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名

✍ dations ◷ 2025-08-17 15:36:25 #人名,系谱学,姓氏,父名,词语类型

父名是姓名的一种。一个人的父名取自他的父亲。而取自母亲的名字则称作母名(英语:matronym)。

在斯拉夫语族的一些语言中,父名通常以加后缀“-vich”或“-vič”(“-维奇”)的形式出现。例如在俄语中,假如有一个名叫Ivan(伊万),父亲名叫Nikolay(尼古拉)的人,那么他就会被叫做“Ivan Nikolayevich”(“伊万·尼古拉耶维奇”),意为“伊万,尼古拉的儿子”(其中的“尼古拉耶维奇”(“Nikolayevich”)便是他的父名)。而女子的父名则通常加后缀“-yevna”(“-耶夫娜”)或“-ovna”(“-奥夫娜”)。如果父亲的名字是以元音结尾的,例如“Ilya”(“伊里亚”)或是“Foma”(“伏马”),那么对应的父名就会以“-ich”(-伊奇,男子的父名)或“-inichna”(-伊尼奇娜,女子的父名)结尾。在称呼中使用父名还可以显示两人关系的密切程度。俄罗斯人通常不仅仅称呼一个人的名,而是把名和父名一起称呼。譬如,俄罗斯人不会只叫某人“米哈伊尔”(“Mikhail”),而会加上他的父名,叫他“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Mikhail Nikolayevich”)或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Mikhail Sergeyevich”),以示亲切。不过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如果用昵称来称呼某人,例如称米哈伊尔为“米沙”(“Misha”)的话,那么此时就不能加父名了。

在斯堪的那维亚语支的语言中,男子的父名以“-son”(“松”)结尾(丹麦语中是“-sen”(“森”)),以用来表示“某人的儿子”的意思。而女子的父名后缀则是“-dotter”(“多特尔”)(冰岛语中是“-dóttir”(“多蒂尔”)),意为“某人的女儿”。在这些语言中,父名通常作为一个人的姓。不过为了区分重名的人,还会在名和父名后加别名(通常取自地点或本人的身份)。

而在荷兰语中,父名通常作为一个人的姓,或者放在名和姓之间。父名通常由父亲的名字加上后缀(“宗”,对应儿子)或(“多赫特”,对应女儿)。举例来说,阿贝尔·塔斯曼(Abel Tasman)的全名是“Abel Janszoon Tasman”(“阿贝尔·扬斯宗·塔斯曼”),意为“阿贝尔,扬·塔斯曼(Jan Tasman)之子”;又如克瑙·西蒙斯多赫特·哈舍拉尔(Kenau Simonsdochter Hasselaer)的意思就是“克瑙,西蒙·哈舍拉尔(Simon Hasselaer)之女”。在书面语言中,这些后缀通常简写为或,例如Jeroen Cornelisz的意思便是“Jeroen,Cornelis之子”。而后缀(“-斯”),(“-瑟”)和(“-森”)无论男孩女孩都可以通用。在尼德兰联合省(Dutch United Provinces )时期,父名的使用相当常见。直至1795年法国入侵以及随后的1810年被法国合并以后,由于荷兰已经成为了法国的一个省,自1811年开始,占领当局宣布开始进行人口出生、死亡和婚姻注册。拿破仑一世皇帝命令荷兰人都必须注册,而且要使用一个固定的姓氏。很多荷兰人为了方便,便采用自己的父名作为姓氏,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代荷兰人中,有这么多起源自父名的姓氏,如Jansen(扬森,扬(Jan)之子)、Pieterse(彼特瑟,彼得(Pieter)之子)和Willemsen(威廉森)等等。

在苏格兰盖尔语中,常见的父名前缀则是“Mac”(麦克),例如“Mackenzie”(“麦肯齐”)就是“Kenneth(肯尼思)之子”的意思。(在很多源自盖尔语的语言中,前缀“Mac”也常常会写成“Mc”,通常高地语言常用“Mac”,而低地语言常用后者。)

在罗马尼亚语里,常用的父名后缀则是“-escu”(“-斯库”)和“-eanu”(“亚努”)。姓氏(佩特雷斯库)的意思就是“Petre(佩特雷,即彼得)之子”。现代常见的罗马尼亚姓氏大多来源于此。

在亚美尼亚语当中,姓氏大多以“-ian”或者“-yan”(“-扬”)结尾,如“Jafarian”(“雅法良”)。大多亚美尼亚姓氏都是如此,不过这些已经早就不是真正的父名了。而居住在土耳其和俄罗斯的亚美尼亚人,也会入乡随俗,把姓氏的后缀换成当地人常用的“-oglu”(“-奥卢”)或“-ov”(“-奥夫”)。

而在亚拉姆语中,父名是以加前缀“bar-”(“巴-”)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在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使徒彼得(Peter)有时会被叫做巴·约拿(Bar-jonah)。同样地,由于拿但业(Nathanael)是Tomlai的儿子,所以在圣经中有时会以巴多罗买(Bartholomew)称呼他。前缀“bar-”的用处还不仅仅局限于修饰父名:在使徒行传中,一个叫约瑟的人就有一个别名Barnabas,意为安慰者之子。希伯来语中的前缀“ben-”(“本-”)也有着以上的用法。

在阿拉伯语里,“ibn”(“伊本”)和“bin”(“本”)是“某人之子”的意思,而相对的“bint”(“本特”)的意思是“某人之女”。因而,人名“Ali ibn Amr”(“阿里·伊本·阿姆尔”)的意思就是“阿里,阿姆尔之子”。此外,由于“Abu”(“阿布”)的意思是“某人之父”,所以阿姆尔也有一个别名“Abu Ali”(“阿布·阿里”,阿里之父)。而在中世纪,对一些出身不明的私生子,人们通常会称呼他们“ibn Abihi”(“伊本·阿比希”),意为“他父亲的儿子”(例如齐亚德·伊本·阿比希(Ziyad ibn Abihi)。)。又比如在古兰经里,耶稣(阿拉伯语称之为尔撒(Isa))又被称为“Isa ibn Maryam”(“尔撒·伊本·麦尔彦”,麦尔彦即圣母玛利亚),不过这其实是一个母名,因为根据穆斯林的信仰,他在“生物学”意义上是没有父亲的。阿拉伯人的父名通常可以冗长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只要家谱上有记载的直系祖先和后代都可以作为父名加入某人的名字。例如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的全名就是阿卜杜·拉赫曼·伊本·穆罕默德·伊本·穆罕默德·伊本·穆罕默德·伊本·哈桑·伊本·穆罕默德·伊本·贾米尔·伊本·穆罕默德·伊本·易卜拉欣·伊本·阿卜杜·拉赫曼·伊本·赫勒敦(Abd ar-Rahman ibn Muhammad ibn Muhammad ibn Muhammad ibn al-Hasan ibn Muhammad ibn Jabir ibn Muhammad ibn Ibrahim ibn Abd ar-Rahman ibn Khaldun)。在个别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依然沿袭着父名制度;不过,现在在阿拉伯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已经改用了家族固定姓氏的制度。同很多国家类似,新出现的固定姓氏也大多来自于他们原来的父名。

随着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来族也采用了与阿拉伯人类似的父名制度。在马来民间,用于连接本名和父亲的名字的词是“bin”(“本”,男子用)或“binti”(“本蒂”,女子用)。例如“Ahmad bin Fadzil”(“艾哈迈德·本·法济勒”)的意思就是“艾哈迈德,法济勒之子”,同样,“Aina binti Md. Daud”(“艾伊纳·本蒂·穆罕默德·达乌德”)的意思就是“艾伊纳,穆罕默德·达乌德之女”。而“ibni”(“伊本”,王族男子用)则是属于马来王族专用。bin/binti/ibni的连接词制度祗限于穆斯林。

而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南印泰米尔人为主)无姓,祗用父名者则会在正式场合使用"anak lelaki"(某某之子)或是"anak perempuan"(某某之女),对应英文的"son of"或"daughter of",可简写为"a/l"或"a/p"对应英文的"s/o"或"d/o"。

在很多地方,父名的出现要比姓氏早得多。不过在冰岛,至今还存有大量的父名以及母名现象,拥有固定姓氏的人很少。而现代英语、威尔士语、西班牙语以及斯堪的纳维亚语言中的姓氏都大多来源于父名,例如Wilson(威尔逊,威廉(William)之子)、Powell(鲍威尔,霍威尔(Howell)之子)、Fernández(费尔南德斯,费尔南多(Fernando)之子)、Johansson(约翰松,约翰(Johan)之子)、Eriksen(埃里克森,埃里克(Erik)之子)等等。挪威人在以前也一直使用父名,不过后来采用固定姓氏时,他们大多选择把父亲名字的最后一段作为自己、妻子和子女的姓氏。

父名现象大大增加了系谱学研究的难度。外来移民为了适应当地社会,常常会改而采用固定姓氏,19世纪及以前时代的家族研究都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相关

  • 双鞭毛生物无根虫门 Apusozoa 泛植物 Archaeplastida 有孔虫界 Rhizaria 囊泡藻界 Chromalveolata双鞭毛生物是其真核细胞具有两个鞭毛的一种生物,是真核生物的两大类群之一。双鞭毛生
  • Taenia solium猪带绦虫(学名:Taenia solium;pork tapeworm),也称有钩绦虫或链状带绦虫,体长2-3米,宽7-8毫米,共有800-900个节片,后端成熟节片长约10毫米。
  • 桑格测序双脱氧链终止法(英语:dideoxyribonucleotide [簡稱 dideoxy] chain-termination method),又称桑格法(英语:Sanger method),为一种常用的核酸测序技术,用于DNA分析,由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
  • 菲律宾群岛菲律宾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地处北纬4°35′~21°8′,东经116°55′~126°37′之间,北隔巴士海峡与台湾岛相望,西临南海与中南半岛相望,南接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海,东临太平洋。
  • 人口列表索引 国防预算 石油储量 军事(武装部队) 死刑 国债 生育率 最高点 官方语言 地理 政体 面积 代码 陆地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国内生产总值 国徽 国旗 国歌 国家格言 首都 城市
  • 苯环芳香环是一类有机芳香化合物。芳香环拥有共轭的平面环体系,原子间成键并不是不连续的单双键交替,而是被离域π电子云覆盖。典型的芳香环化合物是苯和吲哚。简单的单环芳香化合
  • 氯铂酸氯铂酸,或称六氯铂酸、六水合六氯合铂(IV)酸,是一个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H2PtCl6·(H2O)6)。氯铂酸是最快捷容易取得的铂(俗名白金)的化合物。氯铂酸很少在纯净状态取得。氯铂酸
  • 永恒与一天《永恒与一天》(希腊语:Μια αιωνιότητα και μια μέρα)是1998年的一部希腊电影,布鲁诺·甘兹主演,泰奥·安哲罗普洛斯导演。这部影片赢得了1998年戛纳电影
  • 维沙翁·雅科夫列维奇·舍巴林维沙翁·雅科夫列维奇·舍巴林(俄语:Виссарион Яковлевич Шебалин,1902年6月11日-1963年5月29日),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风格较为传统、深沉,受其师米亚
  • 西阿尔卑斯山脉西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的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的西面部分,横跨摩纳哥、法国东南部、意大利西北部和瑞士西南部,长300公里、宽150公里,最高点白朗峰海拔高度4,8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