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的苦艾酒

✍ dations ◷ 2025-02-24 10:22:05 #苦艾酒,饮酒文化

传统上,苦艾酒作为一个神秘的,令人上瘾的,和改变思想的饮料一直持续到今天。虽然它对人精神上影响和化学成分一直有所争议,但是它对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苦艾酒在印象派,后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立体主义等领域的美术运动和文学运动中都起到了显着的作用。近年来,这种传说中的饮料带着非法而神秘的光环出现在电影,视频,电视,音乐和当代文学中。这些描述其真实性不尽相同,往往运用戏剧性的手法将这种饮料描绘成一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液体,无论是春药亦或毒药,苦艾酒似乎总是被当作引人入胜的朦胧幻觉的催化剂。现代苦艾酒的复兴已成为其本身的真实写照,作为闪耀着非自然光芒的绿色液体,诉说着当代营销学的魅力。

苦艾酒在19世纪视觉艺术中扮演重要的作用,频繁出现在各种日常风俗画和静物画中。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喝苦艾酒的人》(The Absinthe Drinker),1859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苦艾酒》(L'Absinthe),1876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苦艾酒与水瓶》(Still Life with Absinthe),1887

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布瓦洛先生在咖啡馆》(Monsieur Boileau au café),1893

阿尔伯特·迈仰(Albert Maignan),《绿色缪斯》(La muse verte),1895

维克托尔·奥利弗(Viktor Oliva) 《喝苦艾酒的人》(The Absinthe Drinker),1901

虽然苦艾酒在视觉艺术上的影响力十分突出,它在19世纪文学领域的影响也许更值得一提。

虽然不如其在电影,文学和艺术领域影响深远,苦艾酒同样出现在许多电视节目中。

苦艾酒

相关

  • 孟加拉语孟加拉语(bāṅlā / বাংলা 或者 bāṅālī / বাঙালী)又称为孟加拉文,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是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的官方
  • 触手动物触手冠动物(拉丁语:Lophophorata),一切具有触手冠(口周围成扇形排列的一圈具纤毛之触手)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苔藓动物门(Bryozoa)、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帚形动物门(Phoronida)。主
  • 放血疗法放血是将人的血液放出,以治疗、预防或者诊断疾病的替代医学疗法。放血在西方和中东的理论基础是古代医学的体液学说系统。该系统认为如果体液在人体内失去平衡,则会导致疾病。
  • 综述文章综述文章(英语:review article)是一类对某主题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的文章。这种文章通篇引用其他人的原创研究成果,不发表自己的原创研究,因此是一种二次文献。许多学术期刊专
  • 嫔妃妃嫔是指君主经过册封的妾室,又有嫔妃、嫔御等别称,广义上可以包括所有君主妾室。除欧洲基督教国家外,大多数古代国家都实行一夫多妻制,君主拥有众多妻子或妾室是极为常见的。在
  • 女部女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三十八个(在三划的部首中则为第九个)。在中文里,女部归于三划部首。女部通常是从上、下、左、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
  • 杨乐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2年 华罗庚数学奖 1997年 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 1997年 杨乐(1939年11月10日-),江苏
  • 托尼·柯蒂斯托尼·柯蒂斯(Tony Curtis)原名伯纳·舒瓦兹(Bernard Schwartz),1925年6月3日-2010年9月29日)美国50年代的老牌名演员。出生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区。柯蒂斯二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服过役,战
  • 世界小姐世界小姐(英语:Miss World)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选美比赛中的获胜者。于1951年由爱瑞克·莫里(英语:Eric Morley)在英国南岸创立,是世界四大选美活动(英语:Big Four international beauty
  • 里斯托·亚尔瓦里斯托·亚尔瓦(芬兰语:Risto Antero Jarva,1934年7月15日-1977年12月16日)是一位芬兰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亚尔瓦通常在他的长篇电影和短篇记录片里去剖析一些社会问题,并提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