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菌群

✍ dations ◷ 2025-09-26 16:36:00 #人类菌群
人类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某些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无害的一类细菌。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虽然微型动物也存在于人体上,但它们通常被排除在这个定义之外。人类微生物群系具体指驻留的微生物的集体基因组。人类被许多微生物定殖; 传统的估计是,人体细菌(不包括真菌,古菌,病毒)的平均数量是人类细胞的数量的十倍,但是最近的估计将该比率降低到3:1,或者甚至降低到大约相同的数量。殖民于人类的一些微生物群是共生性的,意味着它们共存而不伤害人类; 其他微生物群与它们的人类宿主具有互惠关系:700。相反,一些非致病微生物群可以通过它们产生的代谢物如三甲胺损害人类宿主。某些微生物群执行已知对人类宿主有用的任务; 大多数常居微生物的作用还不太清楚。 那些预期存在,并且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的,有时被认为是“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开展了人类微生物群基因组测序项目,特别关注通常栖息在皮肤,口腔,鼻子,消化道和阴道的微生物群落。在2012年发布了初步结果时它达到了一个里程碑结果。阐明人类微生物组的问题基本上是鉴定包括细菌,真核生物和病毒的微生物群落的成员。2012年6月13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法兰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宣布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公告伴随着在《自然》期刊发表的一系列相应的文章,和在《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在同一天的几个期刊。通过使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绘制健康人的正常微生物组成,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的研究人员创建了参考数据库和人类正常微生物变化的边界。此外在外耳道、眼结膜、鼻咽腔、尿道等部位都会有正常菌群的分布。生物体内多数组织器官都是无菌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偶尔少量侵入这些部位是能被机体的自体免疫所应付的。但如果正常菌群与宿主间或正常菌群各菌种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菌群失调,致病作用就会显著,严重者引起二重感染。这种状况往往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外来因素引起的。

相关

  • 慢性肺部阻塞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语: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缩写为COPD),常简称为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阻塞性肺疾病(英语:Obstructive lung disease)。其
  •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英语:Bronchiectasis)指的是肺脏中支气管永久性的扩张。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有痰的慢性咳嗽,其他还有呼吸困难、咳血与胸痛等,有些患者同时也有喘鸣与杵状指(英语:nail c
  • 蠕虫病蠕虫病,也称为蠕虫感染,是人和其他动物一部分身体被寄生蠕虫感染导致的一种巨噬细胞疾病。这些寄生虫种类很多,大致分为绦虫、吸虫和线虫。它们通常生活在宿主的胃肠道中,但也可
  • 外寄生虫感染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妇产科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妇产科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简称OB/GY
  • 粘膜黏膜是生物体(口腔、器官、胃、肠、尿道等器官里面)中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其结缔组织部分被称为固有层,其上皮组织部分被称为上皮,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黏液。
  • 发绀发绀(Cyanosis,“绀”音“gàn”),或称紫绀、苍蓝症,是因在接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出现脱氧后的血红蛋白,令皮肤或黏膜带青色的症状。根据Lundsgaard和Van Slyke的著作,当去氧血红素的
  • 胞器细胞器(英语:organelle,或称胞器)是细胞的一部分, 是细胞中通过生物膜与细胞中其他部分分隔开来的、功能上独立的亚细胞结构,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统称为“细胞质”。细胞器可依
  • 埃伦伯格克里斯汀·戈特弗里德·埃伦伯格(德语: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1795年4月19日-1876年6月27日),生于德国德利慈(Delitzsch),著名博物学家、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地理学家、
  • 真核域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