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去灭绝
✍ dations ◷ 2025-01-23 03:26:48 #去灭绝
去灭绝(de-extinction)又称复活生物学(resurrection biology)或生物复活(species revivalism),是让灭绝的生物复活的过程。包括重新生育出该种生物,或是制造出外观非常类似的个体。此技术目前还在研究中,尚未实行,一般认为最可行方法是生物复制,另一个可能的方法是透过人工选殖。类似的技术已经应用在濒危物种上。去灭绝的研究非常有争议,批评者认为经费应该用在保育现存的生物上,而且现在可能没有合适的栖地供复活的生物居住。生物复制是去灭绝的可能方法之一,斯图尔特·布兰特等人支持用复制技术让旅鸽及猛犸象复活。严格来说,生物复制需要活细胞,这在灭绝的生物上无法取得,但或许可以用基因体编辑(genome editing)把DNA转到其他生物的细胞里。目前已有人从旅鸽的标本中抽取DNA,未来目标是用其他种类的鸽子当作代理孕母。在俄罗斯和韩国则有团队试图复制长毛象,在西伯利亚有许多保存完好的长毛象组织。此计划打算用亚洲象当代理孕母,成功后将野放到西伯利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更新世公园”(俄语:Плейстоценовый парк)。虽然目前还没有人将已灭绝的物种复活,相同的技术已经用在濒危物种。印度野牛是第一个使用复制技术的濒危物种,产生的后代在两天后死亡;第二个试验的生物是爪哇野牛,产生的后代活了超过一周。科学家从圣地牙哥动物园的保种中心取得保存的爪哇野牛DNA,植入家牛的卵细胞中,然后同样用家牛当作代理孕母让合成的卵细胞发育。30个卵成功发育出两只牛,以剖腹生产,其中一只在两天后因病安乐死,但另一只在动物园中活了七年。2013年纽卡索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成功用复制技术做出胃育蛙胚胎,并发育了几天才死亡。这次实验证明非羊膜动物(鱼和两生类)的冰冻保存胚胎细胞可以复原,这可以用来保存濒危物种,以及这些族群的基因多样性,因此连结了保育工作和去灭绝。未来可能将濒危生物的组织和生殖细胞冰冻保存,待找出造成族群下降的原因并予以改善后,再复制及野放这些生物重建野生族群。1627年灭绝的原牛是家牛的祖先。拿博物馆中原牛标本的基因和现代家牛比较后,可以找出带有原牛基因的品系,然后透过人工选殖和育种的技术倒转驯化的过程,每一世代都更像原牛,最后可以让原牛复活。斑驴在1883年灭绝。1955年德国动物学家 Lutz Heck 提议取平原斑马透过人工选殖重新产生斑驴。1980年代,研究显示斑驴确实是平原斑马的一个亚种,所以有可能经过选殖来复活,于是开始进行斑驴计划(Quagga Project),在南非的一个保护区进行。随着斑马的数量增加,现在已经扩张到10个地点、一百多只斑马,并有南非国家公园局(South African National Parks)的官方支持。第五代斑马在2013年出生,身上的斑带较一般的斑马更淡,是斑驴的特征。去灭绝也能够自然发生,但极罕见,称为迭代演化(iterative evolution)。例子有在莫桑比克海峡阿尔达布拉环礁上生存的白喉秧鸡(英语:White-throated rail)亚种。原因环礁遭淹没而绝种,但环礁之后再露出水面,近亲从马达加斯加等地重新到岛上依从前演化的路线发展,失去飞行能力,演化成几乎与原本已绝种的亚种一样的群体。反对者的主张之一是资源应该投入保育即将灭绝的濒危生物,而不是去复活已经灭绝的生物。科学美国人的一篇专栏评论指出去灭绝研究的主要应用应该是用来重新提高濒危生物的基因多样性。另一个问题是许多生物的特征,包括一些育幼行为、求偶信号和猎食技巧,是透过学习得来。只用基因资讯复活的生物无法发展出原本的行为,而会学到代理孕母或养父母的行为。除此之外,去灭绝也有道德争议。将已经灭绝的生物重新带回野外会对现存的生物造成影响,甚至成为入侵种。科学社群也讨论了科学家的傲慢、动物福利、人类利益等问题。去灭绝或类似的概念在许多文学和影剧作品中都有提及,特别是在科学幻想的文类中。早在凡尔纳的《地心历险记》和柯南·道尔的《失落的世界》中,就已经有“重新发现并未灭绝的古生物”的情节,随着生物科技的演进,麦可·克莱顿和史蒂芬·史匹柏的《侏罗纪公园》系列作品中则出现了用基因工程让恐龙复活的情节。《侏罗纪公园》不但成了去灭绝题材的经典原型,也指出了科技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然而小说和电影中都夸大了科技失控的危害,并对科技采取否定的态度。
相关
- 药物的副作用在医学中,副作用(英语:side effect)是指药品往往有多种作用,作用于不同身体部位受体,治疗时利用其一种或一部分受体作用,其他作用或是受体产生作用即变成为副作用。虽然副作用一词
- EF-G延伸因子G(Elongation Factor G),简称EF-G,又称EF-2,曾被称为转位酶(translocase),是一种原核延伸因子,具有GTP酶活性。现认为EF-G的GTP酶活性与tRNA和mRNA穿过核糖体的协同移动有关
- 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英文: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是指经过一夜的培养后,能使细菌的发育受到阻滞并被观察到的抗细菌药的最小浓度。MIC在诊断实验室里是抗细菌药对细菌
- 扫描电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英语: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为SEM),简称扫描电镜,是一种电子显微镜,其通过用聚焦电子束扫描样品的表面来产生样品表面的图像。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
- 约翰·罗杰斯·希尔勒约翰·罗杰斯·希尔勒(又译作约翰·罗杰斯·塞尔;John Rogers Searle,1932年7月31日-),出生于美国丹佛。是一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执教的哲学教授。他对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理
- 永动机永动机是一类所谓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历史上人们曾经热衷于研制各种类型的永动机,其中包括达芬奇、焦耳这样
- 瓶颈效应种群瓶颈效应或人口瓶颈(population bottleneck;genetic bottleneck)是指某个种群的数量由于突然的灾难所造成的死亡或不能生育造成减少50%以上或者数量级减少的事件。种群瓶颈
- Y染色体Y染色体是属于XY性别决定系统的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两条性染色体之一。在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中含有的SRY基因能触发睾丸的生长,并由此决定雄性性状。人类的Y染色体中包含
- 克林顿比尔·克林顿,全名威廉·杰斐逊·克林顿(英语: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1946年8月19日-)是美国律师、政治人物,民主党成员,曾长期担任阿肯色州州长(1979年-1981年、1983年-1992年)和第
- CF有机氟化学是研究有机氟化合物——含有碳-氟键(C-F)化合物的性质的有机化学分支。氟原子的引入常常导致有机化合物产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活性,因而在许多尖端技术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