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舰

✍ dations ◷ 2025-05-17 20:34:58 #扫雷舰
扫雷舰是一种海军水面舰艇,专门用来清扫海中的水雷,以保护船只航行与航道安全。扫雷舰一般属于第二线的作战舰艇,船上的武装以自卫为主。扫雷舰的作业方式是在疑似有水雷出现的海域来回航行,利用舰上的扫除设备清除与引爆水雷。扫雷舰与猎雷舰作业型态最大的差异是扫雷舰不会先侦测各别水雷的位置,因此扫雷舰在清除过程中航行的路线与涵盖的范围就很重要,以确保清除过的水域没有危险。扫雷舰清扫水雷的装备包括机械和感应型态两大类。机械扫除设备是用来切断在水中的缆线,使得水雷浮出水面以利摧毁。感应型态设备是针对感应船只的声音、磁性或者是压力变化的水雷,制造足以引爆水雷的假讯号,以达到清除的目的。具体而言,针对水雷的触发方式,扫雷舰的应对有:各国的扫雷舰通常都不会造得很大,而是选择比较小巧的船型。原因之一,是现有的扫雷设备通常效率不高,想要迅速清理大片海域的水雷,只能以数量取胜;原因之二,则是扫雷舰的风险非常大,有可能要承受非常高的损失,必须要有足够的数量随时替补上去。比如1944年的英国海军就拥有着1494艘扫雷舰;而到了50年代中期,英国海军计划在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月内就要重新装备600艘扫雷舰。搭载扫雷器具的载具历史上五花八门,曾经有过的包括固定翼飞机、木制或者水泥制的水翼滑橇拖体(towed skids)、浮渡的小卡车、登陆艇,或者干脆就从岸上引爆水雷。不过最主要的扫雷平台依然是各种扫雷舰艇。早期扫雷舰艇多为利用现有的舰艇进行改装。比如一战爆发时,英国就紧急征用了大批蒸汽明轮船作为扫雷舰。到了二战后期,水雷越来越复杂化,就连最简单的水雷都安装了船只计数器和定时器,导致扫雷舰艇要来回多次才算认为扫雷完毕。同时水雷完全可以做到分辨船只大小,军舰还是民船,是否扫雷舰艇;可以专门躲开扫雷舰,也可以故意针对扫雷舰。尤其是反扫雷水雷,合理利用可以有望延缓扫雷的进度。二战期间英国在对德国比斯开湾U潜艇基地的布雷行动中,就混杂布设了许多精心设置的反扫雷水雷,用以破坏德军的扫雷行动。二战末期的磁感应水雷已经能做到非常灵敏,使得钢质船壳的扫雷舰无法充分消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各国除了重新建造木壳扫雷舰、配备抗磁性柴油机外,还积极研发无磁性外壳材料。1973年英国的威尔顿(Wilton)号建成下水,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玻璃增强塑料(glass reinforced plastic)作为外壳的扫雷舰。冷战期间,北约在欧洲方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防止苏联在丹麦海峡以及达达尼尔海峡的破袭行动。为达成这一目标,邻近这些狭窄水道的北约国家(如丹麦、希腊、土耳其等)均不同程度地装备了各种扫雷舰。孤悬海岛的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不同,极为依赖海运,因此对水雷战能力极为敏感。在冷战条件下的小规模热战中,水雷的攻防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环。攻势布雷可以迅速瘫痪一个港口,而相对的,另一方则要费很大一番功夫才能清理出一片较为干净的水域。按照英国海军部的分析,冷战条件下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为了争夺制海权而爆发大规模的海战;二是第三世界国家内发生的有限战争。英国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应付两种完全不同的任务,常常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调整。随着水雷技术的飞速发展,类似两次大战期间依靠改装民用船只充当扫雷舰的做法越来越不可行,英国只能建造大批扫雷舰艇,以备随时可能会爆发的战争;为了节约经费,这些舰艇建成即封存,按英国海军部的计划,其期望在战争爆发时再凭借庞大的商船队的人员储备,再临时训练操作扫雷舰艇。但一方面印度独立,英国失去了印度的人力以维持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另一方面,战备费用节节攀升,英国无力保持维持两种作战任务的舰队,只能优先确保核打击力量,而削减常规部队的经费。而在全面核战争中用处不大的扫雷舰艇,自然也在裁撤之列。1967年英国宣布放弃其对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的义务;1981年英国的国防方案再次确认了这一点,决定配合欧洲全面转向建设一支面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海军。结果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英国再次尴尬地发现自己卷入到了一场与第三世界的有限战争中去,而自己却缺乏相应的战术能力,包括扫雷能力。美国的水雷战略则与欧洲国家有很大的不同。长期以来苏联并没有能力在美国本土大规模布雷,故而美国并没有太大必要装备太多近海扫雷舰;相对的,美国海军因应其攻势战略,需要足够数量拥有远洋航行能力的扫雷舰,以保障其计划中的两栖作战行动。这方面的反面教训之一就是1950年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在元山的登陆行动,当时朝鲜人民军在登陆场附近布下约3000颗水雷,虽然朝军布雷能力有限,依然成功迫使美军耗费8天才排除了其中225颗水雷,开辟了一片安全登陆场;美军纵使有着二战丰富的扫雷经验,在此地还是要付出4艘扫雷舰、1艘拖船沉没,5艘驱逐舰负伤的代价。同时,美军还开始发展建造航速达到20节(37千米每小时)的高速两栖舰艇,并研发了配套的可以由高速两栖舰艇携带的扫雷舰艇。不过即使是美军也很难承受将大型两栖舰艇用作扫雷母舰的代价,于是又发展了若干专门的扫雷艇母舰。冷战后随着水雷技术的发展,扫雷对抗手段也不断取得进展。195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研发出同时具有搜索及分类能力的探雷声呐。进入1980年代,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可变深度猎雷声呐(VDS)和自航式变深猎雷声呐(PVDS)。进入21世纪,各种水下无人机(UAV)也陆续投入使用。到这一阶段,原本的偏向于被动触发水雷的扫雷舰和主动搜索水雷的猎雷舰互相融合,发展成为猎扫雷舰。

相关

  • 重症重症医学(Intensive care medicine )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诊断及管理会危及生命的疾病或是情形,会需要器官支持(英语:Organ support)及侵入性监测设备。在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设备有
  • 别嘌醇别嘌呤醇(英语:Allopurinol,又名别嘌醇、异嘌呤醇)是主治高尿酸血症(血浆中的尿酸浓度过高)及其并发症痛风病等的药物。别嘌呤醇是一种嘌呤类似物;它是次黄嘌呤(体内一种常见的嘌呤)
  • 寄居蟹寄居蟹(hermit crab)为节肢动物甲壳纲十足目异尾下目的寄居蟹总科这种生物的统称,而人们常说的螃蟹大多数属于十足目的短尾下目(瓷蟹等生物除外)。寄居蟹常寄居于死亡软体动物的
  • 霍亨斯陶芬王朝霍亨斯陶芬家族(英语:Hohenstaufen,德语:Staufer)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王室,又称为士瓦本王朝或斯陶芬家族。最初霍亨斯陶芬家族为现时德国南部士瓦本(又译为斯韦比亚)的世袭伯爵与统
  • 性格性格(英语:character)是社会定义下,个人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由行为反映出。性格随个体差异,但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对其认知有重大影响,也因此体现了阶级与道德。性格结构包括四个方面:
  • 经济制裁经济制裁(Economic sanctions),采用断绝外交关系以外的非武力强制性措施。泛指全面性的贸易中止、特定物资禁运、人员禁入(travel bans),以及金融资产之冻结(freeze)。一般认为,财政
  • 星球天体(astronomical object,也称为celestial object)是在可观测宇宙中,经由科学确认其存在的物体、或是结构。天体可能像恒星、行星、彗星等结合较紧密的星体或类星体,也可能是指
  • 全航客运全航汽车客运股份有限公司(英文:Chuan Hang Tourism),简称:全航客运,是一家主要行驶台中市公车及公路客运的民营业者。1998年成立,开始行驶台中-埔里间客运班车,并推出24小时营运。(
  • 霍奇金病霍奇金氏淋巴瘤(英语:Hodgkin's lymphoma)又称霍奇金氏病、何杰金氏病,或何杰金氏淋巴瘤,为淋巴瘤的一型,是一种淋巴细胞的癌变,症状包含发烧、夜间盗汗(英语:Night sweats),以及体重减
  • 江华岛屠杀事件江华岛屠杀事件(강화 양민학살 사건 江華良民虐殺事件)是指1951年1月6日至1月9日,韩国国军和民兵在仁川江华岛屠杀212名到1300名手无寸铁的平民的事件。受害者被认为曾在北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