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菌群

✍ dations ◷ 2025-02-23 06:28:02 #人类菌群
人类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某些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无害的一类细菌。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虽然微型动物也存在于人体上,但它们通常被排除在这个定义之外。人类微生物群系具体指驻留的微生物的集体基因组。人类被许多微生物定殖; 传统的估计是,人体细菌(不包括真菌,古菌,病毒)的平均数量是人类细胞的数量的十倍,但是最近的估计将该比率降低到3:1,或者甚至降低到大约相同的数量。殖民于人类的一些微生物群是共生性的,意味着它们共存而不伤害人类; 其他微生物群与它们的人类宿主具有互惠关系:700。相反,一些非致病微生物群可以通过它们产生的代谢物如三甲胺损害人类宿主。某些微生物群执行已知对人类宿主有用的任务; 大多数常居微生物的作用还不太清楚。 那些预期存在,并且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的,有时被认为是“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开展了人类微生物群基因组测序项目,特别关注通常栖息在皮肤,口腔,鼻子,消化道和阴道的微生物群落。在2012年发布了初步结果时它达到了一个里程碑结果。阐明人类微生物组的问题基本上是鉴定包括细菌,真核生物和病毒的微生物群落的成员。2012年6月13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法兰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宣布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公告伴随着在《自然》期刊发表的一系列相应的文章,和在《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在同一天的几个期刊。通过使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绘制健康人的正常微生物组成,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的研究人员创建了参考数据库和人类正常微生物变化的边界。此外在外耳道、眼结膜、鼻咽腔、尿道等部位都会有正常菌群的分布。生物体内多数组织器官都是无菌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偶尔少量侵入这些部位是能被机体的自体免疫所应付的。但如果正常菌群与宿主间或正常菌群各菌种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菌群失调,致病作用就会显著,严重者引起二重感染。这种状况往往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外来因素引起的。

相关

  • 自体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缩写为AID),亦作自身免疫问题,指人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攻击了正常细胞。目前至少有8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常见症状包
  • 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又分作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是肺部中型支气管的炎症。急性支气管炎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可以持续数天或数周。急性支气管炎是肺部支气管(中至大的大小
  • 病毒性肺炎由病毒感染所引起肺炎的即病毒性肺炎。病毒是肺炎两种主要病因之一,另一种为细菌性肺炎;而少见的引起肺炎的病因为真菌(fungi)和寄生生物(parasites)。病毒性肺炎的症状包括:发烧、
  •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是一种影像诊断学的检查。这一技术曾被称为计算机轴向断层成像(Computed Axial Tomography)。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
  • C00–D48ICD-10 第二章:肿瘤,为WHO规定的各类已发现的肿瘤。恶性肿瘤(C00-C97)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 (C81-C96)原位肿瘤 (D00-D09)良性肿瘤 (D10-D36)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
  • 小病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
  • 大脑大脑(英语:Cerebrum),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将两个半球隔开的是称为大脑纵隔的沟壑,两个半球除了胼胝体相连以外完全左右分开。半球表面布满脑沟,沟与沟之间所夹细长的部分称为
  • 皮质醇皮质醇(法语:cortisol),又译成可的松(音译),属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之中的糖皮质激素,在应付压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故又被称为“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会提高血压、血糖水平和产
  •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等生产者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水或硫化氢变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和不产氧光合作用。植物之所以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
  • 根瘤菌目橙单胞菌科 Aurantimonadaceae 巴通体科 Bartonellaceae 拜叶林克氏菌科 Beijerinckiaceae 慢生根瘤菌科 Bradyrhizobiaceae 布鲁氏菌科 Brucellaceae 生丝微菌科 Hyphomi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