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话

✍ dations ◷ 2025-02-23 21:16:22 #拥有ISO代码的语言的方言,官话

南平话,又称南平官话、延平官话或延平土官话,是官话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一个方言岛,也是官话在福建省面积最大的一个方言岛。南平话的使用人口约有1万人至2万人左右。

南平话作为官话的一种方言,为何能在闽北地区形成,至今仍是个谜。

一种说法,南宋时期大量皇亲国戚迁居福建,多定居于南平县(今延平区)城内。他们地位优越,使得当地居民纷纷向他们学习官话,随着时间推移,官话就取代了闽北语成为当地住民的方言。

另一种说法,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年),沙县人邓茂七起兵反抗明朝统治,朝廷派兵镇压,乱平后留驻福建。因延平府(今延平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便选择驻军于此。此后,在平定三藩之乱和太平天国之乱的时候,官军也都驻军于此。因来自北方的官户在人数上处于优势地位,最终取代了闽北语,成为延平的主要方言。

抗日战争时期以及1949年之后,由于大量福州居民迁入南平,南平城区内说福州话的人口急剧增加。后来,由于推广普通话,不少南平人改说普通话。

南平话有14个声母、44个韵母和5个声调。其中韵母中存在入声,这点比较像南京官话。南平话深受周边的闽北语各方言的影响。在词汇上,也与建瓯话、福州话都有不少共同之处。

p、pʰ、t、tʰ、k、kʰ、ts、tsʰ、s、x、ŋ、m、l、ʔ

a、o、e、ɤ、ai、au、ɛu、æŋ、ɛiŋ、ouŋ、i、ia、io、ie、iu、iau、iŋ、iæŋ、iæŋ、ieŋ、iuŋ、u、ua、uai、uei、uiŋ、uoŋ、uɛŋ、y、ye、yæŋ、yeŋ

南平话两字拼合组成一个词时,前一个字因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发生声调变化,后字则一律不变调。这种现象被称为“连读变调”。

南平话连读变调规律如下:

相关

  • Csub3/subSsub2/sub二硫化三碳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S2。它是一种红色液体,可溶于二硫化碳、苯等非极性溶剂。它可由锌还原二硫化碳制得:在真空中加热它分解为二硫化碳和碳。
  • 神农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相传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现存文字记载多出现在战国以后。相传“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国人视之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
  • 胞质融合胞质融合(Plasmogamy)是真菌有性生殖的一个过程,两株真菌菌丝体菌丝的细胞质发生融合,但细胞核尚未融合,使融合后的细胞中同时具有两个单套的细胞核。胞质融合的下一步骤为核聚变
  • 比什凯克比什凯克(柯尔克孜语西里尔字母:Бишкек,柯尔克孜语阿拉伯字母:بىشكەك),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亦是该国的政治、经济、交通、科教及文化中心。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斯
  • span class=nowrapVClsub4/sub/span四氯化钒(化学式:VCl4)是钒(IV)的氯化物,为亮红色液体,可用于制备其他很多钒化合物,包括氯化二茂钒。它与许多配体形成加合物,如与四氢呋喃反应生成VCl4(THF)2。四氯化钒呈顺磁性,它
  • 良心拒服兵役者良心拒服兵役者(英语:conscientious objector)是指由于思想自由,个人良心或者宗教信仰的缘故,而要求拒绝履行军事服务权利的个人。通常来讲,良心拒服兵役者这一情况只会存在于征兵
  • 反应中间体化学动力学中,反应中间体指在一个非基元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过程出现的中间物种。通常,反应中间体的寿命很短,浓度相对反应物和产物也很低,因此不出现在最终产物中。例如,考虑
  • 链烷.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日内瓦高峰会 (1955年)1955年日内瓦高峰会(英语:Geneva Summit)是一个冷战时期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会议。会议在1955年7月18日举行,是“四大国家”首脑之间的会议,包括美国总统怀特·大卫·艾森豪、英国
  • 馒头果馒头果(学名:),为大戟科闭花木属下的一个植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