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阴阳

✍ dations ◷ 2025-05-20 03:00:36 #语言学,汉语音韵学,方言学

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

在中古汉语中,今阴平、阳平字声调不分。如《广韵》中“巴”字的反切为“帮麻切”,即《广韵》反映的隋末的切韵音中,“巴”和“麻”的韵母、声调都相同。在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也有大量以清母平声字切浊母平声字、以浊母平声字切清母平声字的情况,说明《释文》时代,平声还没有分化为阴平、阳平。《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记载宋代汴洛语音中阴阳分化现象。北音中的平分阴阳现象至迟在14世纪已经完成,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已经明确区分了阴平、阳平调类。

平分阴阳的分化条件是声母的清浊,清声母字归阴平,浊声母字归阳平。今吴语中,仍保留全浊声母,但也区分阴、阳平。因此一般认为平分阴阳现象要早于浊母的清化。

在自然的发音时,同一个调类的清声母字的实际调值天然的会比浊声母字要高一点,形成一个调类的两个不同的音位变体。这点区别可能是平分阴阳的物理基础。

按三十六字母划分:

与入派三声、浊上归去现象相比,平分阴阳现象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布要广得多,绝大部分方言的平声都分阴阳。《汉语方言地图集》收录的930个方言点(北方方言区一般3-4县一点,东南方言区一般一县一点):2中,只有24个点平不分阴阳,以晋语张呼片、并州片和中原官话陇中片、南疆片两处为中心有连续分布,在江西瑞昌市和湖南永州市则分别有不连续分布:002。

今平声不分阴阳的,可能是保存了中古汉语的平声调,也可能先分了阴阳、后来又合并为一类。晋语和中原官话中平声不分阴阳的现象属于存古现象:平声分阴阳的现象发展比较滞后,在声母的清浊对声调调值的影响还未到达可以分化出不同调类的程度时,就因为全浊声母的清化而中断了,因此总体上平不分阴阳,而在连调中还存在零散的、不系统的区分阴、阳平的形式:183:250-253。

相关

  • 甲状腺风暴甲状腺风暴 或 甲状腺毒性危机 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一种罕见且严重并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甲状腺过度活跃 )。其特征是发高烧(通常高于40°C / 104°F),心跳快速且经常不规律、
  • 二聚体二聚体(Dimer)或称双体、二聚物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意义,但基本涵义都表示相同或同一种类的物质,以成双的型态出现,可能具有单一状态时没有的性质或功能。化学上,凡是两个分子结合
  • 总统公民奖章总统公民奖章(英语:Presidential Citizens Medal),是美国第二高的平民奖,仅次于总统自由勋章,每年由美国总统颁发,获奖人数不定。总统公民奖章由美国总统尼克森(Richard M. Nixon)于1
  • 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 (普鲁士)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Albert Wilhelm Heinrich;1862年8月14日-1929年4月20日),经常称为海因里希亲王(Prinz Heinrich),德意志帝国皇子及海军元帅,是德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的第三个
  • 艾伦·柯明斯基艾伦·柯明斯基(波兰语:Aaron Kośmiński;原名为艾伦·莫卡·柯明斯基,英语:Aron Mordke Kozminski),1865年9月11日-1919年3月24日)被怀疑是知名连环杀人案“白教堂杀人案”中的凶手
  • 春侧金盏花春侧金盏花(学名:),又名春福寿草,英文名的俗称:pheasant's eye, spring pheasant's eye, yellow pheasant's eye and false hellebore,是一种多年生的开花植物,生长在欧亚大陆的干旱
  • 埃贡·皮尔逊埃贡·皮尔逊,(英语:Egon Sharpe Pearson) 大英帝国勋章司令勋章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1895年8月11日-1980年6月12日)是英国数学家、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的三个儿子之一,和他父亲一
  • 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属于酮酸的一种,是丙酮酸的一种衍生物,常见生物体内以苯丙胺酸经转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以苄氯为起始物,通过两次羰基化合成(产率为82%)。
  • 弗兰克·施莱辛格弗兰克·施莱辛格(英语:Frank Schlesinger,1871年5月11日-1943年7月10日),美国天文学家。他的工作集中于对天体照片底片的应用,而非直接对可见天体的研究。施莱辛格就读于纽约市公
  • 高允熙高允熙(韩语:고윤희,1974年07月6日-),韩国电视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