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语音学

✍ dations ◷ 2025-09-13 03:23:21 #调音语音学

调音语音学(英语:articulatory phonetics)是语音学的分支。研究调音语音学的语音学家希望能详实记载人类发出语音的过程,以了解发音孔道中各个器官(称为调音器官,包括舌头、嘴唇、牙齿、下腭、硬腭、软腭)是如何协调运作影响发声气流以实现调音,发出各种语音。

为了了解语音产生的过程,通常必须使用实验方法,因此本学门也常被归类为实验语言学的一支。例如,为了要了解在产生某个语音时,舌头与硬腭碰触的范围为何,实验者会采取电子硬腭图(electropalatography, EPG)的方式来测量。电子硬腭图的实验过程是,在受测者口中装上特制的人工假腭,假腭上装置了许多电极。当受测者发出某个特定语音时,这些电极就可以侦测到所需的资讯,包括假腭有哪些部位与舌头接触以及这些接触点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等。

声道可以透过空气动力学-生物力学的模型看待,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要产生任何声音,必须要有空气的运动。要产生人们可以理解为口语单词的声音,空气的运动必须穿过声带,往上通过喉咙,进入嘴巴或鼻子,最后离开身体。不同的声音是由嘴巴的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其中语言学家称嘴巴为“口腔”,以将鼻腔区分开来。

辅音,透过声道完全或部分的阻碍来发出的语音。辅音通常是通过改变从肺部呼出的气流而产生的。用于产生和改变气流的呼吸器官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声道(上喉头)、喉头以及声门下系统。气流可以是呼出的(英语:Egressive sound)(从声道出来)或是吸入的(进入声道)。在肺部气流音中,气流在声门下系统中由肺部产生,并通过喉头和声带。声门气流音则是使用由喉部运动产生的气流,而没有来自肺部的气流。另外,搭嘴音的产生是透过用舌头使两个闭塞位置之间空气稀少(英语:rarefaction),然后释放舌头的向前闭塞位置。

元音是由空气通过喉头与声道产生的。大多数的元音是浊音(即声带会振动)。除了在一些少数的情况下,声道是打开的,使气流能够逃脱,而不会产生擦噪音。

人的发音器官可细分为声门、咽、软腭、舌部、唇部。

相关

  • 丹瑞丹瑞(缅甸语:သန်းရွှေ Than Shwe,1933年2月2日-)是缅甸前任最高领导人,独裁者,大将军衔。丹瑞1933年2月2日出生于曼德勒省,1953年毕业于军校,先后担任营长、副师长、师长、军
  • 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规定的一个罪名,最高可判处死刑的八大罪之一。“投放危险物质”是指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气相气体是四种基本物质状态之一(其他三种分别为固体、液体、等离子体)。气体可以由单个原子(如稀有气体)、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如氧气)、多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分子(如二氧化碳)等组成
  • 联邦联赛联邦联赛(德语:Bundesliga)是指国家主要体育比赛,用于德国、奥地利和瑞士,通常是各项体育项目的顶级比赛。就一般而言,Bundesliga这词是用于德国足球甲级联赛。以下列表只会列出有
  • 动粒动粒或着丝点(英语: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包括有
  • 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冶金实验室(英语:Metallurgical Laboratory,简称 Met Lab)是1942年2月划曼哈顿计划期间创立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所实验室,阿瑟·康普顿作为首任主任。该实验室的创建目的是研究
  • 莫里斯·格拉蒙莫里斯·格拉蒙(法语:Maurice Grammont,1866年4月15日-1946年10月17日)是法国语言学家,教授。1866年生于当普里沙尔。早年在巴黎求学,师从米歇尔·布雷亚尔、阿尔塞纳·达梅斯特泰
  • 霍克斯山坐标:83°55′S 56°5′W / 83.917°S 56.083°W / -83.917; -56.083霍克斯山(英语:Mount Hawkes)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伊利沙伯女皇地,属于彭萨科拉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度1,975米,在
  • 蒂莫西·威廉姆森蒂莫西·威廉姆森(1955年8月6日-)是一位英国哲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哲学逻辑、语言哲学、知识论以及形而上学。在牛津大学,他担任逻辑学的威克汉姆教授(Wykeham Professor, 一种教职名称),同时是新学院的成员之一。威廉姆森于雷登公园学校和亨利文法学校上学。随后,他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数学、哲学。1976年以一等荣誉毕业。198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论文题目为《事实近似值概念》。在他于2000年成为威克汉姆教授前,他于爱丁堡大学担任过5年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1988年至1994年间,
  • 荒川区荒川区(日语:荒川区/あらかわく  */?)是日本东京都区部之中的一个行政区。位于东京23区中央偏东北的位置,是东京特别区中町数最少的一区。2005年夜间人口(居住者)为191,163人,区外通勤者与通学生、居住者在内的区内日间人口为184,021人,是夜间人口的0.963倍。区内往区外的通勤者有152,183人,区外往区内的通勤者有47,835人。位于东京都的北东部、东西细长、北部区境与隅田川相吻合。区内多为低地且平坦,日暮里地区有一部分属山手台地。江户时代为农村,明治时代起运用荒川水力,开始工业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