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菊石亚纲
✍ dations ◷ 2025-04-25 13:39:53 #菊石亚纲
菊石是一群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总称,隶属于菊石亚纲(学名:拉丁语:Ammonoidea)。它们约在泥盆纪早期出现在地球上,最后与恐龙、箭石等生物一起于白垩纪末期灭绝。由于菊石的演化速度很快,分布也很广,非常适合作为标准化石,地质学家可以使用它们来确定含有菊石化石的地层的年代。菊石亚纲与现存的头足纲关系最接近的可能是蛸亚纲,如章鱼、乌贼和鱿鱼等,而不是与其外观相似的鹦鹉螺亚纲鹦鹉螺目。生物学家根据化石的壳室的结构与外壳的花纹,目前将菊石亚纲分成3个目:菊石目、棱菊石目和齿菊石目。其中菊石目分成四个已知的亚目,分别为菊石亚目(下侏罗纪至上白垩纪)、勾菊石亚目(上侏罗纪至上白垩纪)、叶菊石亚目(下三叠纪至上白垩纪)及弛菊石亚目(下侏罗纪至上白垩纪)。在某些分类法中,菊石亚纲被分为6个目:大多数菊石的壳沿平面卷曲,呈盘状,两面对称,壳表面光滑或具细的生长线纹,有些具特殊的纹饰,如纵棱、横肋、瘤和刺等。它们的体管(连接壳内各腔室的管)位于壳腹的外面。但也有些菊石的外壳拥有特殊的形状,如壳形笔直的杆菊石、塔状螺旋的塔菊石、不规则扭曲状的日本菊石等。古生代菊石的骨缝是单一的,如海神石等;中生代菊石目菊石的骨缝则是复合的,如弛菊石等。由于它们已经灭绝,因此我们对菊石的软件和生活习性知道的并不多,估计它们有很多触手来捕捉猎物,且可能会喷墨汁来逃避掠食,因为一些化石标本保留了这些墨汁,但在目前保存的化石标本中很少发现有咬颚、齿舌或墨囊等构造。菊石一般漂浮在海水上层,下面经常是极其缺氧区域,没有生物。菊石死后,沉到海底,逐渐埋没。细菌分解遗体时候,把附近水中性质变化,降低矿物质溶解度,尤其是磷酸盐和碳酸盐。菊石化石上面有一圈一圈的矿物质,因此保存很多高质标本。在欧洲的中世纪时期,某些菊石的外壳化石被人们视为盘曲、石化的无头蛇,称为蛇石,例如指菊石等,商人们会在菊石的开口刻上蛇的头后卖给旅者。
相关
- 贺拉斯昆图斯·贺拉斯·弗拉库斯(拉丁语: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希腊语:Οράτιος,前65年12月8日意大利韦诺萨 - 前8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著名诗人、批评家、
- 肉毒杆菌肉毒杆菌(学名: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种生长在常温、低酸和缺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有卵形至长杆形的孢子型态,属次末端或末端的孢子生成方式。肉毒杆菌在不正确加工、
- 神经发生神经发生(英语:neurogenesis)是指神经元的生成。神经发生是被从神经干细胞(英语:Neural stem cell)和祖细胞增殖分化而成。通过细胞命运测定的精确遗传机制,从不同种类的神经干细胞
- [7]超级卡带工业私人有限公司(暂定名称),(英语:Super Cassettes Industries Private Limited),又名T-Series是一家印度的音乐音乐录像带和电影公司,1983年由高尔杉·库玛尔(英语:Gulshan
- 威廉·布莱克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年11月28日-1827年8月12日),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布莱克出生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未受过正规教育,14岁当雕版学徒,后于17
- 亚胺结构亚胺是一种含碳-氮双键的官能团或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1R2C=NR3,其中氮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H)或一个有机基团(R3),碳原子则与另两个基团以单键连接。亚胺可视为醛或酮中氧原子被NR基团
- 胸半棘肌半棘肌是指人体中的横突棘肌肉。更具体来说,半棘肌是指下列三块肌肉的其中之一:
- HyperPhysics website– requires QuickTimeQuickTime是由苹果公司所开发的一种多媒体框架,能够处理许多的数字视频、媒体段落、音效、文字、动画、音乐格式,以及交互式全景影像的数项类型。QuickTime技术拥有三种主要的
- 两亲分子两亲分子(英语:amphiphile)是一个描述一类同时具有亲水性以及亲脂性这两种性质的化合物的术语。这类物质被称为是“两亲性”的。这成为了众多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石
- 欧司朗欧司朗(Osram,FWB: OSR)照明公司是当时西门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世界上两大光源制造商之一。其总部设于德国城市慕尼黑。欧司朗分别在中国大陆的广州、佛山与昆山和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