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学,韵律(英语:prosody)指的是讲话的过程中非独立音段(元音和辅音)的成分,即音节或更大单位的性质。这些性质形成语调、声调、重读和节奏等语言功能。韵律可以反映出说话者或话语的多种特征:说话者的感情状态、话语的形式(陈述、疑问还是命令)、是否存在反讽或挖苦、强调、对比、焦点,以及其他无法由语法和词汇表达来编码的语言元素。
在韵律研究上,通常要区分听觉量度(听话者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声学量度(客观测量的声波的物理属性)。韵律的听觉和声学量度并不是线性对应的。韵律研究大多是基于听觉量度上的分析的。
韵律的变量没有固定数目。听觉层面上,主要的变量有:
声学层面上,这些变量大致对应于:
语言中的语调和重音等功能,已经充分发掘了这些变量的各种组合可能;除此之外还有节奏、速度和响度。其他的韵律变量也被研究,包括音色和停顿。
韵律特征被称为是超音段的,因为这些特征的载体大于独立的音段(尽管一个单独的音段可能包含一个音节,甚至整个话语,例如“啊!”,这样的例外也可能发生)。有必要对个体的声音背景特征(如其习惯的音高范围)和以对比来达到交流目的的独立韵律变量(例如,陈述和疑问句中音高的变化)区别对待。个人特征没有语言学意义——不可能准确指出韵律中的那个方面是广泛存在于所有语言的,哪个只存在于特定语言或方言。
有些文献作者纯粹用音高来描述语调;还有些人认为,我们所称的语调其实是多个韵律变量的合成。英语的语调一般认为由三个方面构成:
以上三者有时称作tonality, tonicity和tone(并称为“三T”)。
与音高有关的还有音高范围:讲话者有时会用大幅起伏的音高(通常是情绪兴奋时),有时音高范围窄。有人说英语善于利用“调门”的变化:语调升高或降低,在特定语境中会表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