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的行政区划由41个县(罗马尼亚语:Județe)和布加勒斯特市组成的。按照欧盟规定的地域统计单位命名法(英语:NUTS, Nomenclature of Territorial Units for Statistics),这41个县和1个市为NUTS-3级别,在罗马尼亚境内为地方政府。大多数县是以其境内的主要河流为名,少数则以大城市如县城的名字命名。
县的设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末的摩尔达维亚公国和瓦拉几亚大公国。1859年现代罗马尼亚(英语:National awakening of Romania)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行政区划体系与法国相似。这一体系曾经更改过几次,而县的数量也时常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71个县,而到了1968年就只剩39个县了。自1968年以来县的形式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这之间只发生过一些小变动,最后一次变动是在1997年。
据罗马尼亚国家研究院(英语: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Romania))2011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罗马尼亚41个县平均人口为445,000,其中雅西县人口最多(772,000),科瓦斯纳县人口最少(210,000)。县平均面积为5,809平方千米,其中蒂米什县最大(8,697平方千米),伊尔福夫县最小(1,583平方千米)。与县同级的布加勒斯特市人口为1,883,425,面积为228平方千米。
14世纪末,受拜占庭帝国行政体系影响,摩尔达维亚公国和瓦拉几亚大公国相继设立了县。每个县都由总裁判官(罗马尼亚语:pârcălab)领导,而总裁判官则由官方任命行使行政和司法职能。特兰西瓦尼亚当时为匈牙利领土,是由皇家伯爵领导的皇家领地。
1859年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合并之后,罗马尼亚政府参照法国行政体系重新设计本国行政区划,县成为了最基本的行政单位。除了1950年至1968年期间,该系统一直维持到今天。从1864年开始,每个县都有一位“贝菲格特”(罗马尼亚语:Prefect)作为内务部的下属并在县内代表政府,他也是没有委任地方当局的地区的首长。直到1948年,县被进一步划分为由执政官(罗马尼亚语:Pretor)领导的网(罗马尼亚语:Plasă)。
在1923年采用新宪法之后,1925年新合并的领土特兰西瓦尼亚、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的行政体系与罗马尼亚王国进行了统一。县的边界基本不变,有一些调整,而县的总数提高到71个,这一数量一直延续到二战开始之前 。
1938年,卡罗尔二世依照法西斯主义重新制订法律。按照新法律,罗马尼亚按照县的边境成立了十个由国王直接任命的皇家代表(罗马尼亚语:Rezidenți Regali)领导的区(罗马尼亚语:ținuturi)。
由于二战期间的领土变更,这种行政体系没有延续下来,而战后重新划分了县一级。1941-1944年,德涅斯特河至南布格河之间的德涅斯特河沿岸,一个13个县的地区,也属于罗马尼亚领土。
1945年,在罗马尼亚共产党掌权后,1950年罗马尼亚按照苏联的行政区划重新划分,但是1968年又被改回来。不过当时设立的县的边境和战间期有很大不同,战后的56个县仅仅被划分成了39个 。
1981年,久尔久和克勒拉希从雅洛米察和伊尔福夫中分离出来,1997年,在将近20年后,伊尔福夫从布加勒斯特市中独立出来。1968年设定的县边界和现在基本一致,但是由于9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地方当局的职能已经改变了。
当前,罗马尼亚被分为41个县和1个市;按照在欧盟的内部统计细分方法这些被指定为罗马尼亚的NUTS-3地理编码。县的下一级行政单位为市(有些和布加勒斯特同级)和乡。“贝菲格特”和他的政府拥有全县范围内的行政特权,而有限的立法权则由每四年一度举行的县议会选举选出的议员行使。罗马尼亚司法制度(英语:Courts in Romania)和县级边界挂钩,从而避免了进一步分散政府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