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加朗

✍ dations ◷ 2025-11-05 19:25:19 #1945年出生,2005年逝世,苏丹副总统,南苏丹总统,革命家,丁卡人,空难身亡的国家元首,非洲纸币上的人物,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校友,格林内尔学院校友,爱荷华州立

约翰·加朗·德·马比奥(英语:John Garang de Mabior;1945年6月23日-2005年7月30日),苏丹共和国前副总统,苏丹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袖,南苏丹国父。

加朗出生于苏丹南部尼罗河上游地区一个丁卡人部落贵族家庭。1962年,在第一次苏丹内战中加朗希望参加当地军队,但是军队首领建议他还是先去接受教育,于是他前往坦桑尼亚求学,后又获得奖学金,得以前往美国艾奥瓦州格林内尔学院经济学专业就读。经过刻苦学习,加朗于1969年毕业。之后,他拒绝了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开出的奖学金,回到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攻读东非农业经济研究。在校期间,他结识了也在该校就读的约韦里·穆塞韦尼(后成为乌干达总统),同其成为终生好友。

1972年,苏丹内战双方签署了《亚的斯亚贝巴和平协议》,宣布结束内战,大批苏丹南部黑人随之被吸收入苏丹军队,加朗也回国从军,到1983年,他已升迁至位于恩图曼的苏丹参谋学院校长一职,军衔上校。在从军期间,他还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3年5月,加朗受命前往苏丹南方地区,劝说500名黑人官兵接受调动,前往北方换防。但其实这只是加朗密谋反对苏丹政府的一部分。当这些官兵举起反旗后,加朗改道前往埃塞俄比亚建立反政府基地,并接纳这些反政府军加入。7月时,加朗已经召集了3000余名原苏丹军队中的黑人官兵,正式组建起“苏丹人民解放军”,以反对苏丹北部阿拉伯人的统治。这标志着第二次苏丹内战的开始。

苏丹人民解放军受到了利比亚、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的支持,他们很快就控制了大部分苏丹南部地区,取名“新苏丹”。直到2005年1月9日,加朗方才与苏丹政府签署《内罗毕全面和平协议》,结束了第二次苏丹内战。7月9日,加朗就任苏丹副总统。

7月30日,加朗在同乌干达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会谈后乘坐其直升机返回苏丹,途中飞机坠毁,加朗遇难。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接任其出任苏丹副总统,南苏丹自治政府首脑和苏丹人民解放军领袖。

相关

  •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英语:medical malpractice;也称为医疗失当或医疗疏失),是一法律诉讼原因,泛指医疗院所与医疗从业人员,在对病患提供医疗服务时,出现不当或怠忽的专业医疗行为过失(失当行为),
  • 酒窝酒窝,亦称为酒靥、酒涡,是一种遵守孟德尔遗传特性的可遗传颜面特征,具有此特征的人们微笑或说话时,脸颊会出现小圆窝。在某些社会或文化价值观,这是一种吸引人的特色。酒窝的形状
  • 小泽征悦小泽征悦(1974年6月6日-),日本男演员。美国旧金山出生,为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与模特及女演员入江美树(俄裔日本人,本名Vera Irina)之子,女性散文家小泽征良之弟。
  • 东沙礁东沙礁位于南中国海北部东沙群岛中,与东沙岛在同一个大礁盘上,呈C型环状,礁弧长约16公里,宽约2公里,礁湖内径约20~25公里,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西侧与东沙岛组成具两缺口的圆环,形成
  • 审议式民主审议式民主(英语:deliberative democracy),又称商讨式民主(英语:discursive democracy)、协商民主、商议民主,指称公民就一项政策或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与不同意见者进行理性对话,在相
  • 李荣 (语言学家)李荣(1920年2月4日-2002年12月31日),曾用名李昌厚,笔名董少文、宋元嘉等,浙江温岭人,语言学家。曾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组(室)负责人、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 全富岛全富岛,越方称之为�花岛(越南语:Đảo Ốc Hoa/.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
  • 恩吉格米恩吉格米是尼日尔东南部的城市,由迪法大区负责管辖,毗邻乍得湖,海拔高度297米,是邻近城市的盐贸易中心,该市人烟稀少,2001年人口15,922。
  • 劳伦斯·贡齐劳伦斯·贡齐(马耳他语:Lawrence Gonzi,1953年7月1日-),马耳他政治家,马耳他国民党领袖,前马耳他总理、财政部长。1975年获马耳他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开始担任律师。曾长期从事法律、
  • 托马斯·科尼斯托马斯·科尼斯(荷兰语:Thomas Koenis,1989年12月11日-),荷兰篮球运动员,现在效力于荷兰球队Donar。他也代表荷兰国家男子篮球队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