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石(英语:Antozonite),曾被称为臭萤石 ,是一种放射性萤石,最早于1841年在巴伐利亚的沃尔森多夫发现,并在1862年命名。
它的特点是存在多种含氟的包裹体。当晶体被破碎时,氟会释放出来。据推测,铀包裹体产生的β粒子会不断将氟化钙分解成钙和氟原子。氟原子结合产生二氟阴离子,并在缺陷处失去多余电子后形成氟。氟随后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汽反应,产生臭氧(其特征气味,最初误认为是称为Antozone的假想物质,也是矿物的名称)和氟化氢。
呕吐石(英语:Antozonite),曾被称为臭萤石 ,是一种放射性萤石,最早于1841年在巴伐利亚的沃尔森多夫发现,并在1862年命名。
它的特点是存在多种含氟的包裹体。当晶体被破碎时,氟会释放出来。据推测,铀包裹体产生的β粒子会不断将氟化钙分解成钙和氟原子。氟原子结合产生二氟阴离子,并在缺陷处失去多余电子后形成氟。氟随后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汽反应,产生臭氧(其特征气味,最初误认为是称为Antozone的假想物质,也是矿物的名称)和氟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