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图书馆学(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是为图书馆学分支学科。比较科学以“比较”的方式,对相同事物不同面向或不同种类,透过比较而发现其共同点或差异点,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比较图书馆学尝试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历史等角度,对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图书馆体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经验和问题等进行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缘起于16世纪的比较解剖学,其他学科也纷纷跟进,图书馆比较学的许多概念实际上是源自于比较教育学,最早于1627年诺德,G.所著《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便包含了图书馆比较研究的内容,1954图书馆比较这个词汇由Chase Dane于�"The Benefits of 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两篇文中提出,于6、70年代出现大量相关论著,大陆以外地区相关研究于80年代产量就逐渐少逐渐式微。
比较图书馆学旨在探索各国、各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试图了解图书馆事业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分析各差异个体间的异同,做出科学的解释并从中找出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普遍准则,更进一步可做为制定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的参考。透过资料的收集、观察现有系统与现况、评量某些假设或实际情况以供政策制定的参考。除此之外,更可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甚而促进协助国际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图书馆比较学在本质上是在探讨图书馆发展因素的相互依赖关系,为人们对图书馆问题的认识的方法。
综合Collings、Danton、Wang Chih等人提出的观点列出下列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