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纳托尔-阿梅代-普罗斯珀·库尔贝(法语:Anatole-Amédée-Prosper Courbet,1827年6月26日-1885年6月11日),中国史料称孤拔,越南史料称姑陂,是一名法国的海军将领。他曾任法国殖民地新喀里多尼亚行政长官;后率领远征军出兵越南阮朝,促成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建立;又出任远东舰队(英语:Far East Squadron)司令,于中法战争期间击败清帝国南洋水师、一度攻占台湾基隆,并封锁台湾海峡及中国东南沿岸,最后攻占并将所部由台湾方面转移至澎湖。1885年6月,在《中法新约》签订的两天后,病逝于澎湖妈宫(现澎湖县马公市)。
孤拔出生于阿布维尔,父亲为富裕的红酒批发商,但于1836年孤拔九岁时去世。孤拔毕业于巴黎理工大学,1849年进入法国海军,担任见习士官。1880年官拜海军少将,前往新喀里多尼亚担任总督至1882年。
1883年担任印度支那舰队司令,后来入侵越南,率领舰队前往顺化,逼迫阮朝皇帝阮福昇签订《顺化条约》,使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他因功升为海军中将。1884年任远东舰队司令,中法战争爆发后,孤拔率领远东舰队前往中国东南沿海,以威胁清军海防。
1884年8月22日,孤拔接获指示,攻击南洋水师与福州一带的海防设施,司令张佩纶后当李鸿章女婿,留美名作家张爱玲的父亲。8月23日下午孤拔在伏尔达号上下达攻击令,马江海战正式爆发。由于清军战舰无论就装备与训练皆远不及法军,加上孤拔战术高明,开战后一个小时法军已歼灭马尾港内的多数船舰,并在当天傍晚之前消灭清军所有的海军战力。随后三日,孤拔指挥法军击毁附近的所有炮台和军营,直到8月26日为止。
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极小。
1884年8月29日,远东分舰队与李士卑斯的东京湾舰队(英语:Tonkin Flotilla)完成合并,组成远东舰队(英语:Far East Squadron),由孤拔率领,并被下令攻打基隆,计划取得当地的煤矿作为船只燃料,并占领台湾以威胁清国。9月2日孤拔乘凯旋号装甲巡洋舰(英语:French ironclad Triomphante)巡视基隆,然后于9月4日又搭船前往马祖,并发电报告知法国政府,希望能转而攻打烟台、威海卫等地。但9月17日部长回绝其建议,只好继续攻打基隆。9月30日孤拔集合11艘战舰,命李士卑斯率领4艘战舰攻打沪尾(今新北市淡水区),自己率领7艘战舰攻打基隆;在台湾督战的清国大员刘铭传放弃基隆、退守台北。法海军陆战队于10月2日占领基隆,随即又以水兵攻沪尾但被清军击退;孤拔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企图切断对台兵粮支援。
1885年初,法海军陆战队又从基隆向台北进攻而不果。法舰则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清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并追击至镇海炮台与清军对峙驳火;据中方纪录,此役孤拔的座舰遭招宝山炮台开火击中,孤拔本人则为断裂的桅杆压伤但可信度很低,法方记载只断两根桅索无一负伤。3月底,法军攻占澎湖;6月11日,孤拔因腹泻死于澎湖马公。
基隆大沙湾为法军登陆之地,日治时代改称为“孤拔滨”(クールベー濱),1909年(明治42年)设立海水浴场。1942年因二战爆发,日本政府为强化认同,以所在地真砂町改名为“真砂滨”(眞砂ケ濱)。
昔日在上海和天津两地,均有以其命名的古拔路。上海法租界西部的古拔路,今为富民路;天津法租界的古拔路,今为和平区松江路。
一战时法国海军为了纪念他将一型四艘的无畏型战舰命名为孤拔级战舰。
孤拔病逝,遗体运回法国下葬,留有孤拔衣冠冢(当地人俗称法国将军墓),位于今日马公市民生路之县立羽毛球馆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