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行星

✍ dations ◷ 2025-04-03 12:29:58 #星际行星
星际行星(英语:Interstellar planet),又称为流浪行星(Rogue planet)、游牧行星(nomad planet)、自由浮动行星(free-floating planet)、孤儿行星(Orphan planet)、孤独行星(Lonely planet),粗略地说是不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或只围绕星系公转的行星。虽然其不围绕任何星体公转,却只具有行星质量。它们可能是受到其他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而被抛出原本绕着公转的行星系统的行星,或是在行星系统形成期间被弹射出来的原行星,以致流浪于星系或宇宙之中。2011年科学家利用重力微透镜法首度证实星际行星的存在,并推测银河系内木星大小的星际行星数量有恒星的两倍之多。虽然它们在星际中流浪,但不代表它们不能支持生命——尽管如此,其上存在的生命可能也只是如细菌般的微生物。另外有一些巨大的星际行星是以恒星形成的方式诞生,而非被抛离行星系的行星。这种星际行星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定义为次棕矮星,如只有8个木星质量的蝘蜓座110913-773444。当一个行星大小的天体经过一个背景恒星时,其引力场将会导致该恒星的亮度瞬间上升,这就是微引力透镜现象。日本大阪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高广寿美及其同事们成立了天文物理重力微透镜观测(Microlensing Observations in Astrophysics)和光学重力透镜实验(Optical Gravitational Lensing Experiment))团队,由于2011年先后使用新西兰约翰山大学天文台(英语:Mount John Observatory)的1.8米MOA-II望远镜、华沙大学的1.3米望远镜和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望远镜加上重力微透镜观测法,以寻找星际行星。他们总共观察到474次重力微透镜现象,其中10次有足够证据显示星际行星的存在。他们亦推测在银河系内,木星大小的星际行星数量将近主序星数量的两倍。部分天文学家更认为星际行星的数量比主序星数量还要多10万倍。 于2013年,泛星计划用直接摄像法发现了系外行星PSO J318.5-22。一般人或会认为,该等行星在没有太阳的环境下,其温度一定接近绝对零度。但在1999年大卫·史提芬逊(David J. Stevenson)发表的论文则提出不同的看法,文中提及被逐出太阳系的行星,由于有“放射性热力散失”(radiative heat loss),因此在冰冷宇宙中,它们或可保留气态的浓密大气层,因此有可能不会被冻结。此推论以大气的阻光度来推测的,大气越浓密,阻光度越高,因此浓厚的氢气可阻挡不少放出的红外线,保留热力。另方面,有认为在行星系统形成期间,有不少较小的原行星会被弹射出该系统。由于距离太阳越远,行星所接收的紫外线会越少,其空气分子的动能也会越少,在这种情况下,重力与地球相近的行星可保留其氢气和氦气。通过计算,一个与地球体积相近的行星,在一个千巴氢气的大气压力下,其核心的放射性同位素发生衰变所产生的地热能可把表面温度上升至水的熔点,因此有认为该等行星或有海洋存在。他们也认为该类行星的地质活动可持续极长的时间,通过地质活动产生磁层抵御外来辐射,以及海底火山活动,能为行星的生命提供能量,所以其上是有可能有生命的。但要侦测该类行星的存在可谓十分困难,因相对于宇宙背景辐射,它们所释出的微波会显得极弱。同时,气态流浪行星周围也有可能有像木星般庞大的卫星系统。在其卫星群与流浪行星的潮汐作用下可保有热力,所以可能存在生物。卫星上也有可能存在靠分解卫星上的物质获得能量的微生物。蛇夫座162225-240515(Oph 162225-240515),或简称为蛇夫座1622,是第一对发现的星际行星双行星系统。天文学家利用欧南天文台(ESO)望远镜,发现了一对双行星,其中一颗子星的质量只有7倍木星质量,另一颗较大的子星也只有14倍木星质量,年龄可能只有100万年左右,相距距离则为240天文单位(冥王星到太阳的6倍),距离地球400光年远,位在蛇夫座方向一个恒星诞生区中。

相关

  • 氨苄青霉素/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别名青霉烷砜氨苄青霉素、优立新、舒他西林、舒安西林;呈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钠盐易溶于水。其作用为氨苄西林与舒巴坦联合后,不仅保护氨苄西林免受酶的水解
  • diagnosis lag time诊断,在医学意义上指对人体生理或精神疾病及其病理原因所作的判断。作出这种判断一般需要的的资料有:医生等专业人员根据症状、病史(包括家庭病史)、病历及医疗检查结果等。其概
  • No5f14 7s22, 8, 18, 32, 32, 8, 2第一:641.6 kJ·mol−1 第二:1254.3 kJ·mol−1 第三:2605.1 kJ·mol主条目:锘的同位素锘(Nobelium)是一种人工合成元素,符号为No,原子序为102。
  • 模式模式(英语:Pattern,源自法语:patron),在物体或事件上,产生的一种规律变化与自我重复的样式之过程。在模式之中,某些固定的元素不断以可预测的方式周期性重现。最基本而常见的模式,称
  • 《细胞》《细胞》(Cell)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
  • 宗教经验宗教经验(英语:Religious experience),又称灵性经验、神秘经验,指一种主观的个人或群体经验,通常会被解释跟宗教、上帝、神灵、鬼魂、佛、亡灵、或超自然生命干预下的经历。有意见
  • Species+《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英语: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缩写:CITES)是一个在1963年时由“国际自然与天然
  • 日尔曼语日耳曼语族是印欧语系的一支,是居住在北部欧洲日耳曼民族的语族。这一族语言有鲜明的特征,最著名的有关于辅音演变的格里姆定律。一些早期(约公元2世纪)的日耳曼语言发展出自己
  • 联邦地区联邦地区(Federal district)也称联邦直辖地,是联邦制行政区划的一种。其为联邦政府直接管辖。美国政府座落的华盛顿特区即为联邦特区。该特区也称作哥伦比亚特区。实际上美国政
  • 大卫·珀杜小戴维·艾尔弗雷德·珀杜(英语:David Alfred Perdue, Jr.;1949年12月10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现任乔治亚州美国参议院议员。珀杜在2014年5月20日的共和党初选(英语:Un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