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勒留斯·科尔杜斯

✍ dations ◷ 2025-04-03 07:59:43 #瓦勒留斯·科尔杜斯
瓦勒留斯·科尔杜斯(德语:Valerius Cordus,1515年2月18日-1544年9月25日)是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医生和植物学家。著有多本药典作品,在德国植物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515年,科尔杜斯出生于现在德国图林根州的埃尔福特(一说黑森联邦州的卡塞尔市)。他的父亲奥利休斯·科尔杜斯(1486–1535年)是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也是宗教改革的支持者及信义宗改宗者。他早年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植物学和药学。1527年,他就读于新成立的新教派马尔堡大学,并于1531年获得学士学位。1533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深造。1539年,他来到路德城维滕贝格,在哈雷-维滕贝格大学学习和教授植物学和药学。在植物研究方面,科尔杜斯没有按照迪奥科里斯《药物论》的传统描述模式,而是基于自己的认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独到的描述。他还注重对植物间关系的描述,而非传统上对植物显著特征的描述。1540年,科尔杜斯无意中用硫酸和乙醇合成了乙醚这种新物质,他将其称为“甜油酸”(拉丁语:oleum dulci vitrioli)。1542年,他将自己的植物学作品《药典》(Dispensatorium)送予纽伦堡市议会。这本书在1546年得以出版。他在蒂宾根呆过一段时间,并与莱昂哈特·福克斯结交为好友。之后,他前往意大利,进行了一段漫长的旅行。途中他被马踢伤,最终不幸因发烧而离世。去世后,他的手稿和讲稿主要由旧瑞士邦联的博物学家康拉德·格斯纳编辑和出版。其中包括介绍乙醚合成方法的《关于萃取》(De Extractione)和《植物和森林史》(Historia Stirpium et Sylva)。科尔杜斯一生写了大量文章,描述了多种新的植物物种及其变种。为了纪念他对植物学的巨大贡献,破布木属(Cordia)以他的名字命名。

相关

  • 蠕虫病蠕虫病,也称为蠕虫感染,是人和其他动物一部分身体被寄生蠕虫感染导致的一种巨噬细胞疾病。这些寄生虫种类很多,大致分为绦虫、吸虫和线虫。它们通常生活在宿主的胃肠道中,但也可
  • 次原子粒子亚原子粒子,或称次原子粒子。是指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例如:电子、中子、质子、介子、夸克、胶子、光子等等。亚原子粒子,按照参与基本相互作用的性质可以分为:以及:一个不属于规范
  •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英语: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简称UNFPA)是联合国一个专门机构,其使命是促进所有人健康生活和平等机会的权利。作为一个志愿性的基金机构,联合国人口基金
  • 维纳斯维纳斯(拉丁语:Venus)是古罗马神话里的爱神、美神,同时又是执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芙萝黛蒂(Aphrodite)。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祂。维纳斯
  • 健那绿B健那绿B(英语:Janus Green B),又名詹纳斯绿B,简称健那绿或詹纳斯绿,是一种对线粒体专一的活体染料,具有脂溶性,能跨过细胞膜,有染色能力的基团带正电,结合在负电性性的线粒体内膜上,内
  •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英语:Empiricism)又作经验论,通常指相信现代科学方法,相信证据,着重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意即通过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归纳优于单纯的逻辑
  • 限值.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理工学院理工学院、工学院、理工学部或理工大学(英文译名:Institute of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technology、polytechnic university、technikon、或technical college),是以发展理
  • 外层空间条约《外层空间条约》(Outer Space Treaty)又名《外空条约》,全称为《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外太空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1966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67年
  • GenBank基因银行(GenBank)是一个开放获取的序列数据库(英语:sequence database),对所有公开可利用的核苷酸序列与其翻译的蛋白质进行收集并注释。此数据库是国际协作核酸序列数据库(英语:In