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儒斯特角

✍ dations ◷ 2025-02-24 04:42:24 #几何光学,物理光学,角,偏振

布儒斯特角(Brewster's angle),又称为起偏振角,当入射自然光以此角度射入界面时,反射光是线偏振光,并且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此角度是以苏格兰物理学家大卫·布儒斯特(1781年–1868年)命名的。

当自然光在两种各向同性介电质的分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状态会改变。通常情况下,反射光和折射光不再是自然光,而是部分偏振光,而且在反射光中垂直于入射面的光振动要多于平行振动,而折射光则相反。反射光的偏振化程度与入射角有关,当入射角度等于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就成为只有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振光。

布儒斯特角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的反正切。

设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根据斯涅尔定律有:

如果反射角和折射角垂直,则:

整理,得:

其中12为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偏振墨镜使用了布儒斯特角的原理来减少从水面或者路面反射的偏振光。

摄影师利用相同的原理来减少水面、玻璃或者其他非金属反射的太阳光。

相关

  • 擦音在语音学上,擦音(或摩擦音,fricative consonant)是辅音的一种发音方法。发音时,两个发音器官彼此靠拢,形成狭窄的通道,气流通过时造成湍流发生摩擦,发出噪音。与塞音不同,擦音可以持
  • 莫特森本·莫特森(Ben Roy Mottelson,1926年7月9日芝加哥),美国-丹麦物理学家,1975年,因为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发展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理论,与奥格
  • 协和语协和语是曾经使用于日本影响下的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日语和汉语混杂的皮钦语(混杂语言),其主要存在时期自清末日俄战争后至1945年满洲国灭亡。:1指代“通行于满洲地区的日中混杂
  • 脑白质切除术脑白质切除术(lobotomy)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切除前额叶皮质的连接组织。脑白质切除术主要于1930年代到1950年代用来医治一些精神病,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精神外科手术。该技术
  • 七带豆娘鱼七带豆娘鱼(学名:),又称七带雀鲷,七纹豆娘鱼,俗名厚壳仔、立身仔,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雀鲷科的一种鱼类。本鱼分布于红海、印度洋至太平洋中部,包括东非、马达加斯加、马尔代
  • 伽利略传《伽利略传》(德语:Leben des Galilei)是由德国剧作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创作的一出戏剧,主要讲述伽利略因其天文发现触怒教廷,在真理与威权之间摇摆的故事。
  • 第二次的女朋友“2℃目の彼女”(第二次的女朋友)为日本的视觉系乐团・SID的主流单曲第二张作品。于2009年1月14日,由唱片公司キューンレコード贩售。Template:シド
  • 杨鸿修杨鸿修(1864年-1944年),回族,山东冠县城内南街人,民国初年著名武术家,擅长查拳,是杨氏查拳的创始者。杨鸿修师承冠县查拳名师张金堂、马老为,有“大枪杨鸿修”、“快拳杨”的称号。其
  • 大野治长大野治长(1569年—1615年6月4日)是安土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前期的武将。丰臣氏家臣。父亲是大野定长。母亲是大藏卿局。在永禄12年(1569年)于京都出生,家中长男。因为母亲大藏卿局
  • 亚洲公路13号线亚洲公路13号线(英语:Asian Highway 13)编号为,是亚洲公路网系统位于东南亚的一条公路,长约760千米,老挝乌多姆塞省的芒赛为起点,终点位于泰国北揽坡府的那空沙旺。 2号公路: 芒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