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齿兽科

✍ dations ◷ 2025-07-04 10:47:35 #鬣齿兽科

鬣齿兽科(学名:Hyaenodontidae)是已灭绝的肉齿目下的一科,其下包含了几十属的动物。

鬣齿兽科于古新世晚期出现,并一直繁衍至中新世。它们比相关的牛鬣兽科分布更为广泛及成功。它们有长的头颅骨,幼长的身体,及倾向于跖行。它们肩高约30-140厘米。当中的巨鬣齿兽可以重约500公斤,而大部分介乎于5-15公斤,如中等狗的大小。它们的头颅骨化石显示它们有敏锐的嗅觉,而牙齿亦很适合撕开食物,而非咬碎。

由于鬣齿兽科的不同体型,估计它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捕猎。细小的可能是成群的在夜间猎食,较大的则可能是单独于日间猎食的。它们的第二上及第三下臼齿是裂肉齿。

鬣齿兽科分布在北美洲至非洲,且是渐新世欧亚大陆、非洲及北美洲上非常重要的大型肉食动物,但后来不名食肉目而差不多在渐新世末完全消失。其中只有四个属,包括伟鬣兽属、、及鬣齿兽属下的,生存至中新世,而当中只有可以延续至中新世末期。

The Machaeroidinae are sometimes placed here, e.g. by Egi, 2001.

类剑齿虎亚科有时亦被分类在鬣齿兽科中。

相关

  • 大尺度结构大尺度结构(英语:Large-scale structure)在物理宇宙学中指可观测宇宙在大范围内(典型的尺度是十亿光年)质量和光的分布特征。巡天和各种不同电磁波辐射波长的调查和描绘,特别是21
  • 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Julius Wagner Ritter von Jauregg,奥地利在1919年废除Ritter头衔,之后他的名字变成Julius Wagner-Jauregg,1857年3月7日-1940年9月27日),奥地利医学家。
  • φ键φ键由两个f轨道六重交叠而成,电子云以“面对面”的形式叠加,所形成的分子轨道称为φ轨道。由于δ键的存在,理论化学家推测会有由两个f轨道叠加形成的φ键。2005年化学家声称已
  • 侧柏酮侧柏酮(英语:Thujone)又称“崖柏酮”或“守酮”,是一种酮以及一种单萜,天然存在于两个非对映体形式:(−)-α-侧柏酮和(+)β-侧柏酮。侧柏酮类似有薄荷醇的气味。尽管有关侧柏酮最
  • 危机事故压力处理危机事故压力处理(英文: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缩写CISM〉,是一套有系统、即时及早期处理危机事故(例如持械行劫、丧偶、自杀、工业意外、交通意外、暴力、自然灾
  • 千代田町千代田町(日语:千代田町/ちよだまち  */?)是群马县东南部,邑乐郡的一个人口约1万2千的町。位于“鹤舞形”的颈的位置。
  • 韩湘甯韩湘甯(1939年-),名字常做韩湘宁。出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湖南湘潭。台湾知名的照相写实主义油画家,曾是“五月画会”的一员。曾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于1961年毕业,早期画作以抽象
  • 丁洪 (物理学家)丁洪(1968年4月-),生于湖南长沙,美国物理学家,波士顿学院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凝聚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组部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丁洪1986年至1990年本科
  • 艾塔纳山坐标:38°39′39″N 0°16′29″W / 38.66083°N 0.27472°W / 38.66083; -0.27472艾塔纳山(西班牙语:Sierra de Aitana),是西班牙的山峰,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属于普雷贝蒂科山脉的一
  • 博吉恰乡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parser-output .longitude,.mw-parser-output .latitude{white-spa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