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

✍ dations ◷ 2025-10-19 08:53:28 #社会习俗,中国女性史,中国思想史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对女子的行为要求。“三从”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最初是女子的服丧标准,借以体现女性在伦常秩序中的依附性地位,在后世转而直接指代女性要服从男性;“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原文如下:

为父何以期也?妇人不贰斩也。妇人不贰斩者,何也?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斩”指的是斩衰,是最高级别的丧服,丧期为三年。

上文大意是,女子丧父该如何服丧?女子不服两次斩衰。什么是女子不服两次斩衰?女子有三从的规定决定如何服丧,女子在出嫁前,给其他亲人服丧的等级和父亲一致;出嫁后,给其他亲人服丧的等级和丈夫一致;丈夫去世后,给其他亲人服丧的等级和儿子一致。

“三从”这个词是丧服的专用术语,其中的“从”字释义和“从服”中“从”的释义相识,指的是并非依据自己和死者的关系而定,而是依据他人和死者的关系而定的丧服。有人依据这个本义,提出五四运动后对“三从”的批判属于断章取义,但事实上,古人对三从的理解并不局限在服丧问题上。例如《大戴礼记·本命第八十》上就说:“女者,如也,子者,孳也;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长其义理者也,故谓之‘妇人’。妇人,伏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教令不出闺门,事在馈食之间而正矣,是故女及日乎闺门之内,不百里而奔丧,事无独为,行无独成之道。参之而后动,可验而后言,宵行以烛,宫事必量,六畜蕃于宫中,谓之信也,所以正妇德也。”

“四德”本是古代规定的“妇学”观念。《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中说:“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九嫔”、“九御”均为宫内女官。

汉代班昭的《女诫》对“四德”有详细解释:“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在后世,《女诫》所提规范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的主流要求。

相关

  • 扎明达尔扎明达尔(Zamindar)又译柴明达尔,波斯语“土地所有者”之意,是印度次大陆的世袭贵族。扎明达尔拥有大片土地和为他们耕作的农民,在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时期有权向农民征税。政府
  •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带(英语:Ring of Fire,又称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或火环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0,000千米,呈马蹄形。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有一连串
  • 圣克拉里塔市圣塔克拉利塔 (Santa Clarita, California:又译:圣塔克拉里塔或圣克拉利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西北部的一个城市。面积123.9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68,008人。1987年12月15
  • 聚氮化硫聚氮化硫,化学式(SN)x,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纯单晶体无机聚合物,由硫、氮原子相间的链构成。它的一些共振式如下:聚氮化硫具有高度的各向异性和金属性。在平行于S—N链的方向上,导电
  • 贺林贺林(1953年7月-)是一位中国遗传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3年出生于北京,1986年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于英国佩士来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
  • 罗伯特·巴克罗伯特·托马斯·巴克(Robert Thomas Bakker,1945年3月24日-)是一位美国古生物学家,帮助重塑恐龙的现代理论,特别是为部分恐龙是温血动物的理论提出佐证。罗伯特·巴克与他的导师
  • 托尔讷河谷人托尔讷河谷人(芬兰语:Tornionlaaksolaiset,瑞典语:Tornedalingar)是居住在现今瑞典北部托尔讷河谷及以西地区的芬兰人的后裔。托尔讷河谷人的祖先是从现今的芬兰西南地区,主要是海
  • 球基蘑菇 Peck (1900)蕈伞凸面球基蘑菇(学名:),俗称突然的球根蘑菇(abruptly-bulbous agaricus)或扁球蘑菇(flat-bulb mushroom),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伞菌属。这种真菌可供食用,稍具茴香,
  • 许峻旸许峻旸(1998年3月22日-)为台湾棒球选手,目前效力于中华职棒乐天桃猿,守备位置为投手。于2020年季中选秀中被乐天桃猿以第三轮第十七顺位选进。【一军】42 洪全亿 | 43 林英杰 | 5
  • 不作恶不作恶(英语:Don't be evil)为Google正式的企业座右铭及口号,有时会错误地写成“Do no evil”。Google员工保罗·布克海特在2000年年初的有关企业价值观会议上第一个建议采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