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家大屋

✍ dations ◷ 2025-07-27 05:33:53 #澳门文物,澳门历史城区,澳门旅游景点,中国民居,澳门中式建筑

卢家大屋(葡萄牙语:Casa de Lou Kau),位于澳门大堂巷七号,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落成,是澳门二十世纪初商人卢华绍(卢九)住宅(其私家花园卢廉若公园为澳门名胜之一),现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现由文化局管理修复,部分已对外开放。

有两个取光的内庭,依风水原理,主入口有阻挡煞气的屏风。主立面入口部分内凹,为中式典型形式;而窗的设计,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

卢家大屋高两层,以厚青砖建造;布局仿广州西关大屋,是晚清时期粤中民居温婉纤细建筑风格的典型。大屋分为三开间三进上下两层的格局,三进即分有门厅、茶厅(轿听)及正厅,以屏风相隔,屋内布置着多个天井,便于通风和采光。内部融合中西方装饰材料和手法,既有粤中地区常见的砖雕、灰塑、横披、挂落、蚝壳窗,又有西式的假天花、满州窗、铸铁栏杆,两种特色装饰共冶一炉,饶有趣味。正立面窗户全为葡式百叶窗,其中以上方左右两扇最为精美。窗扇以金属包角,百叶窗上加半圆形彩色玻璃窗,玻璃窗上是灰塑装饰。大宅反映了澳门特有的中西建筑风格合璧的民居特点。根据文物保护法例83/92/M,1992年被澳门政府评为“具建筑艺术价值之建筑物”成为受保护建筑。

后卢氏家族没落,业权辗转到外人手上。大屋被分租出去,曾有大批难民涌入进住,最高峰时期曾有二十多户住客,且在八十年代前缺乏维修;亦因此大屋很多部分被拆掉改建,大屋最里面的部分早已被清拆掉;澳门文化局于2002年7月才为此进行复修工作,并于2005年中对外局部开放。

相关

  • 信号转导衔接蛋白信号转导接头蛋白或信号转导衔接蛋白(英语:Signal transducing adaptor proteins)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蛋白质。接头蛋白上有着各种能与其它蛋白结合的结构域,能形成各种信号
  • 詹姆斯·范·艾伦詹姆斯·范艾伦(英语:James Van Allen,1914年9月7日-2006年8月9日),美国科学家,以发现范艾伦辐射带而知名(探险者一号与探险者三号)。
  • 210型潜艇210型核潜艇,俄国称为AS-12,英语世界多称为“Losharik”(俄语:Лошарик,来自于马loshad和球体sharik的混合词)号潜艇。它有核反应堆,设计上有着独特的多球形压力壳构造。据信
  • 藤仓赤霉 J. Sheld., (1904) (Sacc.) Nirenberg, (1976) (Wineland) Kuhlman, (1982) Wineland, (1924) Sawada, (1919) Sacc., (1882) 藤仓赤霉(学名:),又称水稻徒长病菌,是一种植
  • 猝倒病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是一种会导致植物突然倒伏的疾病,引发此病的病原体有很多种。它是一些农业作物在苗期易发的疾病之一,最终可能会导致作物大面积死亡。患此病的植
  •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拉美文学研究分会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拉美文学研究分会(简称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挂靠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该研究会主要开展西班牙文学
  • 若泽一世 (葡萄牙)若泽一世(葡萄牙语:José I;1714年6月6日–1777年2月24日),亦称“改革者”(o Reformador),葡萄牙和阿尔加夫国王,1750年至1777年在位。1714年10月,长兄佩德罗只有两岁时夭折,若泽即被封
  • 包漙包漙(?-?),字民敬,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浙江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二十六名进士。曾祖包文助;祖父包甸;父包鉴,前母何氏;胡氏。
  • 陈本陈本,字休元,临淮郡东阳县(今安徽省天长市)人,三国时曹魏官员。陈本嗣袭父爵东乡侯。历任郡守、九卿。在任重视纲领,能举大体,能使属下尽力效命。有统御才能,不亲自处理小事,不读法律
  • 路易丝·阿玛莉埃 (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的路易丝·阿玛莉埃(德语:Luise Amalie von 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1722年1月29日-1780年1月13日),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公爵斐迪南·阿尔布雷希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