词,仅用于非正式场合。
在泰语,(ๆ)代表一个重复的单词。如同汉语,重复的单词表示强调。
古埃及语的象形文字,圣书体,使用如下符号来表示重复前字:
拉丁转写:,直译:“两次”。
悉昙文使用以下三个叠字符号,其实是�的省略形式:
西夏文有时使用形如“㇋”的符号做叠字符号,但不在印刷的文本中出现。Unicode收录其字于U+16FE0 � TANGUT ITERATION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