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舰

✍ dations ◷ 2024-10-06 09:55:47 #扫雷舰
扫雷舰是一种海军水面舰艇,专门用来清扫海中的水雷,以保护船只航行与航道安全。扫雷舰一般属于第二线的作战舰艇,船上的武装以自卫为主。扫雷舰的作业方式是在疑似有水雷出现的海域来回航行,利用舰上的扫除设备清除与引爆水雷。扫雷舰与猎雷舰作业型态最大的差异是扫雷舰不会先侦测各别水雷的位置,因此扫雷舰在清除过程中航行的路线与涵盖的范围就很重要,以确保清除过的水域没有危险。扫雷舰清扫水雷的装备包括机械和感应型态两大类。机械扫除设备是用来切断在水中的缆线,使得水雷浮出水面以利摧毁。感应型态设备是针对感应船只的声音、磁性或者是压力变化的水雷,制造足以引爆水雷的假讯号,以达到清除的目的。具体而言,针对水雷的触发方式,扫雷舰的应对有:各国的扫雷舰通常都不会造得很大,而是选择比较小巧的船型。原因之一,是现有的扫雷设备通常效率不高,想要迅速清理大片海域的水雷,只能以数量取胜;原因之二,则是扫雷舰的风险非常大,有可能要承受非常高的损失,必须要有足够的数量随时替补上去。比如1944年的英国海军就拥有着1494艘扫雷舰;而到了50年代中期,英国海军计划在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月内就要重新装备600艘扫雷舰。搭载扫雷器具的载具历史上五花八门,曾经有过的包括固定翼飞机、木制或者水泥制的水翼滑橇拖体(towed skids)、浮渡的小卡车、登陆艇,或者干脆就从岸上引爆水雷。不过最主要的扫雷平台依然是各种扫雷舰艇。早期扫雷舰艇多为利用现有的舰艇进行改装。比如一战爆发时,英国就紧急征用了大批蒸汽明轮船作为扫雷舰。到了二战后期,水雷越来越复杂化,就连最简单的水雷都安装了船只计数器和定时器,导致扫雷舰艇要来回多次才算认为扫雷完毕。同时水雷完全可以做到分辨船只大小,军舰还是民船,是否扫雷舰艇;可以专门躲开扫雷舰,也可以故意针对扫雷舰。尤其是反扫雷水雷,合理利用可以有望延缓扫雷的进度。二战期间英国在对德国比斯开湾U潜艇基地的布雷行动中,就混杂布设了许多精心设置的反扫雷水雷,用以破坏德军的扫雷行动。二战末期的磁感应水雷已经能做到非常灵敏,使得钢质船壳的扫雷舰无法充分消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各国除了重新建造木壳扫雷舰、配备抗磁性柴油机外,还积极研发无磁性外壳材料。1973年英国的威尔顿(Wilton)号建成下水,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玻璃增强塑料(glass reinforced plastic)作为外壳的扫雷舰。冷战期间,北约在欧洲方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防止苏联在丹麦海峡以及达达尼尔海峡的破袭行动。为达成这一目标,邻近这些狭窄水道的北约国家(如丹麦、希腊、土耳其等)均不同程度地装备了各种扫雷舰。孤悬海岛的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不同,极为依赖海运,因此对水雷战能力极为敏感。在冷战条件下的小规模热战中,水雷的攻防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环。攻势布雷可以迅速瘫痪一个港口,而相对的,另一方则要费很大一番功夫才能清理出一片较为干净的水域。按照英国海军部的分析,冷战条件下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为了争夺制海权而爆发大规模的海战;二是第三世界国家内发生的有限战争。英国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应付两种完全不同的任务,常常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调整。随着水雷技术的飞速发展,类似两次大战期间依靠改装民用船只充当扫雷舰的做法越来越不可行,英国只能建造大批扫雷舰艇,以备随时可能会爆发的战争;为了节约经费,这些舰艇建成即封存,按英国海军部的计划,其期望在战争爆发时再凭借庞大的商船队的人员储备,再临时训练操作扫雷舰艇。但一方面印度独立,英国失去了印度的人力以维持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另一方面,战备费用节节攀升,英国无力保持维持两种作战任务的舰队,只能优先确保核打击力量,而削减常规部队的经费。而在全面核战争中用处不大的扫雷舰艇,自然也在裁撤之列。1967年英国宣布放弃其对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的义务;1981年英国的国防方案再次确认了这一点,决定配合欧洲全面转向建设一支面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海军。结果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英国再次尴尬地发现自己卷入到了一场与第三世界的有限战争中去,而自己却缺乏相应的战术能力,包括扫雷能力。美国的水雷战略则与欧洲国家有很大的不同。长期以来苏联并没有能力在美国本土大规模布雷,故而美国并没有太大必要装备太多近海扫雷舰;相对的,美国海军因应其攻势战略,需要足够数量拥有远洋航行能力的扫雷舰,以保障其计划中的两栖作战行动。这方面的反面教训之一就是1950年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在元山的登陆行动,当时朝鲜人民军在登陆场附近布下约3000颗水雷,虽然朝军布雷能力有限,依然成功迫使美军耗费8天才排除了其中225颗水雷,开辟了一片安全登陆场;美军纵使有着二战丰富的扫雷经验,在此地还是要付出4艘扫雷舰、1艘拖船沉没,5艘驱逐舰负伤的代价。同时,美军还开始发展建造航速达到20节(37千米每小时)的高速两栖舰艇,并研发了配套的可以由高速两栖舰艇携带的扫雷舰艇。不过即使是美军也很难承受将大型两栖舰艇用作扫雷母舰的代价,于是又发展了若干专门的扫雷艇母舰。冷战后随着水雷技术的发展,扫雷对抗手段也不断取得进展。195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研发出同时具有搜索及分类能力的探雷声呐。进入1980年代,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可变深度猎雷声呐(VDS)和自航式变深猎雷声呐(PVDS)。进入21世纪,各种水下无人机(UAV)也陆续投入使用。到这一阶段,原本的偏向于被动触发水雷的扫雷舰和主动搜索水雷的猎雷舰互相融合,发展成为猎扫雷舰。

相关

  • 头部外伤头部受伤是指头部的创伤。这可能包含或不包含对大脑的伤害。不过,术语创伤性脑损伤与头部受伤在医学文献中通常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头部受伤的发生率(新发病例数)是每年每10万个
  • 干电池干电池(Dry cell)的定义是以糊状电解液来产生直流电的化学电池(湿电池则为使用液态电解液的化学电池),大致上分为一次电池及蓄电池两种,是日常生活之中为普遍使用,以及轻便的电池。
  •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乌尔都语:محمد علی جناح‎‎ Muhammad Ali Jinnah  发音 帮助·信息,1876年12月25日-1948年9月11日)是一位英属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政治人物。他
  • 指挥指挥可以指:
  • 陆半球陆半球是地球上以西经1°32',北纬47°13'为中心的半球,该半球是在地球的所有半球划分方法中,包含最多陆地的半球。该中心点在法国卢瓦尔河河口。陆半球是相对于水半球的半球。
  • 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cubense E.F.Sm. (1910) Fusarium oxysporum var. cubense (E.F.Sm.) Wollenw. (1935) Fusarium oxysporum f. cubense (E.F.Sm.) W.C.Snyder & H.N.Hansen (1940)
  •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学名:Bacillus thuringiensis,专著中简称为Bt),又称苏力菌,是革兰氏阳性的,芽孢杆菌属陆生习性的细菌。另外, 苏云金芽孢杆菌可寄生在一些蛾类和蝶类的幼虫上,甚至
  • 宝永宝永是日本的年号之一。在元禄之后、正德之前。指1704年到1711年的期间。这个时代的天皇是东山天皇、中御门天皇。江戸幕府的将军是德川纲吉、德川家宣。原本灵元上皇想将上
  • 泰昌泰昌为中国明朝第十四个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八月初一日(1620年8月28日)-九月初一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共30天)的年号,明光宗继位后,诏令改明年辛酉年(1621年)为泰昌元年,但明光宗
  • 东单坐标:39°54′24.67″N 116°24′42.33″E / 39.9068528°N 116.4117583°E / 39.9068528; 116.4117583东单是北京的一处地区,位于东城区长安街、东单北大街、建国门内大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