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善长,1745年-1817年,大清乾嘉年间药材商人,首创童涵春堂国药号,现为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国药店。浙江鄞县人。
字在元,生于浙江鄞县童家,今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是当地首富之家。远祖童朝阳,居奉化,于北宋年间举家移居鄞县庄桥童氏镇。大清乾隆十年(1745年),童善长出生,乳名在三,是童朝阳二十七世孙。
童善长早年在宁波经营药材、土产、南北货、木材等买卖。后赴上海,在上海县城小东门(即原上海县城宝带门瓮城)外的里咸瓜街(即今上海方浜中路宝带弄口)开办恒泰药行,自此专营中药材批发、买卖生意,还远到四川等地进货。
于大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三十八岁时,在上海创办童涵春堂国药号,始创于十六铺码头,今位于黄浦区(今有上海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以示纪念)。首创“太乙保珍膏”,专治跌打损伤,颇受上海劳工阶层的欢迎,为一时畅销之名药,此药膏在其长子童蕙楼改良后重新命名作“童蕙楼红布膏药”,并有印戳“上洋童蕙楼监制”,颇为夺目,直到1949年还能在市面上见到,此为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中药专门商标。
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久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2岁。
第四任经理童绳霞,第六任经理童广甫。1932年改制,董事会成员包括孙衡甫、徐炳晖、孔慎甫、俞佐廷、陈楚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