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历史

✍ dations ◷ 2025-04-22 13:35:10 #各宗教历史,印度教历史,印度宗教史

印度教(梵语:सिन्धु,转写:sindhu,直译:河流;英语:Hinduism)是印度文明本土多种的宗教传统的集合。印度教起源于欧洲雅利安人和印萨两河文明本土信仰,后诸教派形成统一宗教。印度教历史分为三个时期:达罗毗荼人种哈拉帕文明原始宗教时期;以雅利安人南下后形成的《吠陀》诸经典为中心的吠陀宗教时期(婆罗门教);吸收了印度沙门思潮诸宗教如佛教、耆那教的教义,于前8世纪改革而成型的印度教时期。因为是多信仰、文化的综合称谓,印度教各教派之间的区别相当大,甚至存在对立的情况。

萨拉斯瓦蒂河和印度河流域是原始印度宗教的起源地,也是印度文明的最早起源地,以哈拉帕为流域的重要聚居地,该地的遗址于1920年被发现和命名为“哈拉帕文明”,另一处重要遗址为摩亨佐-达罗。后世印度教的冥想、火供、圣浴、圣兽、卍字符、林伽、合十礼等传统已经出现在此时的考古遗迹中。

此时期的原始宗教信奉自然神灵、动物神灵,和后来的婆罗门教体系有很大区别;遗址出土的古典文字至今无法解释含义。

公元前1800年前后,雅利安人大规模南下,入侵印度次大陆,俘虏了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带来了印欧系的神祇体系和印欧语系的吠陀梵文,信奉雷神因陀罗、火神阿耆尼、天父特尤斯、地母颇哩提毗等,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四部吠陀经典相继成书,描述了印度文明的方方面面,书中还设计了影响至今的瓦尔那学说和种姓制度,规定印度-雅利安人的种姓是高贵的,达罗毗荼人的种姓是低下的,为族群的尊卑次序和政治地位提供了宗教理论依据。这一时期在印度历史上称为吠陀文化时期、“吠陀时期”,不同的部落之间相互征战,对立明显,也体现在了宗教体系上,不同的部落成立各自的城邦国家,信仰的主神和理论也各不相同。

吠陀宗教主要来自雅利安文明,但也大量吸收了印度本土信仰元素,形成了“吠陀宗教”,即婆罗门教。萨拉斯瓦蒂河于公元前2000年以前就彻底干涸,四本主要的吠陀经典的主要部分在萨拉斯瓦蒂河干涸前已经成书,居民们遂搬迁至印度河流域,将这一文明扩展到了整个印度半岛。

婆罗门教在前800年-前500年左右有所发展,以《奥义书》为主要经典,称为“奥义书时期”。在前500年左右的吠陀时代晚期,印度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农耕文明发达,人口增多、城市扩大,出现了众多不事生产、乞食维生、专心修道的出家人,统称为“沙门”。这段时期叫“沙门时期”,催生了著名的“沙门思潮”,即出现了几个对婆罗门教向世俗化发展和过度主张祭祀神祇的观念存有疑惑和质疑的新兴教派,他们寻求新的真理,对六吠陀经典中的概念有新的解释,并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佛教和耆那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佛教也把其他几个沙门宗教或哲学学派称为六师外道。沙门宗教的兴起打击了婆罗门教的势力,但这也为其向印度教过度创造了条件。

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孕育了印度教早期思想,经典上以“黄金时代”称呼这一时期,期间诞生了六个印度哲学学派,即数论派、瑜伽派、正理派、胜论派、弥曼差派和吠檀多派,湿婆教和毗湿奴也在同时期展开信爱运动(英语:Bhakti_movement)。

约650年到1100年间,《往世书》和《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薄伽梵歌》史诗成书,阿迪·商羯罗着手进行宗教改革,进行了大量理论上的重塑,将佛教教义加以吸收和重新诠释(例如将唯识论解读为“幻论”),创建吠檀多派,尊崇《吠檀多经》、《奥义书》、《薄伽梵歌》。印度教不仅在印度本土迎来了复兴,而且传播到了周边地区,例如印度人混填王(高棉语:ហ៊ុនទៀន)来到柬埔寨,创建了扶南国,在直到吴哥王朝苏利耶跋摩一世(Sūryavarman I)奉佛教为国教的长时间里,柬埔寨都奉印度教为国教,广阔的印度文明圈就是以印度教和佛教为重要的文化特征。

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屡次入侵印度;并于8世纪,征服印度西北部信德。7世纪中叶到12世纪末,北印度建立了多个拉其普特人王朝,他们彼此间征战不已,但也有力地抗击穆斯林入侵,因此被视为“印度教的保护者”。此后的1100年到1750年,印度受到突厥穆斯林德里苏丹国的统治,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宗教受到伊斯兰教的残酷血腥的迫害,数不尽的僧侣和信徒遭到屠杀,大量寺庙、古迹遭到毁坏,大量经典被毁,被迫改宗伊斯兰教者也极多。佛教于印度国土上灭绝 ,印度教也受到沉重打击。16世纪,莫卧儿帝国建立,莫卧儿王朝帝王也崇信伊斯兰教,阿克巴王登基后,曾倡导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融合的改革,并且容许印度教徒担任官员。

直到英国殖民者之后,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运动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谋求合作,但后来以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为首的国大党等穆斯林,和以甘地为首的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加深,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道扬镳。印度教族群在圣雄甘地的代领下,成功主导印度于1947年8月独立,同时实行印巴分治,印度穆斯林多数居住在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多数居住在印度,印度再次成为了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国度。

20世纪,印度的移民将印度教带至世界各大洲,在美国和英国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信徒团体。20世纪80年代,印度共和国内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

相关

  • 堂是中国南部的长度单位,主要用作形容路程的长度。一堂为10里,即5公里(以今1市里=0.5公里换算)。当时的人通常将十里路,说为一堂路。米(m) · 尧米(Ym) · 泽米(Zm) · 艾米(Em) · 拍米
  • 全世界第二大的外交网络法国驻外机构列表列出法兰西共和国派驻全球各地的驻外机构,法国拥有全世界第二大的外交网络,仅次于美国。最早开始派驻海外代表的是弗朗索瓦一世,他在1522年派了一个代表团前往
  • 阿拉斯加洋流阿拉斯加洋流是一股沿着美国阿拉斯加州海岸往北的太平洋温暖暖流,由北太平洋洋流因为北美洲海岸线的关系而被分出来。阿拉斯加洋流是一种表面流,是西风漂流的一股,在阿拉斯加湾
  • 林罗山《林罗山诗集》 《林罗山文集》四配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朝鲜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 魔兽争霸III:混乱之治《魔兽争霸III:混乱之治》(英语:Warcraft III: Reign of Chaos)是一款即时战略游戏,属于暴雪娱乐出品的《魔兽争霸》系列第三代作品,于2002年发行。迄今总共发布了二十八个版本。2
  • 蛭形轮虫蛭形轮虫(拉丁语:Bdelloidea,/ˈdɛlɔɪdiə/)是轮形动物门的一个纲,名称源自希腊语 , ,意为"水蛭状",是一类在世界各地淡水生态环境中生活的生物。有超过450个已被描述的物种,通
  • 清水车站 (台湾)清水车站(台语:清水车头 Chheng-chúi chhia-thâu)位于台中市清水区,为台湾铁路管理局海岸线的铁路车站。该建筑为历史建筑百景征选活动中的第14名。由于随着台湾经济日益繁
  • Kdeutilskdeutils是一个包含各种工具应用程序的软件包。 Akonadi · Decibel · Flake · KConfig XT · KJS · KDOM · KHTML · KIO · Kiosk · KIPI · KParts · Kro
  • 索尼娅·阿加瓦尔索尼娅·阿加瓦尔(Sonia Agarwa,1982年出生),是一位印度电影女演员,她以泰米尔电影和一些泰卢固语电影而闻名。索尼娅出生于昌迪加尔的母语是旁遮普语。Sonia 于2006年12月与泰米
  • 岩田光央岩田光央(本名相同,1967年7月31日-)为日本的男性配音员、演员。出身于埼玉县所泽市。身高165cm。血型A型。妻子为同样也是声优的爱河里花子。青二制作所属。昵称“大哥(兄贵/ア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