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儒斯特角

✍ dations ◷ 2025-11-21 04:09:57 #几何光学,物理光学,角,偏振

布儒斯特角(Brewster's angle),又称为起偏振角,当入射自然光以此角度射入界面时,反射光是线偏振光,并且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此角度是以苏格兰物理学家大卫·布儒斯特(1781年–1868年)命名的。

当自然光在两种各向同性介电质的分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状态会改变。通常情况下,反射光和折射光不再是自然光,而是部分偏振光,而且在反射光中垂直于入射面的光振动要多于平行振动,而折射光则相反。反射光的偏振化程度与入射角有关,当入射角度等于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就成为只有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振光。

布儒斯特角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的反正切。

设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根据斯涅尔定律有:

如果反射角和折射角垂直,则:

整理,得:

其中12为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偏振墨镜使用了布儒斯特角的原理来减少从水面或者路面反射的偏振光。

摄影师利用相同的原理来减少水面、玻璃或者其他非金属反射的太阳光。

相关

  • 骨软骨炎骨软骨炎(英语:Osteochondritis)是一种疼痛的幼年型骨软骨病(英语:Osteochondrosis),是关节内的软骨或骨骼的炎症。通常是指剥脱性骨软骨炎。“剥脱性”一词指的是“新生软骨瓣从软
  • UNAIDS行政总监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英语: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 and AIDS,缩写UNAIDS)是全球范围内组织、推广及协调世界艾滋病运动的机构。规划署旨在唤起全球对艾滋
  • 徐叙瑢徐叙瑢(1922年4月23日-),生于山东临沂,中国发光学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5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
  • 胍(英语:Guanidine)是一个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晶状固体,有强碱性,也称“氨基甲脒”,可由瓜氨酸氧化制得。一般以盐的形式使用,是有机合成(合成杂环化合物)、药物、染料合成的中间体。胍
  • 丙酮二酸丙酮二酸(英语:ketomalonic acid,或称为中草酸,英语:Mesoxalic acid)是结构式为C3H2O5 或 HO−(C=O)3−OH 的有机化合物。丙酮二酸即是一种二羧酸也是一种酮酸,可以失去两个质子形
  • 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英语:Western Marxism),有时简称为西马,一般定义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出现于欧洲国家,主张以区别于“苏联式”(“列宁式”和“斯大林式”)的方法,在当下的历史条件
  • 拉齐奥 (古代罗马)拉齐奥(拉丁语:Lătĭŭm)或被译作“拉丁姆”,是意大利中西部的一个区域,在那里罗马城建立并扩展至罗马帝国首都。 这里的居民在罗马王国被建立前使用的语言,即为拉丁文的前身。
  • 大秃顶子山坐标:44°30′05″N 128°14′11″E / 44.5014751°N 128.2364024°E / 44.5014751; 128.2364024大秃顶子山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东南约170公里处,是张广才岭中的一座山
  • 卡拉贝尔 (佛罗里达州)卡拉贝尔(英语:Carrabelle),是美国佛罗里达州下属的一座城市。建立于1893年。面积约 为12.5平方公里(约合4.8平方英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2,778人。论人口在本州
  • 四川小檗四川小檗(学名:)为小檗科小檗属下的一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