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装甲

✍ dations ◷ 2025-10-03 17:52:52 #爆炸物,装甲,苏联发明

反应装甲(英语:Reactive armour)是一种主要通过爆炸来破坏射中炮弹以降低其攻击力的装备。

反应装甲的设想最早由苏联人提出,但是反应装甲首次运用于实战则是1982年中东战争中的以色列。

二战后的反坦克炮弹和RPG之类反坦克武器大量用了成形装药技术,当射流击中反应装甲时,反应装甲会即时爆炸,借由爆炸的反作用能量来反弹来袭之炮弹,进而保护坦克。此类反应装甲被称为爆炸式反应装甲(ERA),但也有一种反应装甲是非爆炸式的(NERA),此种装甲的设计是两层金属内有一个夹层由橡胶之类制作成一个盒形,当射流遇到内夹层时它会膨起从而使射流失效。有观点认为中国99式坦克的一种改型用的空心楔型装甲块就是此种构造。

目前世界上知名的反应装甲有俄国的接触系列,90年代美军测试中披挂接触-5装甲的T-72BM挡住了M829型穿甲弹500米处的攻击,是目前唯一可信的美军弹药对俄国反应装甲测试。

反应装甲因为可以不用大幅度增加全车的重量和尺寸下,大大增强装甲车辆的防卫能力。而且可以不用像其他提高车辆防卫力的新型装甲,需要全新设计的车体或对旧车作全面的改装,可以直接附加在车体外。

所以装甲武力的先进国对于反应装甲相当欢迎,但并未向全世界各国普及,是因为有些独有的缺陷。

爆炸反应装甲因其原理,会产生装甲碎片向坦克周围飞散,对伴随坦克作战的步兵威胁较大,而非爆炸式的反应装甲则防御力不如爆炸反应装甲。

另一个问题是传统爆炸式反应装甲,防御穿甲弹效果远不如破甲彈。

现时发展方向是 一非爆炸的反应装甲,因为可以卸去冲击对穿甲弹效果较佳,但对于破甲彈的效果较逊。二是以爆炸切断脱壳尾稳穿甲弹的弹芯,却意味反应装甲需要作多层布置并增加重量。

相关

  • 俄罗斯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大街,紧邻奥斯特罗夫斯基广场。至今已经有218年的历史,是俄罗斯帝国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目前是俄罗斯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位于莫斯科
  • 将来时将来时(future tense)又称为未来时,是一种时态,用于标示动词所描述的事件仍未发生,但预期会在将来发生(在绝对时态系统中),或者随某个其他事件之后发生而不管是在过去、现在或将来(在
  • 南音南音,原称弦管,于各地又有南管、南乐、五音、郎君乐、御前清曲、御前清音、泉州南音、福建南音等别称,是历史悠久的丝竹音乐,以泉州一带为发源地,流传于现今的闽南语系地区,传承了
  • ʔh清声门塞擦音是一种辅音,使用于一些口语中。国际音标写作⟨ʔ͡h⟩或⟨ʔ͜h⟩,X-SAMPA音标则记作?_h。其中间的弧线可以省略,则音标可以分别改写作⟨ʔh⟩(IPA)、?h(X-SAMPA)。清
  • 玉米蘑菇玉米黑穗菌(学名:Ustilago maydis)是属于黑穗菌目黑穗菌科黑穗菌属的一种真菌,寄生在玉蜀黍属、类蜀黍属植物上,可引起玉米黑穗病。其菌瘿可食用,称为玉米乌米、玉米蘑菇或墨西哥
  • 龙飞张琏(?-1562年),字石琚,广东省饶平乌石村人。明朝中期广东民变首领。嘉靖十五年(1536年)生于饶平县上饶乌石村下仓,家境贫寒,世代为佃农。少年曾牧牛,又曾为饶邑库吏,行侠好义。嘉靖三十
  • 美国精神医学会1000 Wilson Boulevard, Suite 1825 美国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是美国精神科医生的专业组织,在行内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现有约38000名会员,大部
  • 晁补之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中国北宋的词人、文学家。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张耒并称“晁张”。有《鸡肋集
  • 峇峇娘惹峇峇娘惹(马来语: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又称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是指15世纪初期到17世纪之间开始定居在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国和缅甸一带的中国明代、清代移民后裔。这
  • 综合多媒体系统中心综合多媒体系统中心(Integrated Media Systems Center at USC,简称IMSC)是南加州大学专门研究网络及多媒体的工程研究中心(ERC),设立资金则由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供。建于1995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