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历史

✍ dations ◷ 2025-09-12 04:06:53 #文莱历史

文莱苏丹国的统治曾存在于14世纪至16世纪。其领土涵盖婆罗洲北部和菲律宾南部,但这一地方势力在欧洲人的影响下逐步走向终结。后来,文莱与西班牙有过一次短暂冲突,并取得了胜利。文莱帝国(也称渤泥国)在19世纪时达到顶峰后,因丧失领土过多给砂�越的白人拉惹而导致其日渐衰落,最终造成现今的陆地狭小和两厢分离的局面。作为前英属殖民地,文莱在1888年至1984年期间还是英国的一个保护国。

在欧洲人跟随麦哲伦船队的脚步来到以前,文莱历史主要依据当地传说的猜测和对中国史籍的解读而来。有历史学家相信,现今所知的文莱苏丹国,可能起源于7世纪婆罗洲西北部一个名为“维贾耶普拉”(Vijayapura)的小国,也许是苏门答腊强大帝国三佛齐的一个从属国。而另外一个起源可能,则被认为是名叫“渤泥”(Po-ni)的小国。到了10世纪,渤泥国与宋朝开始接触并交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之形成附庸关系。到了14世纪,渤泥被归入来自爪哇的满者伯夷帝国的统治之下。作者 Prapanca 在其于1365年编著的《Nagarakretagama》一书的第14章节中,提到“Berune”是满者伯夷的一个诸侯国。然而,更能体现这种状态的莫过于渤泥对满者伯夷的朝贡关系,皆因渤泥每年都要向满者伯夷进贡由槟榔树的嫩绿果实所鲜榨而成的一罐槟榔汁。

文莱在元代史籍中称“渤泥”,明代史籍中称“文莱”。文莱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13世纪后呈现伊斯兰化。当代文莱由浡泥国苏丹马合谟沙(英语:Muhammad Shah of Brunei)(Muhammad Shah)与福建移民黄森屏所率领的华人社团联手建成。而马合谟沙之子、苏丹麻那惹加那则曾于1408年到访中国,后逝世并安葬于南京的浡泥国王墓。

14世纪,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脱离爪哇的控制,在14世纪至16世纪非常强大,国土包括菲律宾南部以及纳闽、砂拉越和沙巴。

在15世纪,渤泥国与穆斯林的马六甲王国关系密切。

文莱在本区域的关系因欧洲列强各方的变化而不同。在多数情况下,葡萄牙人更加倾向于同地区大国在经济及贸易方面取得联系,故对文莱的发展干预甚少;然而双方并未因此交好,当中包括葡萄牙人于1536年袭击摩鹿加穆斯林一事,不仅招致了苏丹的敌意,就连葡国驻文莱内廷大使也在种种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离开。葡萄牙人认为,文莱苏丹国在本区域的政治和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从文莱客商遍布洛坤和暹罗的光景中可见一斑。

相较而言,文莱与西班牙人的敌对关系更为激烈。自1565年起,西班牙海军和文莱军队之间就时常出现一些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到了1571年,西班牙人击败了当地的文莱贵族并成功占据马尼拉;文莱曾调遣大批部队并有意夺回该城,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实行。1578年,西班牙占据了苏禄并于4月攻克文莱,随后要求苏丹停止其在菲律宾的回教传教活动(英语:Islamic missionary activity#Missionary activity in Southeast Asia),而转为让基督教传教活动活跃于其王国境内。后来由于当地爆发霍乱与痢疾,西班牙人因此损失惨重并开始安排撤离行动。在疫情好转的72天后,西班牙人决定放弃文莱并于1578年6月26日返回驻地马尼拉。这一系列的短期破坏对文莱影响甚微,而苏禄也因此得以在不久后恢复到独立自主的状态。可是,文莱却从此丧失了在吕宋的主导权,而整个岛屿也被牢牢掌握在西班牙人的手中。

本地区变化的长期影响不能够避免。在苏丹侯赛因之后,文莱进入了衰落时期。这是由于文莱内部对于苏丹位置的争夺以及欧洲殖民力量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上升,此外还有其他包括具有争议的传统贸易事情以及文莱与许多其他东南亚苏丹国的经济基础。

在苏丹奥玛·阿里·赛夫汀二世(英语:Omar Ali Saifuddin II)统治期间,砂拉越曾先后发生多处骚乱。直至1839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布鲁克抵达婆罗洲后,才协助苏丹镇压了这些举事。

作为相应的回报,布鲁克成为砂拉越的地方首长以及后来的“白人拉者”,并逐步扩张了在其控制之下的领土范围。布鲁克曾试图拿下文莱的控制权,然而未能得偿所愿。他询问了英国政府是否接受其本人将文莱占为己有,却被英国方面告知,尽管文莱存在管理不善之处,其仍旧有着意义鲜明的国家认同,故不能就此被布鲁克吞并之。

1843年,一场公开的军事冲突在布鲁克与苏丹之间爆发,并以后者被击败而告终。为此,苏丹承认了砂拉越相对独立的特殊地位。1846年,渤泥国首都渤泥城(Brunei Town)遭受英军袭击并被其占据,而苏丹赛夫汀二世(英语:Omar Ali Saifuddin II)也只能被迫签订条约以结束英国对渤泥城的占领。同年,苏丹赛夫汀二世签订纳闽条约(英语:Treaty of Labuan),并将纳闽交予英国。后来,他于1847年与英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又在1850年与美国签订了类似条约。经过长年积累,历任文莱苏丹所割让给砂拉越的领土范围在进一步延伸。1877年,砂拉越首府古晋以东地带被租借给英属北婆罗洲渣打公司,后经割让而成为北婆罗洲的一部分。

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外部的压力最终导致文莱于1984年1月1日获得独立。然而英国与文莱签订的防务协定依然有效。苏丹掌握着国家的政治权力。同年文莱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和联合国。独立初期,政党活动合法,然而在1988年被禁止。

相关

  • 种内竞争种内竞争,亦称种内斗争,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生存竞争,达尔文认为同种生物由于要求相同的生活条件,竞争是最激烈的,提出种内竞争是自然选择的重要基础。例如争取食物来源、争取地
  • Insub2/subOsub3/sub氧化铟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In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且为铟最稳定的氧化物。块状样品可通过铟(Ⅲ)的氢氧化物、硝酸盐、碳酸盐或硫酸盐的热分解来制备。氧化铟的薄膜可以通
  • 公子贞公子贞(?-前559年),芈姓,字子囊,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楚庄王的儿子,楚恭王的兄弟。鄢陵之战以前,子囊不同意和晋国直接作战。前568年,他成为继承叔父子重、子辛的新一代令尹。当时,晋
  • 克劳斯塔尔-采勒费尔德克劳斯塔尔-采勒费尔德(德语:Clausthal-Zellerfeld)是一座下萨克森州戈斯拉尔县的山城,处在上哈茨山(Oberharz)海拔535米到600米高的位置,全市只有不到13000居民,其中4624人为大学生
  • AP3S21023911778ENSG00000157823ENSMUSG00000063801P59780Q8BSZ2NR_037582、NM_005829、NR_023361NM_009682NP_005820NP_033812是人体中位于15号染色体的一个基因,编码AP3S2蛋白。
  • 对我干杯《对我干杯》(韩语:나에게 건배,英语:Cheers To Me)为韩国自2015年12月10日起于O`live(朝鲜语:올'리브)与UMAX首播的电视剧。本剧改编自日本漫画家新久千映的作品《和歌子酒》。
  • 儿玉末男儿玉末男(1921年12月1日-2005年2月20日,児玉末男),日本鹿儿岛县人,日本政治人物。1938年,毕业于门司铁道教习所,后进入日本国有铁道公司,任都城站助理。1948年加入日本社会党,1958年5
  • 林肯大学 (加利福尼亚州)坐标:37°48′17.26″N 122°16′10.49″W / 37.8047944°N 122.2695806°W / 37.8047944; -122.2695806林肯大学(Lincoln University)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中心的一
  • 于苏贤于苏贤(1931年7月-2020年11月9日),女,山东海阳人,生于哈尔滨,中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1931年7月出生于哈尔滨市。1937年七七事变后,迁回老家山东省海阳县郭城镇
  • 清远市清远市(官方音译:Qingyuan,传统外文:Tsingyün),简称清,别称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市境东邻韶关市,东南接广州市,南界佛山市,西连肇庆市、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