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愚 (作家)

✍ dations ◷ 2025-02-23 16:55:03 #1905年出生,1959年逝世,台湾散文作家,台湾诗人,台湾日治时期作家,彰化人,杨姓

杨守愚(1905年3月9日-1959年4月8日),本名杨松茂,彰化人,台湾新文学作家,笔名守愚、村老、洋、翔、Y生、静香轩主人、瘦鹤、慕、曙人、睦生等,为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作家中,笔名最多的一位。

杨守愚身兼日治时期新文学作家与汉诗诗人双重身份,其学养过程包含台湾传统书房的儒家汉学基础,与日本引进的新式教育知识系统,在知识分子分层上,属乙未割台世代。

由于父亲是前清秀才,因此杨守愚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具有相当的汉学基础;之后杨守愚又进入彰化第一公学校,接受日本殖民当局所引进的新式教育。如此的求学经过,对于杨守愚日后的创作有相当关键的影响。

杨守愚是彰化汉诗社“应社”、“庆社”的成员,除了创作汉诗,也以中国白话文混杂大量的台湾话文创作小说、新诗等新文学作品,其作品陆续发表于《台湾民报》、《台湾新民报》、《台湾文艺》、《台湾新文学》、《台湾文化》等刊物。

除了参加汉诗社,杨守愚在1927年曾与王诗琅、蔡孝乾等人筹组“台湾黑色青年联盟”(后遭到检举),并且在1934年与张深切、赖明弘等人筹组“台湾文艺联盟”,成为会员,并在其机关杂志《台湾文艺》发表作品。

1935年杨逵脱离“台湾文艺联盟”,另外发行《台湾新文学》,杨守愚参与这份杂志的编务工作,并且在上面发表作品。台湾总督府禁止汉文以后,杨守愚转向汉诗的创作,与赖和、陈虚谷等人组织“应社”。;战后,曾担任《台湾文化》的撰稿人。

杨守愚后来任教彰化工业职业学校,在1959年4月8日过世,享年55岁。

张恒豪分析杨守愚作品指出:“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倾向,题材呈现出繁复的多样性,所关注的主题,有日本警察的残暴,蔗糖会社的剥削,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的勾结,封建制度下女性的呻吟,这些黑暗面和挣扎面,与新文学运动的反抗反封建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它道尽一个苦难时代的悲情与希望。”咸认其创作与同世代作家赖和影响。

相关

  • 性冲动欲力(英语:Libido),早期音译为力必多,该术语由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提出,欲力是身体内部的兴奋状态的本能,其欲念、动机的来源或力量。 常指性欲。指人或某些动物见到、摸到、想到或
  • 反物质反物质(英语:antimatter)在粒子物理学中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如同普通物质是由普通粒子所构成的。例如一颗反质子和一颗反电子〈正电子〉能形成一个反氢原
  • DNA聚合酶III全酶DNA聚合酶III(英语:DNA polymerase III holoenzyme),是原核生物进行DNA复制时主要使用的一种酶。该酶于1970年由托马斯·科恩伯格(英语:Thomas B. Kornberg)发现。这种酶复合物具有
  • 默克诊疗手册默沙东诊疗手册(英语:Merck Manu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是一本医学教科书,属于《默克手册》的一部分,该手册由制药公司默沙东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子公司默克出版公司发行。默
  • 二巯基丁二酸2,3-二巯基丁二酸(Dimercaptosuccinic acid、英文缩写为:DMSA),别名2,3-二巯基琥珀酸,一般简称二巯基丁二酸,是一种有机硫化合物,常温下为白色结晶状粉末。因分子内含有两个巯基,所
  • 林德集团林德集团 (英语:The Linde Group, 德语:Linde AG)是一家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化学工业集团。由卡尔·冯林德创建于1879年,按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集团,在德意志交易所和瑞士
  • stem cell干细胞(英语:stem cell)是原始且未特化的细胞,它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的一类细胞。干细胞存在所有多细胞组织里,能经由有丝分裂与分化来分裂成多种的特
  • 罗伯特·伯德罗伯特·卡莱尔·伯德 (英语:Robert Carlyle Byrd,1917年11月20日-2010年6月28日)是美国前西维吉尼亚州资深参议员、民主党籍。亦是美国国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参议员。他在24岁的
  • 钠层钠层是指地球大气中间层中,含有一些非电离化的游离钠原子的气层。这个气层的海拔一般在80–105千米 (50–65 英里)左右,厚度约为5千米(3.1英里)。低于钠层的大气中所含的钠一
  • 巴斯马特巴斯马特(Basmath),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Hingol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736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7360人,其中男性29745人,女性27615人;0—6岁人口8988人,其中男4672人,女43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