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龙

✍ dations ◷ 2024-09-20 08:07:13 #甲龙
甲龙属(属名:Ankylosaurus,意为“僵硬的蜥蜴”)是甲龙科恐龙的一个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A. magniventris)。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约6800万到6550万年前,甲龙分布在整个美国和墨西哥地区,在这些地区甲龙较为常见。虽然没有发现完整的甲龙骨骼化石,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其他甲龙科也有同样的特征,如重装甲的身驱及巨型的尾巴棒槌,但甲龙却是这个科内最大型的物种。它的装甲甚多、但是体重只有2吨到4吨,非常轻量级,并且身高比同类型恐龙低、方便用甲壳保护自己柔软的腹部。与大部分现代的陆地动物相比,完全成长的甲龙仍是非常大型的动物。已知最大型的头颅骨有64.5公分长、74.5公分宽。一些科学家估计其身长约为8到9米。另一个针对甲龙的重建,提出一个较小的体型估计值,约6.25米长、1.5米宽、及1.7米高。甲龙的重量估计超过6,000公斤。它的体型扁平而宽。甲龙是四足行走,后肢较前肢为长。虽然科学家对它脚掌的形状仍不清楚,但参考其他甲龙科恐龙,可能会是有五趾。头颅骨扁平呈三角形,宽度大于长度。甲龙是草食性动物,有着树叶形状的小型牙齿,适合切碎植物。与其他甲龙类相比,甲龙的牙齿/体型比例相当小。甲龙并不像同期的角龙科及鸭嘴龙科恐龙有着磨碎用牙齿,可见它甚少咀嚼食物。头颅骨及身体其他部分的骨头是愈合的,以加强其力量。甲龙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装甲,包含了坚实的结节及甲板,嵌入在皮肤上。在鳄鱼、犰狳及一些蜥蜴上亦可以发现类似的装甲。装甲斯上覆盖者坚硬的角质。这些皮内成骨(Osteoderms)是按照大小来排列,从宽而平的甲板到小而圆的结节。甲板在它的颈部、背部及臀部以横列整齐排列,而小型的结节则保护大型甲板之间的空隙。较小的甲板则在四肢及尾巴。与较为古代的包头龙比较,甲龙的甲板在质地上较为平滑,并没有像同时代的结节龙科埃德蒙顿甲龙般有棱脊。在尾巴的两侧伸出一列扁平及呈三角形的尖刺。坚硬及圆形的鳞片保护头颅骨的顶部,而四只大型的角则在后方向外伸出。甲龙著名的尾巴棒槌是由几块大型皮内成骨组成,与最末几节尾椎愈合而成。尾槌是非常重的,以最末7节尾椎支撑,彼此愈合形成一支坚硬的棒子。连接这些尾椎的厚肌腱亦在化石化过程被保存下来,这些肌腱是部分骨质的,不易弯曲,可以将力量传至尾巴。尾巴棒槌就是一个主动的保护武器,可以对施袭者的骨头造成重击。在2009年的一个研究显示,在结构上,甲龙科的尾槌是可以挥动的,大型尾槌可以对肉体、骨头造成严重伤害,但中、小型的尾槌所造成的伤害有限。目前仍无法解释,尾槌是用在物种内的打斗行为、抵抗掠食动物、或是两者兼有。亦有研究指出这个尾巴可以作为头部的伪装,但这个建议却倍受批评。大面甲龙生存在6800万到6550万年前,属于上白垩纪麦斯特里希特阶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存在的恐龙之一。模式标本是从美国蒙大拿州的海尔河组被发现,而其他标本则于怀俄明州的兰斯组及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Scollard地层被发现,这些都是在白垩纪末期时代的地层。在白垩纪时,兰斯组、海尔河组及Scollard地层位在分隔东西北美洲的白垩纪海路西岸。它们是一个宽广的海岸平原,由海路伸延向西,直至新形成的洛矶山脉。这些地层大部分是由沙岩及泥岩所组成,形成泛滥平原的环境。海尔河组是这些地层最多被研究的。当时,海尔河组是亚热带地区,有着潮湿及温暖的气候。很多植物品种得以生存,主要是被子植物,较小的是松科、蕨类及苏铁科。丰富的树叶化石在这地区的多个地方都可以找到,显示这地区曾经是由小树组成的森林。甲龙与以下恐龙生存于相同环境:角龙科的三角龙与牛角龙、棱齿龙类的奇异龙、鸭嘴龙科的埃德蒙顿龙、结节龙科的埃德蒙顿甲龙、厚头龙类的厚头龙、兽脚类的似鸟龙、伤齿龙、暴龙。在这些地层中,甲龙的化石,与埃德蒙顿龙及三角龙相比是较为稀少。另一种结节龙科的埃德蒙顿甲龙也在这些地层中被发现。但是甲龙及埃德蒙顿甲龙在地理学上及生态学上是分隔的。甲龙有着宽的口鼻部,进食时可能无选择性,故此其生活环境应该被限制在远离海岸的高原地区;而埃德蒙顿甲龙有着较窄的口鼻部,可见是进食时具有选择性,应该生活于较低接近海岸的地区。甲龙是甲龙科的模式属。甲龙科属于甲龙亚目,当中包括了结节龙科。甲龙的起源备受争议,有几个分析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它在甲龙科内的实际位置却未有定案。甲龙及包头龙常常被认为是姊妹分类单元。但是,其他分析发现甲龙与包头龙是在不同的演化位置。需要更多的发现及研究才可以澄清这个情况。甲龙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于1908年所命名。属名是由古希腊文的“αγκυλος”(意即“屈曲的”)而来。布朗选定这些名字是与医学的关节僵硬(Ankylosis)有关,意指它头颅骨及身体上很多骨头的愈合。模式种是大面甲龙(A. magniventris),是由拉丁文的“magnus”(意即“大”)及“venter”(意即“腹部”),指它身体的宽阔。在1906年,由布朗带领的研究队在蒙大拿州的海尔河组发现大面甲龙的模式标本(编号AMNH 5895)。这个化石有头颅骨的顶部、脊椎、肋骨、部分肩胛骨、及装甲。六年前,布朗在怀俄明州的兰斯地组发现一只大型的兽脚亚目恐龙的化石(编号AMNH 5866),于1905年称为“Dynamosaurus imperiosus”,但现在常被认为是属于暴龙(Tyrannosaurus rex)的。连同编号AMNH 5866标本,及多于75块不同大小的甲板,都被认为是Dynamosaurus。但是,这些甲板都与大面甲龙的甲板一致,极有可能其实是属于大面甲龙的。于1910年,布朗在阿尔伯塔省发现了大面甲龙的第三个标本(编号AMNH 5214)。编号AMNH 5214标本包括了一个完整的头颅骨及首次辨识出的尾巴棒槌、肋骨、四肢骨头、及装甲。所有以上的三个标本都存放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甲龙最大的头颅骨(编号NMC 8880)是由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 Sternberg)于1947年于阿尔伯塔省发现,并已存放于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很多其他的个别骨头、装甲及牙齿亦都被发现。自从在1908年被叙述、命名以来,甲龙已成为对于一般大众而言装甲恐龙的原型,原因是它们辨认的外型,以及大众对于恐龙的浓厚兴趣。在1964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会场,竖立了一个完全比例的甲龙模型。甲龙也短暂出现在数个电影中。例如动画《历险小恐龙》(The Land Before Time),以及2001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 III》(Jurassic Park III)与其周边游戏。甲龙也出现在数个电视节目,包括《与恐龙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与野兽共舞》(Walking with Beasts)、以及《杀手恐龙生死斗》(The Truth About Killer Dinosaurs)。在日本的哥斯拉系列电影,有个名为安基拉斯(アンギラス)的四足怪兽,背上多尖刺。在官方设定里,安基拉斯的祖先是甲龙。

相关

  • 醉酒驾驶醉酒驾驶或酒后驾驶(英语: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常简写为DUI,中文简称醉驾、酒驾)是指在酒精、酒类饮品影响下控制并驾驶机动车辆(有时包括单车、有发动机、
  • 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微分干涉相差显微技术(DIC),又称Normarski干涉相差显微技术或Normarski显微镜,是一种增强对比度来观察未染色的透明的样品的光学显微镜。DIC根据干涉测量获取有关样品光路长
  • 氨苯砜达普颂(英语:Dapsone)又称氨苯砜、二胺苯砜或DDS(diaminodiphenyl sulfone),是一种抗生素,常与利福平和氯苯吩嗪(英语:Clofazimine)一起使用并用于治疗痳疯病 。达普颂是治疗肺囊虫肺
  • 昔兰尼加昔兰尼加(古希腊语:Κυρηναϊκή),在阿拉伯语中称为拜尔盖(برقه‎),是利比亚东部的一个地区,得名于古希腊城市昔兰尼,古称“五城地区”(Pentapolis),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是克里
  • 罗德岱堡市劳德代尔堡(英文:Fort Lauderdale)是一座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布劳沃德县的城市,也是该县的县府所在地,以及迈阿密都会区的一部分。因为有着绵密的运河系统,劳德代尔堡有着“美国威
  • 巴西洋流巴西洋流(Brazil Current)为一沿着巴西南岸向南流动至拉普拉塔河的温暖洋流。此洋流为大西洋的北赤度洋流遇到南美大陆产生的分支。巴西洋流为一个如墨西哥湾流的西边界流(west
  • 乔瓦尼·卡博托乔瓦尼·卡博托(意大利语:Giovanni Caboto,威尼斯语:Zuan Chabotto),又称约翰·卡博特(John Cabot)(1450年–约1499年),是意大利的航海家、探险家。航海家塞巴斯蒂安·卡博托之父。他
  • 里夏德·冯·魏茨泽克里夏德·卡尔·冯·魏茨泽克男爵(德语:Dr. Richard Karl Freiherr von Weizsäcker,1920年4月15日-2015年1月31日),是德国的政治家。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曾于1981年任西柏林市
  • 小松宫彰仁亲王小松宫彰仁亲王(1846年2月11日-1903年2月26日),日本弘化三年生,宫号初为仁和寺宫,后改东伏见宫,再改小松宫,是仁孝天皇犹子,生父为伏见宫邦家亲王,日本皇族。官位元帅陆军大将大勲位功
  • 清朝皇帝世系图肇祖原皇帝 ~ 兴祖直皇帝 ~ 景祖翼皇帝 ~ 显祖宣皇帝 ~ 成宗义皇帝(入关)太祖高皇帝[天命](立国) → 太宗文皇帝[天聪]太宗文皇帝[崇德](称帝) → 世祖章皇帝[顺治] → 圣祖仁皇帝[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