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2

✍ dations ◷ 2025-04-25 13:52:47 #维生素D2
麦角钙化醇(英语:Ergocalciferol)是维生素D2的化学名,为麦角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的开环甾体(英语:secosteroid)。早期制备的麦角钙化醇商品名为Viosterol,由麦角固醇在紫外线光照下制成,含光固醇(英语:Lumisterol)杂质。麦角钙化醇是一种维生素D膳食补剂,可以治疗吸收不良(英语:Malabsorption)、肝病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症。此药还可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造成的低血钙症。麦角钙化醇可口服、肌注,在一些蘑菇中天然产生。过量使用麦角钙化醇可造成多尿、高血压、肾结石、肾衰竭、乏力、便秘。长期高剂量使用可造成组织钙化(英语:tissue calcification),因此建议此类人群监测血钙含量。孕妇可以安全使用正常剂量。麦角钙化醇增加肠道、肾脏吸收的钙质。麦角钙化醇最早于1936年发现描述。此物名列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为健保系统(英语:health system)所需的有效、安全药物之一。麦角钙化醇为非处方药,且有通用名药物版本。在英国,此药对国民保健署的一般开支不足每处方每月10英镑。有些国家会在早餐麦片和麦淇淋等食物中加入麦角钙化醇。和晒太阳产生的胆钙化醇(维生素D3)一样,维生素D2可以用于补充维生素D。之前一般认为两种维生素D效果类似,因其在改善佝偻病、降低年长患者跌倒的概率上效果相似。现在对于维生素D2和D3在体内行为是否相似,和生成骨化三醇这种激素的效率,有相互矛盾的一些研究。一些初期研究表明维生素维生素D3效率更高,而其它的研究则表明两者效率类似。维生素D2和D3的新陈代谢路径稍有不同;有研究指出维生素D结合蛋白对维生素D3所形成的骨化三醇有更大亲和力。有汇总分析指出,D3更适合提高血浆25-(OH)D浓度,但也有研究说明两者在维持浓度方面效果相当。有研究发现奥兹海默症患者体内的麦角钙化醇含量较低,但这项研究并未提及这一结果和食品中麦角钙化醇缺乏是否有关。麦角钙化醇和胆钙化醇(D3)的作用机理大致相类。麦角钙化醇本身不具活性,需经过两次羟化才可具有活性:第一步羟化在肝内经过CYP2R1(英语:CYP2R1)生成25-羟基麦角钙化醇(麦角骨化二醇,25-OH D2),第二部在肾内经CYP27B1(英语:CYP27B1)转化为1,25-二羟基麦角钙化醇(麦角骨化三醇,1,25-(OH)2D2)。与胆钙化醇不同,麦角钙化醇不由CYP27A1(英语:CYP27A1)羟化。与D3的对应物比较,麦角钙化醇和各种代谢产物对维生素D结合蛋白(英语:vitamin D-binding protein)的亲和力较低。麦角骨化三醇对骨化三醇受体(英语:vitamin D receptor)的亲和力与骨化三醇相类。麦角钙化醇及其产物可经24-羟化失效。麦角钙化醇最早从麦角中提取,故而得名。现在使用苔藓、真菌和苜蓿进行中波紫外线照射就可以提取麦角钙化醇。以下列出一些食品内的含量:在真菌中,麦角钙化醇由麦角固醇受紫外光照射产生。人类可以吸收利用高D2酵母制成的面包中的维生素D。食用紫外光(UV-B)照过的双孢蘑菇可以改善维生素D缺乏,其作用与维生素D2补充剂效果相类。此类光照处理不会将蘑菇漂白。西方记者发新闻称,一份普通食量(6 g 干重,约合 60 g)的双胞蘑菇经过短波紫外光照射5分钟后可以提供3,500 IU的维生素D,引来多方关注。工业上,麦角钙化醇由酵母中提取的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和提纯制成。医学导航:营养学辅助、代谢、微量元素病理、失调、症状/人名、先天药物(A8/11/12)

相关

  • 妊娠试验妊娠试验是一种测试女性是否已经受孕的试验。最早的妊娠试验是针对早孕因子(英语:GroES)(简称EPF)进行玫瑰花结抑制分析(rosette inhibition assay)。早孕因子可以在受精后48小时从
  • ETtoday新闻云ETtoday新闻云为台湾社群新闻网站,由东森新媒体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该网站前身为2000年至2008年3月的《东森新闻报》。2008年4月,《东森新闻报》被转售予中华联合电讯集团(
  • 红外线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分为固定式测温仪与手持式测温枪是一种利用侦测物体表面的红外线量进而达成温度测量的温度计。因为红外线量越大说明温度越高,所以可以使用红外线测量温度,测量范
  • 清廉指数清廉指数(英语: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缩写:CPI)或译作腐败感知指数、清廉指数、清廉印象指数等,是透明国际自1995年起每年发布的评估,就世界各国民众对于当地腐败状况的主
  • 寄生植物寄生植物指的是其营养乃全部或部分于来自其他生物(其他植物)者。目前已发现营寄生的开花植物大约有19科,4,100种。寄生植物具特化的根,吸器(haustorium),会穿过宿主的组织达到木质
  • 亚伯沃纳·亚伯(Werner Arber,1929年6月3日-)是一位瑞士微生物学家及遗传学家。因限制酶的发现,而于1978年与美国的丹尼尔·那森斯(Daniel Nathans)及汉弥尔顿·史密斯(Hamilton Smith),共
  • 迈克尔·格伦斯坦迈克尔·格伦斯坦(英语:Michael Grunstein,194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格伦斯坦在麦吉尔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他在
  • OGDH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英语: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缩写OGDC;或称英语: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是一个复合酶,因其在三羧酸循环中的作用而众所周知。
  • 龙卷龙卷风,又称龙卷、卷风,是一种猛烈的天气现象,由直立中空管状的强烈旋转气球构成。龙卷风常发于积雨云或是积雨云以下,并通常形成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延伸至地面,并且常被尘土或碎片
  • 杰克·凯沃基安杰克·凯沃基安(英语:Jacob "Jack" Kevorkian 发音: /kᵻˈvɔːrkiən/,本名杰各布·凯沃基安,1928年5月26日-2011年6月3日),人称“死亡医生”,是美国病理学家、安乐死推广运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