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萨里斯

✍ dations ◷ 2025-08-13 20:33:08 #1928年出生,2012年逝世,希腊裔美国人,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哥伦比亚大学教师,电影理论家,布鲁克林区出身人物

安德鲁·萨里斯(1928-10-31 – 2012-6-20),美国影评人,美国作者论的首位倡导者。

萨里斯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在皇后区的臭氧公园(英语:Ozone Park)(Ozone Park)附近长大,父母是希腊移民。 他1951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98年取得硕士学位);从Army Signal Corps服役3年后旅居巴黎一年,并在那里结识了尚卢·高达和法兰索瓦·杜鲁福。返回纽约的下东城之后,萨里斯在返回影评事业前,很快在他的母校和教育学院学习了研究生课程。在他为《电影文化(英语:Film Culture)》撰写影评后,1960年,他在《村声(英语:The Village Voice)》发表了称赞《惊魂记》的影评。受《电影手册》启发,他在美国推广和普及电影作者论,并于1962年在《作者论笔记》一文中,创造了“auteur”这个半英语半法语的术语,认为电影是导演进行自我表达的媒介,这样的导演应当视为一位“auteur”。

1968年,他出版了影响深远的著作《美国电影:导演与导演术1929-1968》。尽管该书对有声片导演的评判显得武断而主观,但它却影响了许多影评人,帮助人们加深了对电影导演地位、尤其是作者理论的认识。在《美国电影》一书里,萨里斯列举了14位在美国拍片的导演,并为他们造了一座“万神殿”。这些“最伟大的导演”是:罗伯特·弗拉哈迪(英语:Robert Flaherty)(Robert Flaherty)、约翰·福特(John Ford)、大卫·格里菲斯(D. W. Griffith)、霍华·霍克斯(Howard Hawks)、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和奥森·威尔士(Orson Welles);德国导演有,弗里茨·朗(Fritz Lang)、](Ernst Lubitsch)、F·W·穆瑙(F. W. Murnau)、马克思·欧弗斯(Max Ophüls)、约瑟夫·冯·斯坦伯格(英语:Josef von Sternberg)(Josef von Sternberg);英国导演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亚弗列·希治阁(Alfred Hitchcock);以及法国导演让·雷诺阿(Jean Renoir)。此外,他也评出了二三流导演。同时对比利·怀德、大卫·利恩和斯坦利·库布里克等人刻意贬低。在1998年的作品《美国有声电影:历史与记忆1927-1949》中,他重估了比利·怀德的地位,将他列入一流导演,并为早年著作《美国电影》中的草率论断致歉。

萨里斯常年为NY Film Bulletin和《村声》撰写影评,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被视为宝琳·凯尔(英语:Pauline Kael)的对手。凯尔在《方与圆》一文中,对电影作者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凯尔还在《凯恩的培养之路》(Raising Kane,1971)中对萨里斯引证的《公民凯恩》进行批驳。

他的职业生涯得到认可,是在Gerald Peary的记录片《电影之爱:美国电影批评史(英语:For the Love of Movies: The Story of American Film Criticism)》(For the Love of Movies: The Story of American Film Criticism)里,片中他解释了自己如何将作者论应用到希区柯克的《惊魂记》。谈及他与老对手宝琳·凯尔的论战时,他机敏地评论说:“我们彼此成就了对方,算是针锋相对。”

此后他继续为《纽约观察家(英语:The New York Observer)》撰写电影评论,直至2009年。他同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教授一职,并于2011年退休,主要授课内容为:世界电影史、美国电影和希区柯克研究。他联合创办了美国电影评论协会,J. Hoberman、Kenneth Turan、Armond White、Michael Phillips和AO Scott都曾表示受过他的影响。

萨里斯和影评家莫莉·哈斯凯尔(英语:Molly Haskell)在1969年结婚;他们在曼哈顿的上东城生活。

相关

  • 磺胺硫脲磺胺硫脲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thiourea”。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尚不明确。该药物分子是经将硫脲中的一个氢原子取
  • 互相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英语:Drug Interaction)是指在同时服用时,药物的活跃性、有效性受到另一种物质(通常是另一种药物)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药效增强),也可以产生拮抗作用(药
  • 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简称老君,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又称“太上混元老君、梵形神宝玄真降生道德天尊”,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等。
  • 梵众天初禅天,佛家认为是天界中色界天的第一个层次,为已经脱离欲念,达到初禅境界的天人所居住。此天远离欲界恶法,众生心生喜乐,故又称离生喜乐地。世界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色
  • 塞尔维亚国家银行塞尔维亚国家银行 ( 错误:{{lang-xx}}:文本有斜体标记(帮助))是塞尔维亚的中央银行。
  • 克朗代克淘金潮克朗代克淘金热(Klondike Gold Rush、the Yukon Gold Rush、the Alaska Gold Rush、the Last Great Gold Rush),有时亦称作克朗代克淘金潮、育空淘金热、育空淘金潮。1896年,探
  • 翁贝托·佩蒂尼奇奥翁贝托·佩蒂尼奇奥(意大利语:Umberto Pettinicchio;1943年-), 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他出生在Torremaggiore 并搬到了米兰,在那里他在布雷拉美术学院学习,并在1969年首次演出.. 他的早
  • 维克托里诺·德拉普拉萨维克托里诺·德拉普拉萨·伊·帕拉西奥斯(西班牙语:Victorino de la Plaza y Palacios,1840年11月2日-1919年10月2日) ,阿根廷总统(1914—1916年)。
  • 路易斯·德·莫利纳路易斯·德·莫利纳(英语:Luis de Molina,1535年-1600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西班牙帝国耶稣会会士。他的一生的绝大部分时光都在葡萄牙执教。莫利纳主义因其而得名,其关涉神学内容
  • 戈兰·图斯特罗姆戈兰·图斯特罗姆(瑞典语:Göran Tunström,1937年5月14日-2000年2月5日)瑞典诗人、小说家。1984年凭借长篇小说《圣诞神剧》获北欧理事会文学奖。1937年5月14日出生于瑞典格鲁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