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

✍ dations ◷ 2025-04-27 05:25:06 #主义,唯美主义,艺术运动,文学流派,文化运动

唯美主义(英语:aestheticism)主张艺术哲学应独立于所有哲学之外,艺术只能以艺术自身的标准来评判。

唯美主义运动(英语:aesthetic movement)在汉语中有“美学运动”、“唯美运动”等不同译法,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的运动,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唯美主义运动呈现著颓废风气,也有着对当时席卷著欧洲的乐观进步主义的反思。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官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人们一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

唯美主义有时被与恶魔主义连结,但是对恶魔主义和颓废艺术不一定相符,倒不如说是感性的和文艺复兴运动一起进行。有时也和神秘主义结合。

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

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Algernon Swinburne(英语:Algernon Swinburne)),和奥斯卡·王尔德,这两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

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

英国诗人兼评论者,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中期反叛诗人象征的阿尔杰农·斯温伯恩对此派系的评论为“这个画派的意义是‘美’本身”,说明了唯美主义的本质。

法国天主教玫瑰十字会的创始人、神秘小说作家和艺术评论家约瑟芬·佩拉当(Joséphin Péladan(英语:Joséphin Péladan)),其对此派系评价为“美是产生感情让观念升华的欢乐”。

唯美主义也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

在英国,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设计史研究中往往也将同时在美国出现的具有相似倾向的设计潮流归属于唯美运动。

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唯美运动和艺术与工艺运动有时候显得针锋相对,但二者并行发展,并且共同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折衷主义气氛中,设计师之间常常颇有交往,彼此互相影响,有时候使用着共同的设计语言。唯美运动的核心思想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拒绝接受约翰·拉斯金那种把艺术与道德相联系的观点。他们认为艺术或其他装饰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如痴如醉地追求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过着波希米亚主义(Bohemianism)的生活,即使贫穷,也热爱美甚于热爱生活。简言之,就是“唯美是求”。

相关

  • 黟县.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荷兰病荷兰病(荷语:Hollandse ziekte)是一个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术语。是指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导致货币汇率上升,因而工业出口减少、国内制造业衰退的现象。在经济学中,荷兰病是特
  • BT63基因改造水稻事件BT63基因改造水稻事件是一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基因改造事件,事件跨度多年,影响范围逐渐遍及全球。水稻的起源在华中农业大学,原先在实验室经过基改后的样品在委外试植中,因为管控不
  • 坛之浦之战坛之浦之战(壇ノ浦の戦い)为日本平安时代末期1185年4月25日(元历2年/寿永4年3月24日)于日本长门国坛之浦(位于今山口县下关市)发生的一场战役,为源平合战的最后一战。1183年(寿永2年
  • 丁酸甲酯丁酸甲酯是无色透明易挥发、有苹果香味的液体。由丁酸和甲醇经由硫酸催化反应而得。带有宜人的香味和味道,也因此被用作食品和香水添加剂。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 田连元田连元(1941年12月16日-),原名田长庚,祖籍河北省盐山县,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出身说书世家。1959年末入本溪市曲艺团,文革时到桓仁县插队,1972年调回本溪市歌舞团。
  • 2Be32Be3是1990年代法国男子流行音乐组合,由三个成员组成:Filip Nikolic、Abdel Kachermi、Frank Delay。该组合没有相对应的官方中文译名,在中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是他们的英文歌曲Ev
  • 戴维·范·洛克戴维·范·洛克 (Dave Van Ronk、1936年6月30日-2002年2月10日)是一位美国民谣歌手。在1960年代,他是美国民间音乐复兴和纽约市格林威治村的一个重要人物,被称为“麦克杜格尔街市
  • 李石曾李石曾(1881年5月29日-1973年9月30日),名煜瀛,字石曾,以字行,笔名石僧、真民,晚年号扩武,河北省高阳县人,中国社会教育家,故宫博物院、中法大学创建人之一。李石曾出身自清朝官员家庭,父
  • 贝约贝约(英语:Peyo,1928年6月25日-1992年12月24日),本名皮埃尔·古裏伏(Pierre Culliford,亦有翻为皮埃尔·古裏伏),比利时漫画家,知名漫画《蓝精灵》之作者。贝约为其笔名。因为他的小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