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醛固酮症

✍ dations ◷ 2025-07-27 17:37:29 #肾上腺疾病,人名疾病

原发性高醛固酮症(Primary aldosteronism),又称康氏症(Conn's syndrome),是肾上腺生产过量醛固酮而造成肾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通常症状不严重。大多数人会引起高血压,导致视力模糊或头痛。偶尔还会有肌肉无力、痉挛、刺痛感(英语:paresthesia),及过量排尿等现象。本疾病的并发症包含心血管疾病,如中风、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心律不整等等。

可引起原发性高醛固酮症(英语:hyperaldosteronism)的原因很多。约66%的病患是由于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33%则由于肾上腺腺瘤(英语:adrenal adenoma)而造成醛固酮分泌过多。其他较罕见的原因则包含肾上腺癌(英语:adrenal cancer)及遗传性的家族性高醛固酮症(英语:familial hyperaldosteronism)。有些指引建议对于高风险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检,有些则认为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接受筛检。筛检方式通常利用血液中醛固酮和肾素的浓度比值(英语:aldosterone-to-renin ratio)(ARR),之后再配合其他检验方式诊断。虽然文献中常提到本疾病会合并低钾血症,然而其实只有四分之一的病患会有此一表征。如要找出潜藏原因则可以辅以医学影像协助诊断。

腺瘤部分可以利用手术切除。若单侧肾上腺异常肿大,也可以手术移除其中一个。如果是双侧肿大,则一般给予如螺内酯或迎甦心(英语:eplerenone)等抗盐皮质激素药物。另外也需合并给予其他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并建议低盐饮食(英语:low salt diet)。有些家族性高醛固酮症可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原发性高醛固酮症的患者大约占了高血压患者的1成,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常在30岁至50岁间的人们发病。本疾病最早是于1955年由美国内分泌学者杰洛姆·W·康恩(英语:Jerome W. Conn)所描述,因此又称为康氏症。

相关

  • 肌醇代谢肌醇(英语:Inositol)(旧称维生素B8)是一种环己烷的六醇,从哈沃斯投影式来看,这些羟基相对环平面的取向不同,故可区分为多种类型,如肌肌醇,表肌醇和鲨肌醇等。最常见的是肌肌醇。常见
  • 蛋白酶体蛋白酶体(Proteasomes)是一种巨型筒状蛋白质复合体,主要作用是通过打断肽键来实现降解细胞不需要的或受到损伤的蛋白质。能够发挥这一作用的酶被称为蛋白酶。蛋白酶体是细胞用
  • b陈/b font style=color:#888small557-589/small陈(557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代梁所建立,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国号陈。陈朝名称来自陈霸先即位前被封的陈公、陈王,但陈王的封号来源又有二说,一
  • 叔丁硫醇叔丁硫醇是一种有机硫化合物,化学式为(CH3)3CSH。它可以用作天然气的增味剂,或用作调味剂。有多篇文章将叔丁硫醇列为烘培马铃薯的微量气味成分之一,但由于叔丁基化合物在自然
  • 蚵子寮通安宫蚵子寮通安宫,又称高雄蚵仔寮通安宫,又名圣公庙,位于高雄市梓官区通安路305巷30号,主祀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肇因渔民曾绰,曾清秀父子两人,在桃仔园湾,寿山近外
  • 国民健康署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简称国健署)是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所属机关,负责推动及执行国民健康政策、社区国民健康、国民营养之规划及推动等事项。原为行政院卫生署保健处以及台湾省
  • 伊丽莎白·“贝丝”·华莱士·杜鲁门伊丽莎白·弗吉尼亚·杜鲁门(英语:Elizabeth Virginia Truman,1885年2月13日-1982年10月18日),婚前姓华莱士(Wallace),一般被称作贝丝·杜鲁门(Bess Truman),是美国第33任总统哈里·S·
  • 煤炭杂酚油矿物杂酚油(英文:Coal tar creosote 或 Creosote oil),或工业用杂酚油,是一种从煤焦油或其他矿物油中蒸馏而成的液体。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本品有时被称为杂酚油或木馏油,它和前两者
  • 犰狳.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纽约征兵暴动纽约征兵暴动(New York City draft riots)发生于1863年南北战争期间。7月13日,不满征兵制的许多美国纽约爱尔兰裔工人,集体攻打北方政府的征兵机构,主要理由是征兵制度中,富人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