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如

✍ dations ◷ 2025-08-13 20:10:49 #郑明如

郑明如(1912年—2008年),原名黄恩龙,字行东,江苏省宜兴县人,中国文学家、散文家、诗人、教育家。生前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教育工作,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充满着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

郑明如于1912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早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文学院,后转入清华大学文学系。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深受鲁迅等先进文化人士的影响。

1935年,郑明如毕业于清华大学,随即进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投身国家解放事业。解放后,他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等职,致力于文学教育和文学研究工作。

在文学创作方面,郑明如擅长散文和诗歌创作,其作品充满着深情和思考。他的散文作品《生活感怀》、《小城故事》等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他的诗歌作品《秋之序曲》、《思乡》等也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郑明如一生秉持着“笔耕不辍、志在文学、为人师表”的信念,不断探索文学创作的道路,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之父”,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郑明如的文学作品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主题广泛,涉及生活、人性、社会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郑明如的散文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他的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境界。他的诗歌作品也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郑明如一生致力于文学事业,以其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好评,在国际文坛也享有盛誉,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郑明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

  • 神经经济学神经经济学(英语:Neuroeconomics),一种跨领域研究,研究人类进行选择决策时的生理机制。结合了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等学科。它同时也结合了数理
  • 苹果产量这是一个2006年各国苹果产量列表,大部分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8年7月的网站数据。
  • 声纳声纳,又译声呐,是英文缩写SONAR的音译,其英文全称为“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声音导航与测距),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
  • 松鸡科松鸡科,学名,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鸡形目中的一个科。所有的松鸡都生活在北半球,大多为留鸟。松鸡主要为植食性,但有时也吃昆虫,尤其是幼鸟。松鸡科一共包括七个属:松鸡是相
  • 虱目鱼肚粥虱目鱼肚粥,也称为虱目鱼粥,是台湾在台南地区盛行的一种小吃,为当地传统的早点。通常讲究的店家会使用虱目鱼骨来熬煮高汤,再加上盐来调味就是现成的高汤,取部分高汤来熬煮鱼肚与
  • 汤尼·库贝克安东尼·克里斯多福·库贝克(英语:Anthony Christopher Kubek,1935年10月12日-),为美国职棒大联盟的游击手。大联盟生涯9年皆效力于纽约洋基,他在这9年打过7次世界大赛,并拿下3次世
  • 大欣山坐标:46°21′39″N 8°15′36″E / 46.36083°N 8.26000°E / 46.36083; 8.26000大欣山(意大利语:Schinhörner),是中欧的山峰,位于意大利和瑞士接壤的边境,属于勒蓬廷山的一部分,
  • 黄龙慧南黄龙慧南禅师(1002年-1069年),俗姓章,宋代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人。为临济宗黄龙派初祖。慧南大师初学禅宗云门宗,后承法于临济宗传人石霜楚圆。慧南主张万物都是“真如”派生的:“极小同大”,“于一毫端,现宝王刹”;“极大同小”,须弥山可纳入芥子中。慧南后受请至黄龙山(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崇恩院,被称为黄龙慧南。他在此开衍出临济宗黄龙派,日本临济宗之祖荣西即源于此派。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示寂,世寿六十八岁。戒腊五十年。门下弟子建塔于黄龙。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追谥“普觉禅师”。有
  • 安东诺夫安-124安东诺夫安-124“鲁斯兰”运输机(乌克兰语:Антонов Ан-124 «Руслан»;北约代号“Condor”(秃鹰))是一种由前苏联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远程战略运输机,主要用于运输坦克及战机。它于1982年首飞,并于1986年开始装备部队,面世时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飞机。至1995年为止,共生产了56架此类型飞机。安-124原本名为安-400,计划名称为安-40,研发目的是生产一款比安-22更大的运输机。首架原型机在1982年12月26日首飞,第二架原型机名为“鲁斯兰”,并首次向西方国家亮相,出
  • 上伊田站 (国铁)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parser-output .longitude,.mw-parser-output .latitude{white-spa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