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柏林
✍ dations ◷ 2025-08-23 13:07:12 #张柏林
张柏林(1942年-),辽宁营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1972年8月,张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曾任渤海造船厂中学教研组长、政治部干部、厂党委秘书;六机部办公厅秘书。中央组织部干事、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局长。1995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副部长。后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2003年3月,任人事部部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2007年,免去部长职位;次年,改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 外交部部长 唐家璇
2. 国防部部长 迟浩田(兼)
3.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曾培炎
4.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 盛华仁 → 李荣融
5.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女)
6. 科学技术部部长 朱丽兰(女) → 徐冠华
7.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 刘积斌
8.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李德洙(朝鲜族)
9. 公安部部长 贾春旺 → 周永康
10. 国家安全部部长 许永跃
11. 监察部部长 何勇
12. 民政部部长 多吉才让(藏族)
13. 司法部部长 高昌礼 → 张福森
14. 财政部部长 项怀诚
15. 人事部部长 宋德福 → 张学忠 → 张柏林1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张左己
17. 国土资源部部长 周永康 → 田凤山
18. 建设部部长 俞正声 → 汪光焘
19. 铁道部部长 傅志寰
20. 交通部部长 黄镇东 → 张春贤
21. 信息产业部部长 吴基传
22. 水利部部长 钮茂生 → 汪恕诚
23. 农业部部长 陈耀邦 → 杜青林
24.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 石广生
25. 文化部部长 孙家正
26. 卫生部部长 张文康
27.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张维庆
28.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戴相龙 → 周小川
29. 审计署审计长 李金华1. 外交部部长 李肇星 → 杨洁篪
2. 国防部部长 曹刚川(兼)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凯
4. 教育部部长 周济 → 袁贵仁
5. 科学技术部部长 徐冠华 → 万钢(致公党)
6.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 张云川 → 张庆伟
7.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李德洙(朝鲜族)
8. 公安部部长 周永康 → 孟建柱
9. 国家安全部部长 许永跃 → 耿惠昌
10. 监察部部长 李至伦 → 马
相关
- 氧化氧化又被称为氧化作用、氧化反应。是还原剂(被氧化物)与氧化剂(被还原物)之间的氧化数升降。还原剂可借由获得氧,失去氢离子,或者失去电子的过程,使得氧化数上升。 而氧化剂可通过
- 朊毒体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罗萨林·耶洛罗莎琳·萨斯曼·耶洛(英语:Rosalyn Sussman Yalow,1921年7月19日-2011年5月30日),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因开发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而与罗歇·吉耶曼和安德鲁·沙利共同获得197
- 先天性挛缩细长指先天性挛缩细长指是一种遗传病,其症状包括多发性关节的先天挛缩、细长的手指与脚趾、脊柱侧弯或后凸、骨质减少、胸部及脸部变形、肌肉发育不良等。其发生率为1/2,但只会在父
- VIPn/an/an/an/an/an/an/an/an/an/a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常见称VIP,属于一种可促进肠道血管活性(英语:vasoactive)的肽类激素,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本蛋白属
- 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英文:National Synchrotron Radiation Research Center;NSRRC),座落于新竹科学园区,共有两座同步加速器光源设施,分别为「台湾光源」(Taiwan Light Source;TLS
- 以色列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在以色列第63个建国日(2011年5月14日)之前,总人口达到7,746,000。而在建国初期,这一数字仅为806,000。 目前,犹太人约占75.3%(5,837,000),阿拉伯人占2
- 铅白铅白(化学式:Pb(OH)2·2PbCO3,又称铅粉、铅华、C.I. 颜料白 1),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由二氧化碳、乙酸、水和铅反应制成,有毒;与少量硫化氢的空气接触逐渐变黑。铅白可加工制成化妆
- 科珀斯克里斯蒂学院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英语:Corpus Christi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基督圣体学院是剑桥大学唯一一所由剑桥市民建立的学院,为纪念学基督圣体和圣母玛利亚始
- 寇松线寇松线 (Curzon Line)是由英国外相寇松侯爵在1920年就波苏战争提出的停火线(修订于1921年,原来把利沃夫划归波兰的线称为B线)。其基础为第三次瓜分波兰时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