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闪鳞蛇科

✍ dations ◷ 2025-05-21 23:55:14 #蛇亚目,美洲闪鳞蛇科,1861年描述的动物

美洲闪鳞蛇(学名:),又称中美蛇,是蛇亚目下的一个单型科及单型属,属下只有一个品种,就是在墨西哥发现的美洲闪鳞蛇(L. bicolor)。美洲闪鳞蛇科亦是众多蛇科中最小型的一个科。暂时在美洲闪鳞蛇下未有其它亚种。此类蛇亦被称为“墨西哥蟒蛇”、“墨西哥洞蟒”、“墨西哥洞蛇”。

美洲闪鳞蛇是同名科属中的唯一品种,与其它种属的蛇类比较之下显得独立。某程度上它的习性跟外型都与蟒科有点相似,可是蟒蛇却不是分布于美洲土地的蛇种,两者间相信应没有直接的关连。

成年的美洲闪鳞蛇约有1.5米长,体型强壮健硕,嘴部呈铁铲状,头部扁窄,眼睛细小,幼小的体型让其便于居住在地洞之内。它们被认为是陆行性的蛇类,而且善于掘土,并生活于地底,因此对于研究者而言是较为难以观察及研究的。体色偏黑,杂以零碎的白色鳞片,一般而言经历蜕皮后它们身体的颜色会完全褪掉,最终变成一条仅在头部附近略有暗色鳞片的白蛇。

繁殖方面,美洲闪鳞蛇是卵生动物,每次大约能生产2至4枚蛇卵。

美洲闪鳞蛇主要分布于墨西哥国内太平洋海岸地区一带的中低段山脉,包括纳亚里特州、哈利斯科州、科利马州、米却肯州、莫雷洛斯州、格雷罗州、瓦哈卡州及恰帕斯州等州份;其分布区域更从这些地区向南伸延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以及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境内。美洲闪鳞蛇的标本产地是位于萨尔瓦多国内的圣萨尔瓦多省及拉乌尼翁省。

美洲闪鳞蛇能生活于多种不同的环境,不管是热带地区、潮湿地区、干燥地区或森林内都能适应。在危地马拉及洪都拉斯一带,一些通往加勒比海的干燥内陆溪谷里,亦曾有美洲闪鳞蛇生活。

另外,美洲闪鳞蛇主要食用啮齿目动物(如鼠类)及蜥蜴类。亦有研究指,美洲闪鳞蛇会进食美洲鬣蜥所诞下的卵。

相关

  • 革马拉《革马拉》(英语:Gemara,英语:Gemora或英语:Gemorra),犹太教经典,是《塔木德》的一部分。主要的内容是在于解释《密西拿》中犹太口传律法的意义。革马拉,源自于亚拉姆语的 גמרא(ga
  • 蒙哥汗蒙哥汗(蒙古语: ᠮᠥᠩᠬᠡ 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Möngke qaγan,秘史记音:蒙客,又译莽赉扣,西里尔字母:Мөнх хаан,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也是大蒙古
  • 理性成瘾理性成瘾(英语:Rational addiction),又称理性上瘾,一个以经济学模型提出的假说,认为成瘾行为可以用理性模型来以解释。这个理论最早在1988年由凯文·墨菲(Kevin M. Murphy)与盖瑞·
  • 菌异养菌异养(英语:Myco-heterotrophy)是植物与真菌的一种共生关系,此关系中植物不行光合作用,而是与真菌形成菌根后,透过寄生真菌取得全部或部分的有机养分。菌异养被认为是一种欺诈行
  • 福克G.I战斗机福克G.I战斗机(荷兰语:Fokker G.I Jachtkruiser)是二战前夕由荷兰福克公司研发的一种重型双发全金属战斗机。设计上集战斗机轰炸机的设计思想于一身。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1937
  • 热座模式热座模式(hotseat)是一种电脑游戏与电视游戏中的多人游戏模式,指多个玩家使用同一台终端,轮流控制自己在游戏中扮演或指挥的人物或国家行动。热座模式是最早的多人游戏模式之一,
  • 高树信子高树信子(1948年4月9日-),日本女文学小说家,本名鹤田信子,出生于山口县防府市。曾获得第九十届芥川奖、第一届岛清恋爱文学奖、第三十四届女流文学奖以及第三十五届谷崎润一郎奖。
  • 吉川元春吉川元春(1530年-1586年12月25日)是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父亲是毛利元就。被父亲元就送到出自于母亲妙玖娘家藤原南家流的安艺国名门吉川氏为养子,其后继承吉川家
  • 雷蒙·斯鲁伊特瑞曼·斯鲁伊特(Raemon Sluiter,1978年4月13日-)是一位荷兰职业网球运动员,1996年转为职业球员。2010年,他宣布退役。退役后,他转型担任教练,2015年,他成为基基·贝尔腾斯的教练。
  • 美国纪行《美国纪行》(英语:)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42年出版的游记,叙述他在美国旅行的所见所闻,除此之外还批评和暗讽了美国社会的各种黑暗现象,如贫富差距、奴隶制度等。他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